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股票赚了7.5亿,这是药明康德值3000亿市值的第二大原因 #药明康德市值暴涨的原因 $伊利股...

 MeiFangQuan 2020-08-03

#药明康德市值暴涨的原因 $伊利股份(SH600887)$    $中航沈飞(SH600760)$    $药明康德(SH603259)$  

药明康德快报中“非经常性损益”的背后价值

7月21日,药明康德发布了今年的上半年业绩快报:上半药明整体营业总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2.49%,基本每股收益预计同比增长63.04%,增长态势比较强。

分季度来看,药明第二季度的增速提升得非常明显,与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药明营业总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11.46%,基本每股收益预计同比增长110.34%。药明康德在报告中解释到,其已经逐步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恢复正常运营,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

但是,在讨论恒生电子的半年快报时我就说过,扣非净利润才是这个企业真正在业务上的盈利。报表中,二季度净利润为14.14亿,而扣非净利润为7.55亿。从历史上看,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已经创下了新高,超过2019年第三季度的7.21亿。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只有3.76亿,2019年第二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也只有4.98亿。由此可见,药明康德2020年第二季度的公司业绩环比增长超过100%,同比增长了超过50%。二季度能实现这样的成绩,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其他的医药公司,它的估值已经不算高了。

但是,报告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却引发了一部分朋友的担心。2020年第二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与扣非净利润持平,也是创下了7.55亿的新高。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为-0.73亿,2019第二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为1.72亿。由此,2020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益环比增长了934%(取绝对值),同比增长了439%,成绩更加亮瞎眼。

但是,从历史上看,药明康德单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收益多在1至2亿之间,之前的历史最高为2018年的第二季度的4.18亿,而从201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药明在这个项目上都是亏损。由此,大家开始担心,这个项目的增长是一次偶然事件,并非具有可持续性。

其实,在评判之前,我们得先明白这个“非经常性损益”是什么。药明康德在其快报中有解释,这主要由于它所投资的已上市公司标的市场价值上涨,使其部分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增长较大。讲白了,就是它投资的股票涨了。

那么药明康德投资了些什么公司呢?

2015年以来,药明康德一共投资了22家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名单如下:

而其中上市的有两家:一是在港股上市的华领医药;一是在美股上市的unity biotechnology。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在二季度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

那么这两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

华领医药是研究糖尿病原研药的公司,其代表产品为“葡萄糖激酶激动剂”(dorzagliatin)处于3期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显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基线降低1.07%,显著优于安慰剂。

从医学上讲,葡萄糖激酶是人体内的血糖“传感器”,血糖高了,它会发出指令,促进胰岛素分泌;血糖低了,它也会发出指令,促进胰高糖素分泌,起到调控血糖稳态的作用。dorzagliatin作用的靶点就是葡萄糖激酶,它能够修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让其恢复对血糖的调控功能,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截止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种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的药物上市,华领医药研发的候选新药已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此项原研药一旦成功,将会迎来巨量的市场。2017年全球有4.53亿名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预期到2028年,2型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增加至5.61亿。据业内人士分析,预计抗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人民币512亿元增至2028年的17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8%。

而就在今年的6月18日,华领药业正式宣布dorzagliatin(HMS5552)的单药治疗III期注册临床试验SEED(HMM0301)已经成功完成并公布了相关核心结果。HMM0301试验结果的成功出炉,为dorzagliatin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严格论证,同时也意味着该款产品离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为时不远。

就在第二天(6月19日),华领医药涨幅超过27%,后一个交易日开盘又迅速上涨近6%。这就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再来看unity biotechnology,这家公司就更加前卫了,它研究的是人类的“衰老”。我们一般认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现象。但是这家公司认为“衰老”是一种病,得治!

这家公司是硅谷的初创企业,它们通过在动物身上清除老化细胞这一“骚操作”成功逆转了一些老年病,如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青光眼和肾脏疾病等。2019年,世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世界最高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也在在《自然》杂志上发文,称通过用UNITY研究的药物清除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可以使它们的平均寿命延长约25~35%。

这进一步证实了UNITY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Nathaniel David博士的理念——'在UNITY,我们已经证实,老化是衰老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主要原因。'一旦 unity可以开发出清除老化细胞的药物来实现对老年疾病的有效治疗,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市场几乎是完全的蓝海领域。

目前,其公司主要代表药物有两款:一是作用于骨关节炎的UBX0101;一是作用于眼部疾病的UBX1325。目前UBX0101已经步入临床二期研究,而UBX1325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启临床试验阶段。

由此可见,药明康德投资的这两家公司都是有着巨大前景的医药初创公司,而且“重磅成果”已经初见模样,股价也进行了反映。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药明的眼光真的是非常好。那么当初的药明是如何选中它们,又如何做好风控的呢?

这又要回到药明康德的商业模式上来看,它并不是做传统的药物研发,而是做CRO,也就是搭建医药研发所需要的一站式研究平台,相当于是一个付费共用的公共资源。那么小的初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最前沿的技术,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想法,那么药明为其提供一个研发平台可以让他们勇敢尝试、付诸实践,从而为其节省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

这就像极了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自己不卖货,但商家可以进驻达成交易。在药明康德,淘宝店主换成了药企,直播带货换成了研发药物,甚至马云的成名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换成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以华领药业为例,它运营的方式就是“VIC模式”。V指的是风险资本(Venture),I指的是知识产权(IP),C代表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CRO),这里面只有知识产权是自己的,钱、研发平台都是别人的。而由于这样的研发大多都聚焦在临床前研究,那么首选的平台必然是临床前领域的龙头——药明康德。据统计,药明康德2019年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3900家客户提供过CRO服务,华领医药和unity就是其中的两个。

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里面,药明康德从2015年来只投资了22家呢?这里面就不得不说到CRO服务的特征了。CRO平台不是静态的服务,而是动态的服务。在初创公司购买服务后,药明康德是深度参与该公司的研发过程的,两家公司的员工都是天天坐在一起共同攻关科研难题的,所以对这个药物开发前景如何,药明心里非常有数。

所以,作为CRO巨头,它就可以通过自己服务原研药创新小企业的机会不断地观察它们的进展,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发现可能在未来出现的”重磅”新药,进而再早期进行投资,以获取我们现在看到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从经营上来说,这是一种风投行为,通过为数量多,体量小的小型订单客户提供服务来寻找未来的增长点,这就是药明的“长尾战略”。华领药业的dorzagliatin和unity的抗衰老药物就是这项战略的结果。

由此可见,药明康德除了CRO本领域的业务做得好,它还有第二个身份——一个在医疗领域具备独特优势的风投机构。它能够凭借自身CRO服务的优势准确找到目前市场看不到的优秀的初创企业,在未来价值回归时能够坐享股价的飙升,也就能在未来经常性地创造“非经常性损益”收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是可持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