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相遇,温暖你我
民国初年的一天,北京琉璃厂来了一位老夫子。一身长裤长衫,一口江浙语音。他走进临街的一家古玩店,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个大小不一的形状如同兵器“戈”的青铜物件来。 掌柜拿起一戈,观察良久,摇了摇头说:“如此又薄又小的兵器的确没有什么价值,请到别家去看看吧。” 老夫子说:“这不是小兵器,这是古越国的钱币呢。”“古越国钱币?”掌柜的哈哈大笑起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决不是越国的钱币。史书上从来没有有关越国钱币的记载,此前也没有越国钱币出土的先例。显然,老夫子是在糊弄人呢。 在一片嘲笑中,老夫子悻悻离去。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几乎都有货币,而南方的越国是否有货币,使用怎么样的货币,由于没有相关记载,钱币界一直是疑团莫释,至今仍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段悬而未决的谜案。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想象:在滔滔的长江水畔,几千年前的越国人究竟是怎样实现物品交易?那时有货币存在吗?先人们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值得信赖的确凿证据,文字记载寥寥无几,也没有货币的考古发现。古越国货币悬案,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史学家和钱币学家们。
公元前496年,吴国讨伐越国,吴败而归,吴王阖闾负伤而亡。两年后,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越战越勇,乘胜追击,攻入了越国都城。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公元前486年,吴人进逼中原,鲁 、邾等国纷纷臣服。四年后,吴夺得了霸主的位置。 但因连年的兴师动众,吴国力空虚。而越王战败以后, 据说,在此之前,越国被吴国占领、奴役后,曾假借饥荒向吴国借谷种,接着挑最好的谷种煮熟后归还吴国。吴国用这批种子耕种,颗粒无收。由此导致吴国国力下降。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夺得霸主地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长李葆华曾预见:吴越应有货币,因为它是大国,有商品经济,没有货币是不可想象的。 人们一直盼望着越国钱币的出现。1995年底,绍兴市越国故地发现了一批仿戈形青铜铸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专家们一直认为,这种戈体薄小、轻重悬殊的微型戈,不具备实用戈的条件,亦不为冥器,应该是越国当时的青铜铸币,定名为“戈币”。因其形似戈,故名。 史载,越国素来出产优质铜。据《周礼· 考工记》记载:“吴粤(越)之金(铜)锡,此材之美者也。”越国矿产资源丰富,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特别是青铜器兵器和农具的铸造,技艺远超中原。 如战国时期铸剑以越国最为有名, 不仅如此,越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纺织、制陶等手工业也较发达,越国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较快,货币的需求量肯定很大。而这时与之相邻的齐国和楚国早就铸行了钱币。 在这种环境下,越国必然会考虑铸行货币,或输入,或仿铸,或自铸,决不可能没有货币。 从出土发现的仿戈青铜铸件的尺寸和重量看,具有明显的递次关系,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基本特点。 青铜小戈大型长11.5厘米,中型长10厘米,小型长8.5厘米,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2:1。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铸行的钱币大多具有这种递次特征,如齐国的圜钱分为賹化、賹四化和賹六化三等,魏国的桥足布分为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和安邑半釿三等。 史学家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仿铸阶段。 越王勾践在位时,越国水师规模宏大,而水师主要兵器是戈,所以,选用兵器青铜戈作为钱币原型,在越国是很自然的事。戈上本身就有穿,正可以作穿索提携之用。 还有专家认为,戈与夏禹后裔的氏族族徵有关,同时戈型从古铭文看,本身是个越字。因而将这种越国货币命名为戈币,也能自圆其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