分享

一个人,一节课,一个微课程

 荣辉有约 2020-08-02

(图片源自图书) 

“故事课程”,该是我的创意。按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念来分析,我和孩子们共同酝酿出来的“故事课程”没有遵循大多数课程建设所经历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过程,而是先从师生对故事的体悟、经验开始,一边动作,一边领悟,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学校层面的正式课程(至少不是作为学校特色存在的校本课程)。但是,这个经验性的课程之诞生与发展过程,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创生性课程”,是属于一起在故事的滋养下互动生长的我和孩子们,甚至是家长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述这个课程诞生与发展的一段“历史”,或许具体有一定的案例价值,也能生动地诠释新课程倡导教学相长、助推生命拔节的文化使命。

一个讲故事的人: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与经历相关。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生生涯的多数时间,也在农村度过。初中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县城师范学习,再之后被择优留城在师范附属小学任教。这期间我邂逅的所有人,遇见的所有事,都成为我之后走上讲台和孩子们交流的一个资本。没有刻意,都是随意而为。因为课上着上着,突然便由一个点而生发出去。譬如和孩子们说童年趣事,我便很自然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但一样有滋有味。春天钓鱼,夏天游泳,秋日摸虾,冬日堆雪人。平素不论季节,打弹子叠四角,玩火花集烟标,内容丰富,可谓数不胜数。因为印象深刻,所以事无巨细,不论哪一样,只要提起,皆能说得如同昨日刚刚过去。再譬如,和孩子们说难忘的人,我便很自然想起自己一路所遇之人。父母长辈、老师同学,还有大小伙伴。也是不论远近,皆能说得音容笑貌俱全,孩子们个个如见其人。不奇怪,都是曾经经历,都是曾经用心相遇。于是,总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

       所以我能讲故事,当然也得益于自幼便养成的阅读习惯。父亲学历有限,但仅有小学还不至毕业水平的他,案头总会放置一本厚厚的大书。《隋唐演义》,《薛仁贵征西》,《三侠五义》,诸如此类。父亲读书慢,于是,他的书就成了我的书。好玩的是,父亲没读完的书,我常常读完。家里有个三叔也爱书。三叔所读,与父亲喜好有很多相似。不过,似乎更现代些。金庸、古龙和梁羽生所著居多,如我之后知道《绝代双娇》《倚天屠龙记》和《雪山飞狐》等等,便是三叔的功劳。其实,大人们是不允许小孩子读这类书的。所以,我多是偷偷地读。饭吃得飞快,可以瞅个空溜到墙角开始勤奋。上茅厕的时候,也总可以手不释卷。幸运的是,哥哥上学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读书。因为他节衣缩食买来的《青年科学》《辽宁青年》《故事大王》之类,大人从不干涉。耳濡目染,我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之后无论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到底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该是所读并不太多,而又总喜欢翻来覆去的缘故,以至多少年过去,今番说起曾经所读故事,仍旧历历在目。

       腹有读书气自华。就这样,水到渠成似的,我成了一个有故事又喜欢讲故事的人。只要我的课堂,故事总是不断。没有预设,都是即兴生成。童话的,寓言的,现实的,科幻的,哲理的,励志的……想起什么说什么。啼笑皆非的是,家长反馈我的课,日常教授的知识孩子回家回忆没多少,但每回所讲故事,孩子们却是津津乐道。并且,无一例外,都能说得绘声绘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于,多少年过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离开再重聚,只要开口,也是必谈我之所讲故事。一来二去,我适才知道,都说我的语文课上得精彩、上得美妙,原来只是我的语文课故事讲得多、故事讲得好。于是,不由哑然失笑:古语所云“无心插柳柳成阴”,看来并非虚妄之言啦。

一节有故事的课:有心栽花花始发

       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让我始料不及。只是后来推敲,却又完全合乎情理。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喜好。更何况,还是形象思维占据思维主导地位的小学生。那么,开设一节专门用来讲故事的课,会怎么样?并且,不是随便讲讲,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班级管理的策略,上升到教育的手段上,会怎么样?某一日,我灵光一闪,突发奇想。巧的是,网上刚好遇到贾志敏老师的“国旗下的演讲”。贾老师以为,成功的教育应是无痕迹的教育:每日“国旗下”,他以讲述校园内外鲜活事实的方式,来让全校师生明辨是非。结果,成效显著,一讲十多年。于是,200467,我开始仿效贾老师,用专门的故事课来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日一讲,每讲一个故事。故事不论大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故事课,是学校的“夕会”时间,每天固定为放学之前的最后10分钟。虽然短,但讲述一个故事已然足够。故事包罗万象,有报刊杂志图书上看来的故事,有网络平台上读到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主题有时相关惜时,有时相关宽容,有时相关慎独,有时相关规则……讲着讲着,我慢慢发现,就故事本身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而言,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借来的故事,不如亲见的故事;别人的故事,不如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反面的故事,不如正面的故事;昨天的故事,不如今日的故事……凡此种种,最终故事选材确定指向孩子们自己,落在孩子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真的、善的和美上。可喜的是,讲着讲着,孩子们也加进来;讲着讲着,家长也加进来。毕竟,只是讲故事。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善于发现,生活无处不“故事”。

