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羡

 黑龙江波涛 2020-08-03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宜兴号称有“三宝”:溶洞、竹海、紫砂壶,其实它的阳羡炒青、古桥也是宝。宜兴旧称阳羡、义兴,宋初改“宜兴”,绵延至今。“阳羡溪山古有名”,宜兴是2011年增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骆驼墩遗址在新街镇夏姜村,非常好找,骆驼墩公交站往北小岔路,过宁杭高速涵洞不远就是国保碑。遗址面积很大,衔接着几个自然村,但开启的依旧是水田、树林模式。遗址属于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文化的叠压,是环太湖流域的史前遗存。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顺324省道往东不远就是新街镇真武殿村,宜兴窑址(真武殿窑群)即在此。窑址为一东西向的小山丘,有唐延宋,当年烟火盛极,有窑10余座。地表的残片多属于越窑型青瓷,是碗、碟、壶、盏等日用器,随便拾取一只破碗碟细睹,它施釉不及底,采用的是叠烧法,碗碗间垫沙,这容易产生粘结,生产效率虽高,但成品率也低,远不如后来的支钉法。

    器物有形,灵意飘展,是炉火中萃取的不败花,如今只剩残瓷废器,已没有了浓与淡的诗化,在茂密的树荫下,厚厚的堆积层在婉转的回溯过往。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宜兴窑址(小窑墩遗址)在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边,紧靠着马路,即便如此也容易被错过。这里是一个封闭的窑址,宜兴早些年窑址乱倔乱挖猖獗,近些年加重了保护,建了护墙。涧潨窑、小墩窑即如此。好在这里链锁松松垮垮,先跨单腿伸脑袋,再屏气收肚提后腿,有了这缩肉功这才得以进入院子。

    小墩窑真是小墩,更像一个长满树木的坟包。此窑为宜兴的早期窑,也属于越窑系,始于西晋,至宋代断烧。下层的晋、中层的唐,堆积是看不见的,上层的宋倒有些缸、瓮等大件黑陶的残存。绕了一圈都怀疑自己是否来对了地方,万千寻觅中,终于在草深林密处发现了国保碑,拽着树枝爬上去,才得以在侧面拍着。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宜兴窑址(前墅龙窑)在前墅村,创烧于明代,今天也在用,不过已经有了旅游的表演功能。龙窑南高北低,长40多米,似龙形而得名,其实两侧有投柴孔,它更像一只巨蜈蚣。旧时的燃料只有松木、煤等,后来重油、柴油及今天的煤气等这才登场。龙窑的烧制现仍袭旧承,是一个活着的标本窑。

    宜兴与景德镇、淄川、唐山、德化等地一样,有了陶土、瓷土原料资源,才有了瓷器,才对接上了那天青色的梦。今天人对于宜兴的记忆大多是紫砂壶,而堆花的更有立体成像感的宜兴“均陶”已被淡忘,在丁蜀老街依然有卖的,它们像吴钩越干,宝匣藏之,不忍实用。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在村里吃饭,等炒菜的功夫,先去了一下饭馆旁边的模具厂,模具千变万化,适应于各种陶器。厂的旁边是一家大型的陶土花盆厂,陶花盆有着温存感、生活感和亲切感,瓷花盆则太高调冷艳。而饭馆的旁边是主人家的紫砂壶工作室,后面则是待烧的紫砂茶具,茶具很是诱人,价钱也便宜,但显笨重。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酒足饭饱,前往西蜀镇东坡书院。苏东坡曾3次游历阳羡,见独山说“此山似蜀”,后人追慕坡仙,这才宜兴有了现在的“蜀山”“蜀山镇”“西蜀镇”,一如郏县,他说成“似家乡小峨眉”。苏东坡在宜兴买田讲学,大概觉得这里山清水秀、民风醇厚、三四线房地产便宜。不过命运的轮流转,他最终殁于常州归于郏县。

