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净之历史渊源[之三] [跨文体写作]

 黄盟工作室 2020-08-04

  






义净之历史渊源[之三]

[跨文体写作]

义净精神[七言藏头诗]

义薄云天海行僧

净身西去天竺中

精气贯注译新经

神仙寺院佛学兴

[全文完]

黄盟原创.2020-08-01



义净:生于公元635年.俗姓张,名文明。

咸亨三年(672)十一月,义净和善行:“遂乃面翼轸,背番禺,指鹿园而遐想,望鸡峯而太息。于时广莫初飙,向朱方而百丈双挂。离箕创节,弃玄朔而五两单飞。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未隔两旬,果之佛逝。”

不到二十天,义净和善行就到达了南海中的佛逝(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善行在此地得病回国。善行与义净有师生关系。善行与义净分开时,善行三十余岁。

义净在此停留六个月,“渐学声明”即外语。义净介绍说,去天竺本土之前,在南海诸洲停留先学习外语,是最好的安排。而且这些岛上的居民和国王有信仰,对僧人很尊敬。而且佛教的内部运作等与大唐没有大的区别。

王赠支持,送往末罗瑜国(今改为室利佛逝也)。复停两月,转向羯荼。至十二月,举帆还乘王舶,渐向东天矣。从羯荼北行十日余至人国向东望,岸可一二里许,但见𦳃子树、槟榔林,森然可爱。彼见舶至,争乘小艇,有盈百数,皆将𦳃子、芭蕉及虅竹器来求市易。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得𦳃子或五或十。丈夫悉皆露体,妇女以片叶遮形。商人戏授其衣,即便摇手不用。传闻斯国当蜀川西南界矣。此国既不出铁,亦寡金银。但食𦳃子藷根,无多稻谷。是以卢呵最为珍贵(此国名铁为卢呵)。其人容色不黑,量等中形,巧织团藤箱,余处莫能及。若不共交易,便放毒箭。一中之者,无复再生。义净等未上岸。


从裸人国继续航行,“更半月许,望西北行,遂达耽摩立底国,即东印度之南界也.于到达所向往的天竺。义净在此地遇到了到天竺十余年的大乘灯法师。

义净在印度礼拜了各处佛陀的神迹。此后,回到那烂陀寺,住锡十年寻找佛典写本。


义净在天竺看到了昔日同学道希的遗物。道希法师(623?—674?),齐州历城人。“周游诸国,遂达莫诃菩提,翘仰圣踪,经于数载。既住那烂陀,亦在俱尸国。蒙庵摩罗跛国王甚相敬待,在那烂陀寺频学大乘,住输婆伴娜(在涅槃处寺名也)专功律藏,复习声明颇尽纲目。有文情,善草隶,在大觉寺造唐碑一首,所将唐国新旧经论四百余卷,并在那烂陀矣。

道希法师将中土所翻译的佛典四百余卷带去天竺,存于那难陀寺。义净至那难陀寺,“过道希师所住旧房。当于时也,其人已亡。汉本尚存,梵夹犹列。睹之潜然,流涕而叹。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道希和义净昔日在长安曾经在一起学习过,所以颇为伤感。道希圆寂于天竺,春秋五十余。


大约垂拱元年(685),义净决定启程回国。
无行禅师(630—685—?),荆州江陵人也。弱冠出家为沙弥,依止大福田寺慧英法师,慧英法师“乃吉藏法师之上足……及乎受具同坛,乃二十余人。诵戒契心,再辰便了。咸称上首,余莫能加。”义净先至东天竺,后至中天竺。“禅师后向那烂陀,听瑜伽,习中观,研味《俱舍》,探求律典,复往羝罗荼寺,去斯两驿。彼有法匠,善解因明,屡在芳筵,习陈那、法称之作,莫不渐入玄关,颇开幽键。每唯杖锡乞食全躯,少欲自居,情超物外。曾因闲隙,译出《阿笈摩经》,述如来涅槃之事,略为三卷,已附归唐。是一切有部律中所出。论其进不,乃与会宁所译同矣。”

无行:这位禅师,在天竺遍学大乘佛教诸门以及《俱舍论》、戒律等,且在天竺翻译出一部佛典。义净说,此译本已经托人送回国内。垂拱元年(685),在义净要离开那难陀寺回国时,无行禅师相送,流泪告别。


义净有文简单叙述了自己从那难陀寺到佛逝国的过程。义净从来路返回,“方始旋踵言归,还耽摩立底。未至之间,遭大劫贼。仅免剚刃之祸,得存朝夕之命。于此升舶过羯荼国。所将梵本三藏五十万余颂,唐译可成千卷,㩲居佛逝矣。”回国至羯荼国又在此国停留一年。这可与另外一条互相对应:“净回至南海羯荼国。有北方胡至,云:'有两僧胡国逢见。’说其状迹,应是其人。与智弘相随,拟归故国。闻为途贼斯拥还,乃覆向北天。年应五十余矣。至垂拱二年(686)。此年冬天,义净再次乘船,回到末罗瑜。时为垂拱三年的正月、二月间。此后,义净又回到室利佛逝。


从垂拱三年(687)起,义净在室利佛逝停留四年。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说:“遂得旋踵东归,鼓帆南海,从耽摩立底国,已达室利佛誓,停住已经四年,留连未及归国矣。”回国。


义净于永昌元年(689)曾经回到广州。这里说,贞固、怀业、道宏、法朗四位僧人与义净一起从广州出发坐船到了佛逝,在其地学习三年,学通了梵语。


关于义净第二次回广州的时间,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同《开元释教录》卷九所记载,义净“凡所历游三十余国,往来问道出二十年”

从咸亨三年(672)十一月后不久,义净从广州乘船出发算起,至证圣元年(695)五月到达洛阳为止,义净历时二十三年。

证圣元年(695)五月,义净携其所求梵本三藏400余部和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300粒等法物归抵洛阳,受到洛阳缁侣的盛大欢迎,武周则天皇帝也至东门外亲自迎接。对此,义净是有很深的感触的,他在晚年回忆说:“归九洛之神州。天子亲迎,群公重法。”历经千辛万苦,义净终于实现了自己十七、八岁就有的志向,从天竺求取佛典回国,可以大展宏图。


义净是玄奘之后最为著名的前往天竺求法的高僧,也是继玄奘之后,最有成就的佛典翻译家。与玄奘不同,他着力于律本的求取与翻译,特别是,他有旗帜鲜明的将天竺佛教制度引入中国的意图,鉴于此,写成佛教巨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他的佛典翻译,虽然没有达到玄奘的影响力,但他不愧为跻身“四大佛典翻译家”之列的高僧。

[之四待续]

黄盟原创.2020-08-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