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D有效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一例报道

 板桥胡同37号 2020-08-03

本文来源:张香敏,韩倩,刘宗源,等.维生素D有效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856-3858.

本文要点

非癫痫性发作包括心因性发作和躯体性发作。目前,有关非癫痫性痴笑发作的文章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维生素D有效控制非痫性痴笑发作病例,随访5个月发现该病例未再出现痴笑发作,治疗效果良好。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

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

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病例简介

患儿,男,6岁,以“不自主发笑不能自控4年”为主诉而于,2019-06-04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入院后查体:精神好,对陌生人有警觉性,有良好的眼神交流,双肺听诊无异常,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肠鸣音存在。

4年前患儿无诱因出现不自主发笑,表现为颈部屈曲,面色潮红,出汗,意识清晰,不能打断,对发作有记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每天均有发作,发作次数不等,平时体质可,夜间睡眠时主诉害怕,余无异常。

院外曾行视频脑电图但同期无发作,脑电图报告无异常,颅脑磁共振未发现下丘脑错构瘤,检查结果无异常,临床诊断:癫痫,痴笑发作。患儿经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2年,发作逐渐加重,患儿家属自行停药2年后症状逐渐减轻,但仍有发作,表现同前,平均每周发作2~3次,智力正常。

本院复查视频脑电图结果显示:发作同期脑电图可见肌电伪差,未发现癫痫异常波形(见图1),由于患儿体格偏小,维生素D检查结果为60.4 nmol/L,属参考范围内偏低(参考范围50~250 nmol/L),甲状旁腺及肝肾功、电解质检测均无异常,因此补充预防量维生素D 400 U /d,2周后症状逐渐消失,此后一直口服补充维生素D,3个月后复查维生素D为62.4 nmol/L。

图1 患儿痴笑发作时视频脑电图

患儿系第4胎,孕37周出生,出生时无异常,出生体质量2.6 kg,3个姐姐身体健康,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电话或门诊随访5个月,患儿未再出现痴笑发作,智力发育正常,与同龄儿能和谐相处,偶有独睡时害怕表现,睡眠后无异常。

小 结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对维持人类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D自身不能合成,需通过日晒或食物摄入获取,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以维生素D3最重要。维生素D3本身无生物活性,需要在体内经过两次羟化,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能发挥强大的生物效应,如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水平>50 nmol/L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

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是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足量的维生素D不仅有利于钙磷代谢、骨骼和骨骼肌健康,预防摔倒,而且还可降低某些疾病及肿瘤的发生率。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在婴幼儿和新生儿中较常见,在学龄期儿童中亦有报道。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一系列疾病,但维生素D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疾病鲜有报道。

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非癫痫性发作是一类与癫痫有类似表现但并非癫痫性发作的一组疾病,主要由一定的心理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所致。

目前研究者倾向于把非癫痫性发作分为心因性发作和躯体性发作,常见的非癫痫性发作包括抽动症、偏头痛、情感性擦腿综合征等,但非癫痫性痴笑发作临床较少见且国内外鲜有报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非癫痫性发作需通过视频脑电图确诊,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结果示无癫痫异常波即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癫痫属于发作性事件,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对癫痫进行了重新分类,将痴笑发作归类为局灶性癫痫,但其发病率较低。

本例患儿由于早期按癫痫治疗效果欠佳,且逐渐加重,家属自行停药后症状反而减轻,但仍有发作,智力正常,鉴于以上情况,本例患儿收治后重新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发作同期可见肌电伪差,未发现癫痫异常波形,遂修正诊断为非癫痫性痴笑发作,由于患儿体格偏小,在本院检测维生素D结果示参考范围内偏低(60.4 nmol/L),即给予补充维生素D 400 U/d,2周后痴笑发作逐渐消失。

虽然既往有维生素D缺乏导致癫痫发作的报道,但本例患儿维生素D在参考范围内偏低,目前未发现有关维生素D在参考范围内偏低的情况下导致疾病的报道。本例患儿体格偏小,因此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 400 U/d进行补充,补充维生素D后非癫痫性痴笑发作症状确逐渐消失,但是其作用机制目前不清楚。

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通过L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大鼠大脑皮质的钙离子水平,证实维生素D与脑功能有关,由此证明维生素D水平与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的活性可能有关。人体内维生素D的参考范围为50~250 nmol/L,变化幅度较大,由于个体差异,有可能在维生素D偏低情况下出现脑功能障碍,而补充维生素D后非癫痫性痴笑发作得到控制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同时,本例患儿随访时间短,因此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积累临床经验,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当发作性事件被诊断为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要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同时需要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排除非癫痫性发作,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