    东坡书院北宋有之,当时功用是居住的“东坡草堂”,到了明代的时候才演变成治学的书院。现在的建筑群都是晚清重建、民国补建、近些年维修的。建筑前有花园、石桥,后有四进,现在是苏东坡纪念馆,与徐州放鹤亭、常州舣舟亭等成为坡仙江苏足迹遗存处。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蜀山窑群在书院的东西北三面,顺蜀山老街走,这里老貌依存,有历史的味道。当年这条南街就是紫砂壶的工匠聚集地,倾情工心,名家辈出。路过顾景舟旧居,顾景舟是近现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称“壶艺泰斗”,建筑坐南朝北,为两层木构,建于清末,格局不大,随意参观。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蜀山窑群是国7,不同于宜兴窑址的瓷器遗存,这里是紫砂壶窑遗迹。宜兴盛产“富贵土”紫砂泥,有红绿紫多色,一般深藏于岩石层。紫砂壶是一种高温不上釉的器皿,泡茶宜为最上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    

    上山的路上遍地都是壶嘴、壶身、壶盖等紫砂残件,这里的窑烧从明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后期,所以堆积丰厚,早年整山也热闹,挖掘者前赴后继,都渴望有个器物,或者有铭文的壶底什么的,今天不知觊觎者绝迹了没,毕竟这里面积很大,管理困难。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周王庙在市区南大街东庙巷,是一座奉祀周处的庙宇。建筑坐南朝北,由大门、戏台、孝侯殿、世泽堂及碑廊组成。本庙供主周处并不陌生,中学课本有《周处》,其来自于《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说的就是当年古惑仔射虎斩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励志故事。周处前事东吴、后仕西晋,最后平羌战死乾县,马革裹尸还葬耳。后人缅敬,建庙以怀。

    周王庙的庙龄刻追溯到西晋元康年间,孝侯殿前出三间抱厦,用天沟连接后面的大殿,大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立柱全部为石质,其建于明嘉靖45年(1566年),是周王庙早期遗存之一。殿内有唐宋元清历代碑碣,以碑廊法帖一起,形成了数量上百的宜兴碑林。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左:明正德9年(1514年)《重修孝侯庙记》碑。右:明正德6年(1511年)王鏊撰写的《东丘娱晚记》碑。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唐元和6年(811年)《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此碑被伪成为陆机文、王羲之书之碑。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元至元4年(1267年)《英烈庙新殿记》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云龙风虎碑上的“淳祐”,飘逸潇洒。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左:元至正20年(1352年)《重修周将军祠宇记》。右:清乾隆35年(1770年)《重修周孝侯庙碑记》。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南宋淳熙3年(1176年)《重修英烈庙记》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太平天国辅王府是阳羡行的最后一个节目,它离周王庙不远,在贞观路上。辅王府是我去过的第7个太平天国王府遗存,始建于清,原为史姓进士第,1860年太平军攻陷宜兴,鸠占鹊巢,成为辅王杨辅清府邸,后来也兼做忠王李秀成的行辕。

    王府原有建筑三进,包括后花园,现只有二进,也只允许看门楼和大厅。大厅面阔三间,硬山砖木结构,里面是太平天国简史陈列。王府现存有太平天国时期壁画12幅,正厅东西山墙上左右各4幅,其余4幅在不开放的后厅。壁画高2米多,宽不到1米,色彩黯淡,有些斑驳模糊,8幅被命名为:亭台山水、老树疏枝、湖塘春柳、红梅绿柳、池塘荷花、山水树木、腊梅天竹、山间农舍。那所谓的“湖塘春柳”,我感觉更像“寒松雪峰”。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杨辅清号称东王杨秀清的弟弟,杨秀清自己就是个失怙失恃的孤儿娃,这个目不识丁但富有才干的烧炭佬升级后,将杨姓并入本家系的“国宗”,杨辅清和他同乡,杨宜清是广东人,杨在田更是湖北人了,反正派出所是自家开的。天京陷落后,杨辅清遁匿于沪粤澳闵等地,执念不忘复兴太平天国,在晋江筹谋时,被早已降清的曾经同道马融和同志侦得,报闽浙总督李鹤年,逮捕押解福州被凌迟,七麻子的20几年革命生涯至此谢幕。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阳羡,补白之行 <wbr> <wbr> <wbr>【江苏宜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