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856期】伤寒论经方学堂 前天 衡某,女,65岁。 自述:眩晕已有数年之久,时轻时重,甚则必平卧,缓则虽可坐立,但步履维艰。伴恶寒、无汗、面赤、胸闷、烦躁、纳呆、失眠、乏力等证。舌略红,苔薄白,舌心少苔,脉弦细数。 复诊:前方不效,诸证如故。再详审诸证,予原方3剂。该方仅服1剂,眩晕即止。3剂毕,纳增,眠好,精神转佳,行走自如,惟微觉胸闷。继予原方,连服10余剂,以为善后。 处方:__。(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丁某某,男,49岁。 1977年6月13日诊治。半年前患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消退后,形瘦面黄,身黄如烟熏,查黄疸指数在正常范围,服补益气血药多剂无效。症见两眼暗黑,肌肤微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怒,腹满食少,大便不畅,小便自利,时黄时清,脉沉涩,舌瘦有淤斑。 此瘀热于内,治宜化瘀泻热。 处方:水蛭、桃仁、大黄各90克,虻虫30克,共为细末,蜂蜜为九。 每服3克,日3次。 初服泻下黑便,饮食增加,心烦止。续服夜能入眠,身黄渐去,药尽病愈。 按语 血瘀生热,致伤其阴,荣气不能敷布,可致发黄。其黄以黄如烟熏,两目黯黑,形瘦食少,肌肤烦热。大便干结,小便自利,尿色不变,脉象沉涩或沉结为特征,非湿热熏蒸肝胆发黄可比。治宜抵当丸祛瘀清热,峻药缓图,瘀血去,新血生。荣气敷布,则其黄自除。 《伤寒论》第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