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警往事】恐怖的春运

 十米阳台黄手帕 2020-08-04

铁味生香   岁月悠长

恐 怖 的 春 运

中国的春运,是地球上人类最大的流动与迁徙活动。铁路首当其冲,每当春运来临,亿万人流的冲击,都是铁路人的一个难过的心理门槛。

襄樊(现作襄阳)是焦枝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站,每年大量的川军流通过襄樊转车北上南下。

80 年代,当地政府为了尽快的把人流输送出去,用闷罐子货车整列的运输,北京与广州等大城市因为城市的增容量剧烈扩增而吃紧,纷纷告急铁道部,上级随即要求把这些川军劝回原籍或者就地分流。

那次涌来的人数实在太多,扩音器的喊话就像蚊子一样的微弱,无奈每个警察只好临时拿着一根扁担或者棍棒,组成人墙不许下车,这下子可乱套了,到达襄樊的不愿意被遣返,跳车后就开始奔逃,他们见车就上,看到那个车窗开着就不顾一切的往上爬,不管那个车是开往哪个方向,你抓住一个拉下来,接着第二个又爬上去,那是一种不顾死活的意念支撑,贫穷与盲目使得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生物属性,尊严不值一钱。

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逃离本地,虽然那些未知的地方充满着不可测,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未来搭上去。

车站上下到处是民工,大多是一家几口,妇女背着孩子,女人扯着丈夫,警察的吼叫与女人的大哭小叫混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川军大逃亡。

偶尔想起那个昏暗站台上的夜晚,耳边还会出现那些女人撕心裂肝的哭声。

1、货车列车员    

由于当时运能的不足,铁路普遍在春运的时候,用闷罐子货车代替客车。

那些用来拉煤炭、拉化肥拉一切货物的货车,临时冲洗一下,为了防止车门紧闭造成人员窒息,专门把车门焊死,虽然空气流通,但寒气也就能肆无忌惮的进入到车厢里。

那年春运,我从机关抽调到货车上当了一回“列车员”与乡亲们一到饱尝了春运货车的味道。区间是襄樊致洛阳。

发给我们的工具有两件,一个小马扎,一个扫把,一个马灯。这些货车多是拉煤炭的,车一开,满车厢卷起一阵黑烟,片刻功夫,车内的人就此为了“黑五类”,只剩下眼白在闪烁。扫把基本失去功能。

开车不久,雪花随着寒风开始卷进来,白的雪花混杂在黑煤灰中,在车厢内昏暗的马灯下打着卷,灌进每个人的脖子里、袖口里,裹着的棉大衣也抵御不了速度带来疾风,手脚很快就麻木了,开始还和乡亲们套着近乎,谈着家常,后来嘴巴也冻得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

在寒风下,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挤在车厢内背风的一侧,没有了性别和老少的区分,仿佛回到了石器时代,回到了山顶洞人的岁月,人们没有隔阂的挤在一起,组成一个硕大的肉球,用自身微弱的能量,共同抵御着无法逃避的寒冷。

到了洛阳,黑色的鼻涕冻在嘴唇上,说话也都磕磕巴巴。接过洛阳站工作人员送来两张大饼和一杯开水,半天张不开嘴。“货车列车员”的经历使我不禁长叹,中国的老百姓苦啊!

2、行李架上旅客

我当乘警的时候,遇到过折断了车厢弹簧,挤飞了窗户玻璃,整列车动弹不得的情况。车厢里的人挤得像肉饼一样,脸贴着脸,背对背,车厢里,走道里,椅子下,都是人,中国人在这个狭窄的地方,只有把自己当作沙丁鱼一样才能完成自己的艰难旅程。

对警察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盗窃会大幅度下降。小偷都不敢接近车厢,进得去出不得,但还是有一个不知死活的家伙,挤上了车,刚把手伸进一个人屁股口袋,手就拿不出来了,失主与小偷开始了对话:

客(怒喝):把手拿出去!

偷(无奈):大哥,太挤,拿不出来啊!

……

春运期间的列车上,许多人都处在一个与与陌生人零距离接触的环境中,精神高度紧张,诱发出大量的精神问题。最常见的就是那些突发性的精神崩溃。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根据亲密与陌生的不等,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最亲密的人如夫妻、父母之间可以是零距离的,朋友之间的距离在一米左右,陌生人最好在两米之外,人才感到有安全感。

但在春运期间的车厢里,已经失去了安全距离,那些心理有些障碍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强烈的防范意识,有的导致产生突发性的妄想症,大多怀疑周边的人要杀害自己,随后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掏出钞票满车厢撒,有的会跳车,造成路外死亡……在自己值乘期间,遇到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起。

每次都有些突发的不可预见的事件发送,挑战着你的神经和应变能力。有风浪的挑战,也有诙谐的插曲。一次,列车长来报,一个旅客坐在行李架上,谁都劝不下来。

于是我和车长像泥鳅一样挤进了沙丁鱼般的人堆里。

行李架上坐着一个年轻人,鼻孔朝着天,斜着眼,脸上透着一股挑衅。我互相对视着,像一次心理的小博弈,车厢里的旅客的眼睛都望着我,多是等着看热闹,看笑话,看乘警出丑……

我一脸慈祥,眉毛与皱纹都透着千年的和蔼。每一句话真诚得连自己都感动。我说了一些例行的话,那些话只是一个铺垫,起到缓和气氛,我和蔼的态度和语气不是要感动行李架上的这个家伙,我是要感动周围的旅客,博得他们的心理倾向,赢得群众的心理拥护太重要,从看热闹的心态和偏向旅客的心态,转变为中立,再转化为支持本人……得群众心理者得现场优势。

群众开始不满了有的说:小伙子,你看人家警察多有耐心,下来吧!

说他的越来越多,我趁机给他一个台阶下,说,小伙子你下来,有事咱们好商量。

我们许多同志,在处里群众事件中往往缺乏对群众心理的把握与引导。好事没有办成好事,甚至办成坏事。自觉在把握现场群众情绪和心理方面自己还是颇有心得。

我问:有票没有啊?

客:没有!

哦,还是个无票旅客!

“那你打算怎么办啊?”

“你不是要给我找座位吗?!”

“哦,你没有票就麻烦啦,先补票吧!”

“没钱!”他还挺横!

“没钱,那就请你下车!”

“下车,到哪下车?”

“放心,我会安排的!”

路僻夜静,列车驶进一个小站,我打开门,对他说,下车!小伙子望着车门外黑黝黝的荒野,心虚了,说:这是哪儿啊?

我说:下去就知道了!

把他以“无票旅客”的名义交给驻站民警后,列车就开走了。我知道那小子在昏暗的站台下一定会以最恶毒的话来诅咒。

再到那个车厢巡视,旅客有问:可给那小子找到座位了?我说:找到了一个很舒服的地方。

现在想起来那方法的确有失偏颇,有点悔意,也许有点不那么光明正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