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

 缠里寻欢 2020-08-03

《老子》辩证思维最著名的一个命题就是四十章提出的 “反者道之动”,它可以说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

“反者道之动”,在最古早的《老子》的本子中,是用的“返”字。 “反者道之动”和“返者道之动”,含义是不矛盾的。第一,在古汉语中返”本是“反”中之一义,古往今来对《老子》的注解,也都不离这样两种相关的意义。第二,“返者道之动”突出了大道终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外在运动形式,是对大道的运动的直观描述,似乎可以说,对于“道”运动,人们首先观察到的应是较为直观的“返”,而不是较为抽象的“反”。第三,“返”是相 对于“往”而言的,先是有“往”,然后才会有与“往”对反的、相对于“往”为反向运动的“返”,因而“返”中原本也蕴涵了“反” 之义,而这个含义更为抽象、更为丰富的“反”,正可以提取出来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对反”、“用反”即由此而来。因而, 由“返者道之动”到“反者道之动”,是一个合乎规律的推进 和发展。

“反”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永恒不息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这种运动变化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使 得事物在不断运动变化呢?是神意的安排吗?是由于某种外在力量的推动吗?老子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在老子看来,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就在事物的内部,它们是自己运动、自己变化的。万物从“道”那里禀受了形质,同时也从“道”那里禀受了运动变化的本性,这种由“道”所赋予的本性就是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因。

“道”自身的运动本性和推动万物运动的作用,通过 “反”——对立相反得到具体的表现,或者说这种本性及其作用就落实和表现在一个“反”字上。

具体来说,在老子的哲学中,“一”是“道”的代名词,它表明“道”最初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是一个浑沌未分的“混成”之物,是世界的原本状态。然而“道”在自身中潜在地蕴含有两种对立相反的力量——“阴”和“阳”,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活跃机制的作用,才使得“道”具有了运动的本性,“道” 之所以能够“周行而不殆”,就是由于这一内在机制的推动。 在“周行而不殆”的运动中,阴阳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对立势力互相氤氲、排斥、交感、激荡,由此化生出天地万物。可见“道”化生天地万物也是由于这种内在的机制和动力——“反”的推动。 “道”中有阴阳,由“道”化生的万物也必然在自身中包含着阴阳,所以老子才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负阴而抱阳”就是背阴而向阳,万物都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的统一。因而对反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种内在的相反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总之,从本原的“道”到具体的万物,无不包含着内在的对反作用——“反”,正是由于这种内在作用的存在,才使得 “道”能够循环不止、化生万物,才使得万物能够变动不居、生生不息。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因。

所以,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反” 的总规律中蕴涵了两个概念:1、相反对立,老子由此揭示了对立转化的规律;2、返本复初,老子由此揭示了循环运动的规律。这也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