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武的《孙子兵法》具备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思想,突出于三方面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8-03

孙武,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奇才,更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法巨匠,《孙子兵法》一书即是最好的证明。世俗尊称其为孙子或者是孙武子,原本孙武是田姓的,并且还是齐国的王族,能获得“孙姓”其功劳是在祖父田书颇,靠军事才能,打胜仗而获得赐“孙姓”。

后齐国因内部纷争,致使了孙氏家族无法忍受,离开了齐国,另求出路来到了吴国。孙武在吴国时,被伍子胥赏识看中,这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经七次推荐,最终说服了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吴国在孙武的训练之下,练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来,人家都是以大欺小,而孙武总是以小欺大,是什么原因呢?关键在于孙武的作战思想,其书《孙子兵法》是典型代表。

战略性指导思想,突出孙武《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

战略论是孙子军事学说的主体部分,具体的战略概念即是“庙算”,如:“安国保民”是最高的目标、再如:“五事七计”的全局运筹、还有“不战屈敌”的止战谋划、“知己知彼”的作战指挥等战略性的思想。而这些主体思想,是最能够呈现《孙子兵法》的核心,即是内部主体的运行。

首先,孙子的“安国保民”以及“五事七计”,是通过“态度”二字来对待战争;将“重战”与“慎战”两者结合融合,加以严肃的态度面对战争,以良好地心态面对,纵观全局,不慌不忙得心态,与敌军对战,这才能做到“百战百胜”。

其次,“重战”孙子告知采取的态度则是:“无持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持吾有所不可攻也”。要知道战争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稍微有不甚,就会漏出战争中的弱点,简单性地阐述就是:敌人找到你的弱点,从此处下手击败你。为此,必须要重视战争,更要提高警惕,加强戒备,方才得以稳住自身。

再者,“慎战”原则上是讲:“非利不动,非地不用,非危不战”。字面意去理解这两字,告诉你的就是需要“慎重”,战争一开始就需要慎重对待,不要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因骄傲败给对手。而“五事七事”讲述的是最全面的,“五事”就是在战争中,占据五个优势,就是致胜的法宝。

一为:道治;二为:天时;三为:地利;四为:将帅;五为:法度。换句话说:“即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军纪以及仁义”,意思就是从将帅对待士兵,再到军中的纪律,加上三个自然优势条件,就是“五事”。所以,有了这“五个”自然优势,对战争就相当于赢了一半,那怎么才会是一半呢?因为还需要“七计”的配合。

孙子所将到的“七计”即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其实,这“七计”跟“五事”本意上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七点也是不能少的,更不能排除掉,只留下“五事”。然而,“七计”的作用就是为“五事”奠定基础,用于正确评估战备全局,仅用上“五事”可能会出现条件的缺陷。

不过,孙子并不认为有了“七计五事”就能够掌控全局了,也就是阐明了军事力量并不是越强越好,而是需要兼容国力是否能够有限地发展军事。因此,孙子又反复强调“伐谋”、“伐交”作为优先的决策,衬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及“全胜的战略”。实战中才能争取得“一军”、“一旅”、“一卒”、“一伍”、“之全”的上上策略,这样自然就能将“谋”“攻”的思想执行贯彻。

最后,作战的指挥战略原则“知己知彼”与“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就是:需要做到尽可能地了解“策略的得与失,也要知道敌人的动与静,还要懂得致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消除自身的缺陷”。做到这两点,这也就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可先发制人了,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作战策略思想,以战略性为基础表达了《孙子兵法》用兵核心

孙子的作战策略思想,自然由战略性指导思想上发展过来的,就是用来应用到如何带好士兵,用于兵策略,其原则就包含了“六个策略”。其一,因利制权,因敌制胜;表达的意思则是需要用到“利益”来换取“权力”,也就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不仅限用于自身,对于敌人同样也可使用,这可是制胜的法宝。

其二,奇正相生,出奇制胜;原本这两者本没有关系的,但是在战争中往往会扯上关系的,且看“奇”可以理解为“奇迹”、“置死地而后”等,这就是属于出奇制胜。而“正”就是原本就可以正当地去压制,可以属于“完胜”的状态,所以,“奇正相生”指的就是逆境与正境的战争。

