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兴区敬老院院长的理想与坚持

 Mr_Wang2020 2020-08-03

    有人说,在一个行业坚持3年,你是一名“专家”,坚持5年,你可以成为一名“行家”,坚持7年以上,你就是这个行业里的“大咖”,倘若在一个行业深耕14年又会如何?14年,或许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笔,对一个人而言却是一种沉淀,一种升华。

    杨敏霞,悦年华·颐养中心(北京大兴黄村镇)院长,平日里的她直率而单纯,谈起她最热爱的养老事业,你又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温暖而迷人。

    “做养老这么多年,什么行业地位,时代潮流……我都没有特别在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两个词,‘理想’和‘坚持’。”


理想:做长者最“依赖”的那个人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候,不是有人可以依赖,而是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依赖着。杨敏霞说,从事了14年养老行业,她最宝贵的收获,也是她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就是长者们对她深深的依赖和信任。“长者们对你的依赖其实并不是表达在言语上,更多的是在行动上。”杨敏霞说。

    10年前,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近5年的杨敏霞正式承担起经理的重担,面对长者、面对家属、面对员工……管理工作中无数的大事小情让她措手不及,一星期下来,最喜欢陪长者聊天的她没和他们说上几句话。有一天,一名护理员略带委屈的找到她:“院长,李叔叔又发脾气了,这礼拜都闹好几次了,谁都劝不好,你去看看吧。”

    杨敏霞来到李叔叔的房间,发现长者正坐在床上,一脸委屈。一看到她,李叔叔脱口而出:“你终于来啦!你都好几天没来跟我说话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杨敏霞,让她真切地感觉到信任和依赖不是做了多重要的事情,而是日常的点点滴滴。从那天开始,无论她有多忙,每天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陪长者说说话、聊聊日常。再苦再累,只要想到长者如此地依赖着自己,就让她充满了动力。

  

  

  

  

  

  

坚持:明天永远会比今天更好

养老行业表面上看来岁月静好,时光安稳,但这份美好背后是太多的心酸。14年前,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舆论的压力,行业自身的不专业,都曾让无数养老从业者深陷质疑与误解的旋涡。杨敏霞坦言,在她刚入行的那几年,甚至有很多同事不敢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行业:“有些人就差把‘不信任’三个字直接刻在脸上。”

    不信任来源于不了解。2006年,杨敏霞所在的机构推行先进的瑞典式康复疗法,其核心理念在于让长者适度参与劳动,保持肌体能力,在当时人们还普遍抱有“养老院就应该处处伺候,长者自己什么都不用干”的想法下,这套制度的推行难度可想而知。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如今,许多家属反而一遍遍叮嘱杨敏霞:不要什么事都替长者做,要让长者自己锻炼。这是无数养老从业者多年来的坚持和推广正确康复方法的结果,杨敏霞作为其中一员,感慨颇深:“家属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为长者好,只是观念问题。”

  

  

    谈到未来,杨敏霞信心满满。如今养老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市场化,正是从业者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在悦年华·颐养中心(北京大兴黄村镇),她将继续胸怀一颗爱老之心,温暖更多桑榆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