       就这样,我的故事课成了一种期待。我的期待,更是孩子们的期待,家长的期待。我期待与孩子们分享我的所见,孩子们期待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家长们则期待发现生活中的不一样。就这样,我的故事课也成了一种守望。我的守望,孩子们的守望,还有家长的守望。摒弃所有成见,一起守望这个群体中所有人性的良善与美好。你的诚信,我的忠厚,他的刚正,还有我们的勤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不害怕做作,只担心不坚持。故事不断,真的、善的和美的熏染不断;因为坚持和比对,孩子们慢慢就有了习惯,慢慢就积成了品性,有了诗意和远方。不奇怪,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的累积,生命不息,故事不断。而教育隐喻在故事之中,喜好比照的孩子们,很容易就在追忆中深化认识,外化为具体行为表现。无须强迫,因为我的“故事课”在看。于是,无须鼓舞和鞭策,只因为坚持,故事课很自然就有了“有心栽花花始发”的局面。

一个有意思的微课程:众志成城结成林

       孩子们对于故事教育的兴趣,缘于一节故事课。可是,如何在激发兴趣之外,让孩子们有更多收益,却是我之后思考和探索的主要课题。以及,又如何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坚持中,形成自觉自发的行为意识,造成良性循环,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课程建设的自觉缘此而生。而相关问题的解决,又迫在眉睫。虽然孩子们兴趣一直仍在,但多日坚持之后,只怕原地踏步踏,早晚热度衰减。你讲,我讲,大家讲,当事人总不是自己,怕有孩子会不痛不痒;你讲,我讲,大家讲,讲来讲去,总是那么几个话题,怕有孩子审美疲劳而生厌倦。再者,故事课的故事讲述随意性强,尽管皆是相关孩子们生活或学习中真的、善的和美的德行,但过于含糊,且多半流于发现什么讲什么,缺乏系统规划,影响力打了折扣。这般深思熟虑,关于故事课的微型课程建设就有了雏形。

“故事微课程”的建设蓝图(其中一个学期)

1.通过故事课,增强学生求真、向善和爱美意识,并努力外化为行动,积成良好品性。

2.通过故事课,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增强善于发现的意识。

3.通过故事课,带动学生的阅读、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相应技能。

全员

参与

坚持教师做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重参与。

严明

秩序

以周为单位,逐日落实到人,每周五天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包干。

序列

推进

设定学期目标,建立好序列,以周为单位,以每周一专题的方式逐层推进。

重视

指导

重视全员培训和个别辅导,教师力求在技术层面上为参与学生和家长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帮助和指导。

选编

素材

依据现有资源,发挥团队优势,从日常讲述故事之中精选篇目汇集成册,以形成故事课程之班本教材,广为共享,并让学生在编撰中提升品味,进一步激发兴趣,深化认知。

周次

主题

周一

教师

主讲

周二

学生

主讲

周三

学生

主讲

周四

学生

主讲

周五

家长

主讲

第一周

爱国






第二周

诚信






第三周

感恩






第四周

勤俭






第五周

惜时






……

课程

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反馈方式

课堂

参与

日常

阅读

平素

写作

问卷调查

组建微故

课程QQ群

预期

成果

完成课程实施与推进过程中的精品故事整理。

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汇成“微故事”课程班本课程读本。

完成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精品故事整合,形成优秀家教故事成果集锦。

……

       就这样,“故事课”渐趋完美。它不再只是一节课,而成为一个微型课程,结成一片“故事的森林”。如果说,起初孩子们参与,只是因为好玩有趣。但慢慢的,便是转向自觉,渐成由感而发。于是,随着课程的推进,相对于孩子们,听故事讲故事就有了习惯,有了方法,有了日臻完善的素养。尤其是讲故事,就不再只是一时的激情绽放,更重要却是成为自我的一个展示、一个标识和一个挑战。于是,水到渠成似的,在孩子们眼里,故事课就成了他们的作品,成了他们的童年,成了他们的希望;而在我的眼里,故事课程建设的日子,则是一段文化,一段成长,一段诉求。而在家长那里,却成就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故事课程的建设,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无庸置疑,无论孩子、家长,还是我,此间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于是,一路走来,一直欣慰不已,因为这是孩子们、家长和我自己的课程,经由这个课程,打开了通向童心世界的门,点亮了温暖童年生活的灯,也很可能引导孩子们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