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咳嗽方一则:三拗汤合二陈汤

 369蓝田书院 2020-08-02
风寒咳嗽,四季可见。
临床特征为咽痒即咳,痰白清浠,量少难咯,或干咳无痰,舌苔薄白,脉象多浮或浮滑。
咽痒而咳为风寒咳嗽的辨证着眼点,病人常因谈话、吸气、风吹、烟尘刺激即咽痒而咳作。
起病之始病人多为咳嗽少痰,,不易咯出,或干咳无痰,咳甚则连续十数声不断,面色红赤。此面赤乃血随气逆于上,非为热象,不得有误。
临床所见,不少病人即使病延数十日,仍可见浮脉,尤以右脉明显,“有一分浮脉即有一分表证”,不可以为病久必传于里,而视表证征象于不见。只注意降气肃肺,忽略宣开肺气,往往肺气不易下降而咳嗽难愈。只有宣肺与降肺并举,一宣一降,方能使肺气调畅。治疗外感咳嗽,不可因西医疾病为炎症,即不论表里寒热,概用寒凉清里药“消炎”,动辄银翘芩连,凉遏病邪,或引邪入里,更不宜用养阴滋润,收敛镇咳之剂。
陈瑞春教授有一张治疗外感咳嗽良方,证之临床, 颇有效验。
方由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味而成:
炙麻黄3g、杏仁10g、炙甘草6g、紫菀10g、桔梗10g、前胡10g、僵蚕6g、法半夏6g、 陈皮6g、茯苓9g、苏叶6g。
1、风寒甚者加防风;
2、咳甚者加款冬花及紫菀;
3、气喘者加苏子、葶苈子;
4、风寒兼肺热者加黄芩、桑白皮、芦根;
5、老年肺气虚加五味子少许, 以防宣散肺气。

陈瑞春(1936—2008),男,江西铜鼓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江西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全世界国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