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用成长型思维育儿┃蓝羽

 丄学号 2022-10-04 发布于广东

作者┃蓝羽   朗读┃蓝羽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数学家苏步青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基础差,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成绩很差。

他的老师们很不喜欢他,觉得他朽木不可雕。

直到有一次,苏步青被地理老师叫进了办公室。地理老师语重心长地批评苏步青,整天不思进取,对得起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的父母吗?又鼓励苏步青好好努力,并且表示相信他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苏步青受到鼓励,从此奋发图强,把别人玩耍休息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终于成功逆袭,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

不仅如此,终其一生,苏步青都把勤奋,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大家。

苏步青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成长型思维的老师,并且将这种思维方式教给了苏步青。

人的思维方式千差万别,但是按照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等得心态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思维,一类是成长型思维。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人的潜能是未知的,认为一个人经过努力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是不可预知的。

用成长型思维养育孩子,也就意味着不给孩子的成长设限,赋予了孩子的未来更多可能。

01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相信孩子有更多的可能

我们常常会用这样的形容词评价孩子:聪明,乖巧,调皮,愚蠢……这些形容词,都是成人加诸孩子的标签。

贴标签,是一种典型的固定思维的表现形式。给孩子贴标签,无异于给孩子的发展套上了枷锁。

反之,不给孩子贴标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也会有更多的可能。

玛瓦.柯林斯是美国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师。她在芝加哥任教的时候,班上都是一些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孩子。

这些孩子中,有的人因为犯错频繁转学,有的有故意伤害的历史,有的被精神健康中心拒之门外,还有的有明显的自杀倾向。

所以,他们都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老师和家长都认为这些是孩子们自己的错误,对他们放任自流。

但是,玛瓦.柯林斯不这样认为。她自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因为学习会使人充实。

所以,当玛瓦.柯林斯接手这些学生的时候,她向这些孩子承诺,他们一定可以学到东西,并且和每个孩子都签订了承诺书。

玛瓦.柯林斯给这些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督促他们学习,鼓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孩子们脸上的麻木漠然,变成了生机勃勃。

在一次采访节目中,这些孩子表示,学习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充满成就感的事情。

正是因为玛瓦.柯林斯揭掉了这些学生身上“问题孩子”的标签,这些孩子才通过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孩子的发展是有无限可能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的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给孩子贴标签,无论是正面的标签还是负面的标签,都会限制孩子的成长。

聪明,有天赋等正面标签,会让孩子以自己的天赋为傲,拒绝努力。

为了保住这些标签,他们拒绝尝试更有难度的学习,只愿意通过重复他们已经掌握的简单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确是聪明的。

而负面标签更是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产生对抗心理。

不给孩子贴标签,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这是为人父母者应有的担当。

02

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战

把困难当做成长的契机


知乎上有个热帖发人深思。

发帖人是一位普遍认知上的“问题孩子的”妈妈。

这位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偏弱,具体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记忆力不好,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好。

上小学之前,孩子背古诗,识字都比其他小朋友慢。上了小学后,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孩子甚至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的问题。

这位妈妈也焦虑过,也曾拼命逼孩子学习,但是结果只是让孩子更加抗拒学习,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经过反思,这位妈妈开始改变策略。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色彩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也很好,很多内容孩子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却可以用图画表现得活灵活现。

于是她鼓励孩子学习绘画,文化课上和孩子达成共识,基础的识记背诵计算,孩子要跟上进度,其他的尽力就好。

孩子压力小了,对学习没有那么抗拒,成绩反而有所反弹。孩子上中学后,她和孩子制定了目标,走艺招路线。

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再加上专业课表现优异,变得越来越自信。中考的时候成功考上了重点高中的艺术特招生。

进入高中后,母子商量后放弃了挑战性太强的理科,选择了文科。目标依然是基础分不丢,其他的不强求。

在这样合理的规划下,曾经的“问题孩子”最终成功考取了一所不错的艺术类大学。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固定思维的家长,当孩子遇到挫折,出现问题时,往往表现得焦虑,暴躁,缺乏耐心,将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通过不断地责备,惩罚孩子来解决问题。

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亲子关系的不断恶化。

而成长型思维的家长,认为孩子战胜挫折的过程,就是成长。

在成长型思维的家长看来,遇到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孩子不断进步的过程。

他们乐于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孩子的成长,把孩子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当做孩子成长的契机。

03

成长型的亲子关系

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哇哇大哭。

孩子的妈妈面对哭泣的孩子束手无策,几次尝试也无法让孩子停止哭泣,最后干脆把孩子往床上一放,自己也崩溃大哭。

成为父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没有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父母,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新手父母巨大的喜悦的同时,还有一个又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数之不尽的问题。

焦虑,烦躁,都于事无补。父母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去适应孩子的成长。

樊登说:“一切美德的背后,是成长型思维。”

在成长型思维者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成长。

所以,成长型的亲子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共同成长的关系。

父母不仅养育孩子,也从孩子身上学习许多东西。

前段时间,清华妈妈马兰花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马兰花和丈夫一起带儿子毛笋做木桶理论实验,希望毛笋明白,一个人要重视自己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是,毛笋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把木桶倾斜,让短板的一面在上方,这样木桶就可以装更多的水。

这件事引起了马兰花的思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补齐短板,和放大长板,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最后,马兰花表示,作为父母,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扬长避短,,发挥孩子的优势。

你看,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当与孩子出现分歧时,不是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认真倾听,认真思考。

在成长型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以权威的身份自居,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在平等的交流中引导孩子,也乐于从孩子身上学习。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不断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成长。

04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放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没有不能成才的孩子,只有不会养育的父母。

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常常有一对不懂养育的“问题父母”,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也总有一对善于思考的优秀的父母。

作为父母,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孩子,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怎样的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自己就首先要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

赞赏归作者


朗读者┃蓝羽

蓝羽,来自新疆石河子,中学教师,科技创新辅导员,热爱读书与写作,终身学习践行者,教育育儿文创作者。愿用文字温暖世界,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被温柔以待。期待与更多同行相遇,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作品曾上稿父母志365,山伯教育,校长传媒等。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