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刘恩捐 2020-08-03

青岛的蓬莱路消失了。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的外院墙

据说青岛汇泉一带的马路,是用山东胶东县名命名的。栖霞路、荣成路、文登路、牟平路、福山路、蓬莱路、海阳路、莱阳路等等,都是弯弯曲曲绕山而建的。福山路就是沿海大门口鱼山路,上坡后左边的岔路,蓬莱路又是福山路左边的岔路。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洗海澡,都是下腿走路,度过龙口路和鱼山路交界处的青岛河马路桥,爬上陡坡的鱼山路,来到下坡,一望无际的大海,呈现在眼前,很兴奋。等太阳快落山,洗完海澡,很累,我们就溜溜达达,转悠着回家。从福山路往东,有条岔道,很短,那就是蓬莱路,记得曾转悠到这里,没人,长满了草,很荒芜。

2016年12月31日,住在福山路33号的王大夫,邀请我到她家参加新年晚会。据王大夫说,这里本来不是福山路33号,而是蓬莱路1号。引起我探索蓬莱路究竟的好奇。

2017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我和解国华,沿着海大墙里校园边缘观察,边缘是一溜悬崖,悬崖下是海大校园,悬崖上是福山路。一直可以到福山路33号。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海洋大学的院墙建在悬崖上。高处的墙外就是福山路。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左侧是原日本中学,现海洋大学胜利楼。高处红瓦是福山路33号。(原蓬莱路1号)

据文史专家鲁海老先生说:“蓬莱路由福山路通往齐河路,赵仲玉住此,1946年山大复校,在鱼山路日本中学,1948年收回大学路校舍,从鱼山路至红岛路连成一片,蓬莱路、齐河路划入校园。”

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去年12月31日在海大校外观察了福山路和蓬莱路的关系,2017年1月1日,我们到海大校园内,观察蓬莱路的变化。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这是2016.12.31.在海大校园外观察福山路和蓬莱路关系照的图片。

图中的石头墙,其堆砌法和其他墙不一样,和右边白墙不同,而且这段路没有人行道树,说明这是马路的路口,被墙堵死了。进到福山路33号院里西边,沿下坡可以看到残垣断壁,有砖有石,说明这院里原是通行的马路,现在虽然盖上了小房,但仍能看到路边有些石墙痕迹。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福山路33号的外墙。图片左边是堵死蓬莱路的石墙,右边是原来福山路的院墙。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福山路33号,楼房是二层,但在马路上看,是一层楼。进门左拐,长满了翠竹,有石头楼梯,下到底是王大夫家。注意屋顶上的两棵落叶杉树,那是33号院北边隔壁海大校园的树。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根据观察画出的地形草图,下南上北。堵死的墙,就是原先蓬莱路的入口,经过于雨生的家,当时是个大门,进入大门,来到大学校园。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专家公寓,不过,这公寓很陈旧,似乎已经不使用了,院子里好像荒废了。关键是:小夹道。

从33号大门进去左拐,穿过竹子丛林,就是原蓬莱路的下坡,下坡的一侧,可以看到不连贯的旧墙遗址。还有一段楼梯。下坡下到底就是王大夫家。王大夫的丈夫于雨生,是福山路33号原房主于恩波的孙子,已经去世。手绘图于雨生的家,就是王大夫家。这房子紧贴悬崖,北墙紧贴着海洋大学。但是在福山路33号王大夫家里面,看不出来什么名堂,要到海大院里看才行。如果从海大那边看,王家的北墙就是大学校门,有两个门垛子,已经被垒成王大夫家的屋墙。就是说,王大夫家里的北墙,是建筑在大门门垛子上的。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进入福山路33号左拐,一路下坡,下到底就是眼前这座板房,就是于雨生的家,板房的后面,就是海洋大学的“外国专家公寓”。

请看下面叙述。这一段是在海洋大学院内“外国专家公寓”观察到的。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2017.1.2.在海洋大学校内观察蓬莱路的变化 。

2017年1月2日,我和解国华又来到海大校内,观察校内蓬莱路的样貌。从鱼山路海大校门进去,沿着海大右边围墙,围墙在高高的悬崖上边,围墙外是福山路。经过海大“六.二楼”和“胜利楼”,这一段相对平缓,没有上下坡,可能当时日本盖中学的时候,把山坡炸平,才出现了平坦的地面,悬崖可能是炸山造成的。一直转到海洋大学的“外国专家公寓”,这个院子,面临悬崖边缘,“胜利楼”的部分红瓦顶,是“海大浴室”,就在我们脚底下。紧贴专家公寓院墙有座小平房,里面乱七八糟,放了些家具,看来是要废弃。这小平房紧紧挨着王大夫家的北墙,之间仅有60公分夹道。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外国专家公寓”,公寓旁两棵落叶杉树,从福山路可以看到,公寓院墙紧贴福山路33号。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从外国专家公寓出来,就是这条向北伸展的马路,左边还是悬崖,不过悬崖越走越矮,悬崖消失。这条马路可能就是鲁海老先生说的,往北连上齐河路,这点没有做进一步的考察。

我们来看那个60公分的小夹道。夹道在王大夫家和小平房之间。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看小夹道多窄,也就是夹道才葬送了蓬莱路的寿命。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王大夫家北墙和海大小房之间仅能容下一人的小夹道。左边的墙是摔沙子工艺,右边的墙,就是抹灰,这两种墙的不同加工工艺,说明是前后两个不同时代,右边的墙,应该是晚于左边的墙。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这堵墙就是王家北墙北面,墙面采用青岛曾经很流行的沙子工艺。

探秘·消失的青岛蓬莱路

小夹道的墙面,上面有铁门栓

这个小夹道,在王大夫家北墙和海大小平房之间,仅有60公分宽,一个人进得去。王大夫家北墙,是砌在原来大门的墙,有墙垛子,两个墙垛子上,都有牢固的铁门栓。这些景象,在王大夫家是全然不知的,只有翻墙到海大院子,才能看到王家北墙,究竟是怎样建造的?王家北墙,因为不是能在外面看得到,所以,几个时代以来,都是能凑副且凑副,随意加盖,几个时代重叠的。王家北墙北面墙面,是摔沙子工艺,这种摔沙子墙面工艺,在四五十年代,青岛非常流行。易于长爬墙虎。这两个门垛子间的摔沙子墙,应该就是原来蓬莱路大门的门口(见图上的说明)。说明当时大学在此有个大门,大门建在蓬莱路上,从这个大门进来,就进入当时的大学校园,也就是进入现在的“海大外国专家公寓”。沿这条马路,也就是蓬莱路,一直北走,进入大学的校园,这大概就是鲁海老先生说的,“1948年收回大学路校舍,从鱼山路至红岛路连成一片,蓬莱路、齐河路划入校园。”的注脚了。

蓬莱路北段,进入海大外国专家公寓,消失在海大校园!

蓬莱路南段,消失在福山路33号院内!

至此,蓬莱路消失殆尽。

不过,还得请教有识者,蓬莱路何时被命名?

孙基亮2017年1月2日 于二松堂

本文作者为青岛文史研究者孙基亮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