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效应】心理知识实用干货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8-03

生命不止   奋斗不息

吕院生科系陪你一起走过青春年华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让我们开心,且容易完成,而有些却让我们苦恼,感到难以解决。看完这篇文章,学会运用这些效应或许对你正在烦恼的事情有帮助哦!

★★★★

飞轮效应 

指的是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推,每转一圈都会很费力,但每一次转动,力气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的越来越快。

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也是这样,万事开头难,明天要做的事情,最好今天就开始,提前进入状态以后也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

登门槛效应

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登门槛时,要一级一级地登,这样更让容易顺利登上高出。

当你想要别人接受你大的要求时,先从提出一个小要求开始吧!但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呀!

拆屋效应

指的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在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大家会更容易接受那个较小的要求。

例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拆屋效应和登门槛效应是一对,虽然方向相反,但是用在不同场景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阿伦森效应

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些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你,那切不可在一开始相处时就给予他过多的奖赏,因为一旦高奖励被放在了开头,那么随着之后的奖赏越来越少,他对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消极。这个原则在亲人、朋友、恋人之间送礼物时都适用。

杯子效应

通过杯子的距离,可测试两个人内心的距离,如果你有想更进一步发展关系的人,就约他出来喝杯奶茶,在交谈时悄悄缩短两个杯子间的距离,观察对方反应。

如果他没动,表示你们的关系有加深的机会,若他马上挪开或拿走,证明他仍对你有戒心,暂时就还是维持现状吧。快去用来试试你心仪的那个人心里对你的感觉吧。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随着多种刺激的出现,我们的印象形成主要取决于最新出现的刺激。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刺激越来越多,那么近因效应就会代替首因效应,后来者居上。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和平分手带给双方的回忆会更美好,而撕破脸分开的两人,日后想起来对方也会怨恨得咬牙切齿。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那么墙上很快就会 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

责任分散效应

这是一条能够保命的心理学知识,但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有很多旁观者时,救助的责任分散在了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么多人,我没有当出头鸟的责任”,而只有一个人时,他会感到沉重的救助责任,便更有可能提供帮助。

所以遇到危险时,喊“救命”也许没有太大用处,说出离你最近的那个人的特征并求助更有希望得到救助,比如大喊“穿红黑AJ的卷发男生,求你救救我”。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虚假普遍性效应

为了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会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程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

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者某个任务失败了,我们可能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来让自己安心,当我们对别人说谎之后,便开始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如果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兴趣,我们也会高估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 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效应-总结

不知道上面的心理效应是否对你有所帮助呢?如果有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了解一些心理知识也是很不错的呦,说不定日后用得上哦!周一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

编辑:袁悦

审核:王建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