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肯定是来借钱的!”日本京都,稻盛和夫的京瓷办公室门口,看着眼前这个正焦急等待的老者,两名秘书轻声讨论着。 01 一切缘起皆有因 90年代末正是日本经融危机时代,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有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每年的破产企业竟然在14000家左右。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找稻盛和夫先生,不是找投资、拉赞助,就是借钱。 当见到传说中的“经营之圣”后,老者突然跑到稻盛和夫面前,深深地90度鞠躬,饱含热泪说:“稻盛先生,求求您,救救我的员工吧!” 原来,真的又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社长来请求稻盛和夫来挽救的。 据了解,这家企业以专门生产步话机,主要的订单都来自美国。生意好的时候也赚了不少钱,他便陆续的扩大经营范围,建厂、上设备、招工……赚来的钱投资的也差不多了,本想着可以扩大生产,可订单却突然中止。断了项目来源,没有没有周转资金,这让企业马上陷入瘫痪。 这就是单品崛起的企业最常遇到的问题: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它可以让一家企业迅速崛起,也可以让一家企业瞬间失去竞争力。员工闲赋在家,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如何突破危机?社长想到了一手打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先生。 他的想法很简单,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仅仅是想“救员工”。社长的诚意和责任感打动了稻盛和夫,稻盛先生从内心抱着出手相救的愿望,决定去实地考察。他来到企业内部,从管理者到一般员工,与他们喝酒交杯,沟通交谈,了解实际情况。在那里,稻盛和夫强烈的感受到员工们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因而决定接纳他们加入京瓷集团。 稻盛和夫之所以做这样做,没有一丝在生意上做战略或战术上的考虑,就像他一直说的: “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稻盛先生纯粹就是为了保证员工的生活,从而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并认为这是助人的善行。 02 成功是一种磨难 要知道,一个数千人的企业,一没有技术,二没有市场,一切都要重新规划、重新开始,重建之路何其困难。稻盛和夫管理选拔人才标准: 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改革初始,价值观的冲突与利益冲突,必然会影响某些人的利益。过激派的工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向稻盛和夫提出了许多蛮横无理的要求,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断煽动员工罢工。 他们涌到京都最繁华的街头游行抗议,用高音喇叭到处宣传,更有甚者跑到稻盛和夫家附近,将电线杆、墙上贴满了诽谤他的传单。好事的媒体甚至多次发表员工的不当言论,来重伤稻盛和夫,破坏京瓷的形象。 在日本,很多人都有一种“岛国心理”,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旦成功人士有任何的负面新闻,更是幸灾乐祸,上纲上线,等着看热闹。他们在看,以“利他”主义著称的稻盛和夫,到底是妥协了,还是把这些人都“处理”了。66岁的稻盛和夫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稻盛先生没有成为大众的“笑谈”,虽然遭遇粗暴的“恩将仇报”事件,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意是助人救人。就像稻盛和夫说的: 要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他不动如山,既不妥协,也不应战。抱怨与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带领团队,把一切精力都集中在对该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扩展上。就这样,经过改组重建的公司,以电子机器事业为发展方向,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真的脱颖而出,成了京瓷重要支柱部门之一。 在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开始好转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心怀不安的员工也看到了公司前途的光明,开始重新燃起斗志,投入到公司发展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发光发热的人。 03 困难和挫折,正是人生的起点 有人说“好人有好报”,可是有很多时候,我们通常也会和稻盛和夫一样,做了好事,未见得会受人理解,或者说遇到“恩将仇报”的人或事,这些都会造成我们的不解和痛苦,内心无法理解。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稻盛和夫是如何战胜这些“心魔”的呢? 稻盛和夫有一门哲学,叫做“灾难消业”。他认为,灾难发生的时候,可以把过去造成的“业”也随之消除。过去造过什么“业”无法知道,但是仅仅这种程度的挫折,就能将以往的错误一笔勾销的话,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抱有如此达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人生还有什么值得烦恼呢?更何况,眼中全是困难,就会让自己见不到方向!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成为稻盛和夫终生的信仰。 做为唯一在世的“经营四圣”,1997年,在稻盛和夫65岁的时候就被检查出来患了胃癌,他还像以往一样工作,与人交谈,没有一丝恐惧。他是一位真正活得通透的人。 他认为:人生如果只有80年的话,那么前20年,是学习、成长和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从20岁到60岁这40年,应该是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从60岁到80岁,这一段时间就应该是为死亡做准备的阶段了。 就这样,手术过后,他就开始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做慈善,到处演讲,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营管理经验。 就连马云都曾三次登门请教稻盛和夫,并不止一次说的说过特别佩服稻盛先生: “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几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 任正非也曾在采访中谈到稻盛和夫时说: “我读过很多书,我喜欢稻盛和夫的书,但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里。” 就是这样的稻盛和夫,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甚至在2010年,以78岁高龄,临危受命,受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之托,以424天的时间,奇迹般的让即将破产的日航起死回生,改变了日航数万名员工的命运。并且创造了世界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当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恰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