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事不扰兴隆心, 兴隆中定事里寻

 太极璞谷斋360 2020-08-04


        兴隆与平哥处得好,让他多了许多小伙伴交流。

       平哥他们追求的方向,有时会令兴隆迷惑。比如,他们认为太极拳是有技击架和养生架的分别的。练技击架是要经过艰苦打磨的,轻轻巧巧,软叭叭的是技不了击的。平时说的理多好听都好,但人的现实就是要以技击能力去判断你练的是什么,是拳就是能打的。就算不以胜负论,但也得有胜的能力,才可说止戈的。

       他们还有很多基本功的辅助练习,拉筋、开肩、开胯、裹档、松尾等等,平哥也演示过给兴隆看,兴隆对他那柔若无骨的感觉印象深刻。

       他们关注过兴隆的拳架,大致的看法是:很松柔,也中正,动作流畅,有心意。但是没有劲路,没有发劲,所以这个拳架养生就好,技击就不行。

        也就有了这次与平哥说重推手的前提。

       兴隆经过蒲谷子一番说话,细思一下,自己如果用力气,也许可以将对方推开,但这是本力,他已经知道这个力怎么来怎么去了,他想弄明白的不是这个。

        对他而言,用力他会,重推手可能更适合他,但不用力才是难的。如果也随了练重推手,那还是在劲、力这个层面徘徊,非他本意。

        但是能重能轻,这个能力是应该具备的。就如蒲谷子说,无论快慢,都能点点均匀,这才是方向。但这好像不是只靠用力或劲去完成的。

        他觉得这条路子不适合他,一下子看开了,还是如常以天地轴、合腰、阴阳等这些理念指导,及身体各部位的关联性来练拳。

        这天早上遇到了他们其中一位拳友。

       早几天,他们就曾一齐玩过推手,当时兴隆对他的硬劲处理不好,他更觉得兴隆的松柔没什么用。

       他原是练咏春拳的,听说练太极可以柔化身筋,使功夫长进,他为了咏春而求学太极,已有几年了。

       俩人交谈了几句,又推手玩玩。一搭上,兴隆感觉他周身还是硬梆梆的,对他说我都摸到你了,太硬了,放松点吧。

        他说他的松,和兴隆的松是不同的,如果以兴隆的说法松了,他就不会玩了!

        兴隆说:“但你这样很容易被人发动的,你现在像拐杖一样。”

        说罢就轻轻发了几下,来说明他太硬了。

        可是却激起他的好胜心,再过来,却更硬了。兴隆还是轻轻的就拨动了他,后来见他上气了,便说时间到了,得回家了,下次再玩。

         临走听得他咕咕哝哝地说了几句,竟有一句飘过来,怨他师傅没有教真功夫给他。

         兴隆说:“这可怨不得别人的,太极拳是反向思维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水平高低,练太极拳不能像练咏春那样的,太极拳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有时不是谁教不教,而是自己悟不悟到。”

         拳友:“反正这个太极拳很麻烦的…… 是傻子才练的……”

        告别后,兴隆对小珠说:“当初他可是很喜欢才练的,他没有把心放下来,以己之念去理解太极,练了几年得不了什么东西,由爱生恨了。”  

        小珠:“爱太极,练太极,得不到太极恨太极。”

        两天后,早练遇到另一个拳友,才学太极拳不久,他很好奇兴隆说太极推手不能用力,用力即错!提出想推推兴隆,兴隆就随他怎么推,只保持自己平衡不失,不发也不抗。不一会拳友说累了要换脚。

         不一会又说要换脚。

         后来他满头大汗,气也喘了,兴隆还是心平气和的,没有一点紧张。

        停下来,兴隆说他手上带着硬劲,身子的中轴都被扯偏了,脚就费劲了。

        告诉他无论推不推,都要保持中定,身上要松下来,周身硬梆梆的就做了别人的拐杖,他觉得很新奇。

         这两个事,小珠告诉了圆通。

        圆通:“埋怨老师,这原因既在自己,也在老师。因为老师无法把他领入那个境地。如果老师也是硬的,那更没办法。”

       小珠:“是不是如他所说,他们练的是技击架,还有一个养生架,但练技击架就练不了养生架,养生架又练不了技击架。所以他的松和兴隆的松是不同的?”

       圆通:“技击与养生在拳理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技击的招法上多一些。”

       “有的人实际上练的是外家拳,用了太极拳的架子。”

       “看是不是太极拳,就看能否阴阳相济,而不是看能否把人发出去。”

       “所以我觉得健身架与武功架没有严格界限。王老还指出37式具有健身与技击作用,不会把武功架秘而不传,而只让健身架流芳百世。”

       “它们是一体的,而二为一的。”

        小珠:“如果要把它们分开来看,就成了两回事了。”

        圆通:“是的,那就不是太极了。”

       “太极推手就是练中定,有了中定,就能因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哪会费力呢?”

       “你是一个球,八面玲珑。对方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今后的拳才能走入正路。”

        小珠:“嗯,思路很重要。” 

        圆通:“这两天与拳友谈拳,他说他听我所说,太极拳就是要找自己合,与对方合,与天地合。”

        “我说对呀。他说太极拳并不想发人,只是想与对方合上就行了。”

       “想发人的话,就在接触点上发僵了。”

        小珠:“对,是这样,思想上不能有发人赢人的观念,一带上就着了。”

        圆通:“他说他得改变观念了。比如,他看书谈到沉,身子就向下压,现在看是错的了。”

        小珠:“真松了就自会沉。这沉不是发僵发硬的沉,不是刻意往下压的,这是兴隆这几天感觉到的。” 

         圆通:“他先前理解的沉是向下压。”

        小珠:“为什么轻轻地练还能稳稳当当的不发飘,就是能松沉了,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的。” 

        圆通:“另外,他看祝大彤书上写提胯,身体就轻了,但怎么也做不到。”

       “我说,你想提而不真提,即有提之意,而没有提之形。他一试,果然有了。”

        小珠:“前提得相信,不能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

        圆通:“所以学拳,白纸一张反而是优势。”

       “兴隆进步了,领会到松的玄妙,但是如果他没能与自己合,与对方合,与天地合,这个松就是无源之水,经不起考验,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了。”

         小珠:“师叔有说,他强任他强,轻风过山罡。兴隆不久前与他们玩,觉得大家走的路不一样,有了分别心,觉得这样随他们练会不会把手练硬了。”

       “师叔说我们没有悟!任何情况下,任何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他,而不是要求他。至于结果是输是赢,技不如人就输,这很正常的,不能因为输了就钻进想方设法如何赢的怪圈里,那才是走偏了。”

       “兴隆忽然就理解了,释怀了,接着这两次和拳友玩,他就舒怀多了,没有那么多束缚,就按自己相信的去做,反而处理得好多了,自如多了。”

       “有时想想,练这拳啊,无脑是一种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