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科技名词|霍桑效应

 留送书屋 2020-08-03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

定义:从霍桑研究中发现并提出有关被观察者由于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的倾向。

学科:心理学_管理心理学

相关名词:展望效应 成就归因效应 成就动机效应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延伸阅读】

“霍桑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又被称作为“被试效应”,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实验偏差”。

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有心理学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开始进行一项长达9年的以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的关系为中心课题的系列实验,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结果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休息时间、工厂温度等)改善与未改善,实验组的产量都有所提升。“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地不相符合”,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霍桑效应”。参加实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因而怀有以往所不曾有的归属感,无形中增强了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这一系列实验中有一个“谈话实验”,即在两年多的时间中,专家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不准反驳和训斥,并做详细记录。“谈话实验”使工人感觉到被关注,并能够将内心的不满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产量大幅度提高。霍桑效应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的满意度。满意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而高满意度则来源于个人需求的满足,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即“被关注的需求”“被倾听的需求”与“和谐融洽的小氛围的需求”。

霍桑效应存在于几乎一切社会领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随处可见: 一个后进学生,由于教师的关心而感到精神振奋,学习积极主动,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一个后进单位,由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工作面貌焕然改观,迅速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当然,由于没有考虑到这种效应而发生的失误也不乏其例。我国许多领域都开展了对霍桑效应的研究,探讨如何实现这种效应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