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辉答疑:孩子即将上小学了,各位家长,你们都是怎样和老师处理好关系的?

 荣辉有约 2020-08-02

(图片源自网络)

荣辉给你答个疑

写在前面:谁都有第一次。第一次为人父母,容易焦虑。而及至孩子即将上学,做父母的人,则更为焦虑:应该怎样与老师处理好关系呢?荣辉今天略作阐述,有兴趣,欢迎来往诸位亲驻足观看,并留下意见。

—彭荣辉

问:孩子即将上小学了,各位家长,你们都是怎样和老师处理好关系的?

答:

谁都有第一次。你的第一次是为人父母,然后又看着一个孩子即将进入校园——如果你第二次为人父母第二次将一个孩子送入校园,我想就不至于会有这样的焦虑。毕竟,有了过往的经历,你对相关事件便慢慢有了积淀,直至形成自己的经验。但是,即便如此,能说的第一个意思仍然是:亲爱的家长,请不要焦虑。

不妨逆推一下身为家长你的思维方式:孩子小,上学后希望老师多多关照。老师凭啥要多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呢?一定要搞好和老师的关系。要尽可能与老师更亲近一些,如此按俗世的逻辑“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软”,老师自然会对自己孩子另眼相看,甚至多开小灶,给予更多关照。当然,有可能,你也不一定就是请吃请喝或是给老师送啥的意思,但一定心里装了一万分小心,做好了各类“讨好”“逢迎,甚至是“阿谀奉承”的心理准备。说一千道一万,毕竟孩子在人家手里。你担心稍有闪失,老师会对孩子不利。

这想法正常么?正常。也不正常。

正常是缘于人性。这是咱的国情。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呢?人情很重要。于是,便缘此引发很多猜测与臆想。不正常是因为行业。诚然,因为一些个别事件和个别媒体别有用心的无良报道,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里的成员有时被妖魔化。但远没有想象那样糟糕。这就好比社会这个大机器。你说它有问题么?当然有。可是,你无法阻止它向前滚滚而行的坚定步伐。凡事,不可以偏概全,这是身为一个成人——尤其是一个做父母的人——应有的起码理智。

即便你真的以为有必要非得和老师处理好关系,追根溯源,还得从你交给老师一个怎样的孩子努力做起。如果孩子正常,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如果不然,那么,可能问题就会多多。多成什么状态呢?因为个人和学校的力量有限,那么,做老师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势必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支持力量和可合作的资源。届时,你说老师最有可能找谁。你用脚趾头都可以想的出来,肯定是家庭,肯定是家长,肯定是孩子最亲最爱的那个人——爸爸或妈妈呀。老师告状么?当然不是。他只是希望借用沟通交流的方式,争取信息对称,彼此努力,以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让孩子茁壮成长。孩子问题多,老师自然联系家庭联系家长就频繁。这本是很正常的工作和需要,你千万不要乱想。如果你乱想,那么,你麻烦,孩子也会有麻烦。

什么麻烦呢?鉴于道听途说来的一些毫无根据的信息,鉴于你“有罪推论”的思维方式,彼此都会尴尬。你的尴尬在于,你想多了。你想多了,不知不觉就会在言语中显露出来。你显露出来可能无意,但显者无意,观者有心。至少,孩子会听得看得明明白白。古语有云:亲其师,近其道。孩子对老师抱有怀疑,如何“亲其师”?孩子不能亲其师,又怎么可能“近其道”?更有甚者,你之举手投足对老师表现出的不快,借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不慎被孩子老师知道,那就更是尴尬。你说,老师听到了是当知道呢,还是当不知道呢?老师也是人,他有七情六欲,好吧。一片赤子之心,一副满腔热忱,被人糟蹋,你让他怎么想?心寒。但是,其实他不能把你怎么样。这世道,民众“维权”意识太过强烈。于是,屡次碰壁,他极有可能选择回避,选择保护自己,然后就过去。真的过去了么?当然不是。你没有过去。孩子没有过去。老师那里,也没有过去。非但没有过去,越是如此,越是恶性循环,谁看谁都有问题。此之谓“恶性循环”。

错在哪儿呢?当然不是你没有搞好与老师的关系。而是,你交给了老师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尔后又错误理解了家校关系,错误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老师的身份。老师身份姑且不论,教书育人是他的天职。这个队伍里固然偶尔会有一个两个不像样子——但放眼四望,这世界哪个队伍里会纯净得犹如一瓶矿泉水——但整体而言,素质过硬,操守没有问题。——这个行业入门,由国家把关的。所以,你能做的,就是选择相信。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他的职责所在,毋庸置疑。

错与对之间,你自然可以选择。你完全可以交给学校和老师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孩子身体健康,品性纯良,善良正直,乐观上进,讲文明讲礼貌,知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试想,这样一个好品性好性格好身体的孩子进入校园,会有什么麻烦?老师欢喜都来不及,又哪里需要刻意与其处理什么关系?这般言说,你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定位:身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好的性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性格决定命运。老师的天职教书育人不假,但更多育人的地基是在家庭,是在孩子0-6岁之间家庭给予他的众多良好习惯。尤其在应试教育铺天盖地的当下环境下,尤其在全社会都以急功近利来自我标榜成就的时代,万不可对学校给予太多厚望。都要生存。都不容易。

若是这般言语,你仍旧放心不下,依然对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这一问题忧心忡忡,那么,就努力做好如下几个细节吧。哪些呢?第一,无条件尊敬老师;第二,无条件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第三,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定期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至于然后,然后的然后,还是你努力做好自己,把孩子身体养养好,把孩子品性培养好。余外,就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吧。你不用提醒,你给他们一份信任,他们自然会给你一份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9年89



     父亲,教师,写作者。写过一些文字,发表过一些文章,编著过几本图书,出版过三本个人专著。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