其三,避实击虚,击其惰归;这两句话意为:避开战争中很明显的用意,采取攻打背后无防守之处,也可以理解为“声东击西”以达到目的。进而,找到了其“要害”这就能避开了,对方的实力压制,以弱小的力量扳倒强大的力量,这也就是以蝼蚁之力,战胜大象的绝妙策略。

其四,我专敌分,以众击寡;这意为需要分清楚敌我双方的悬殊,己方需要“专一”、“聚拢”将兵力聚集到一块,去攻打对方,而敌方是处于分散状态的。简而言之,就是以人数上占据的优势去攻打敌方,就是以多欺少的策略,只要能打胜仗,这就是好的策略。

其五,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句话相信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策略,抓住敌方不备之时,突然出击攻打敌方,致使手忙脚乱无法顾及大局,此战就必胜了。所以,不然怎么会有“打仗”需要时刻准备一说呢?就是要趁敌方没有准备,出其不意给敌方来一次袭击,凯旋而归。

其六,示形用诈,诡道致胜;我们常说:“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就是这个道理”,不知情的人,就会被迷惑,自然就会任敌方摆弄,不知不觉就会败给了对方。这就说明了:想要战胜对手,就要学会利用好外表去迷惑他,以阴谋诡计去战胜对手。

将这作战“六个策略”思想与孙子的战略性思想进行参考,这两者还是有非常相近之处的,可以见得作战策略,在多方面上是离不开战略性思想的。如此可见,作战思想还是与战略思想,有着扯不开的联系,孙子的兵法各项策略思想,都是以线条理好的,断了一处可能就会毁掉了一大部分。

军事哲学思想,体现于《孙子兵法》之中,后人借鉴不断

孙子的兵法之中,不仅仅只是讲了作战方式以及策略之类的,还有着哲学思想,也就是军事上的哲学。孙子论到“天”乃“阴阳、寒暑、时制也”意为自然界之天;又加以“道”进行“令民与上同意也”,这是具备了最普遍的民本主义思想。

然而,在书中又把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拿来放到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主体地位融合起来,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导出了战争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关系,这不就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存在了一定的哲学道理吗?

孙子更是注重了矛盾之间的依存关系,尤其是矛盾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战争联系起来,打造出胜利的条件。而“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无恒行”是最典型“胜兵先胜”的条件的,同时,这也有助于促使矛盾向有利方面发展。

当然了,除了孙子的这“三个主要方面”,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其他的哲学思想,又是各有其主,其他哲学思想,在从中又是“七拼八凑”的,随之,也就又构成了新的军事哲学思想。总之,孙子全局哲学思想体系,是由小涉及到总体的体系思想,从而,完备了整个体系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不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就连一些知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等人,也借鉴了孙武的兵法思想。三国的曹操还亲自为《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唐太宗也对孙武赞叹不已;宋神宗更是把《孙子兵法》列为《武书七经》之首,可见对后人的吸引力是极其之大。

从孙武的《孙子兵法》诞生之时,至今的影响力是不凡,唐朝时期,兵法就被传到了日本。英国的汉学家还将兵书翻译成了法文版本,可以见到孙武的兵法是起到了作用,因此,还被英国汉学家称为“世界最古的兵书”,就连美国人都对孙武双手点赞“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如此一来,孙武能够堪称“百世兵家之祖”,是没有浪得虚名的。身处于现代的中,孙武的兵法思想是广泛被使用的,例如: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竞赛中,甚至包括了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的打交道,都与《孙子兵法》离不开关系。

总结:

结合全文内容,可以得知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主体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具备了唯物主义,更具备了一套完备的系统,一本书展现出其强大运行体系。同时,还与哲学契合起来,默契地与哲学核心思想融为一体,总体上来看,孙武的兵法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一本兵书可媲美。从主体三方面:战略、作战、军事上,几乎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但凡从这里下手,兵法就能了解一大半。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孙子兵法》《孙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