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素素读阿城

 悦读读书 2020-08-04
姜素素:爱好广泛所涉不深。大大咧咧,迷迷糊糊,跌跌撞撞,平安至今实属万幸。

悦读读书会八月的共读书目是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我大吃一惊,作为一个自诩爱读书的文科生,居然从没听说过阿城。两个我颇信服的朋友特别赞赏阿城的文字和思想。我立刻购买了《阿城精选集》,里面不但有“三王”,还有几个短篇小说和散文。

果然不同凡响。

文字极简洁,却生动有趣。好像描述同样的场景和情节,看谁用字少就给谁钱多似的,感觉整句话再少一个字就说不清,整篇文章再多一句就是画蛇添足一样。却极精准,比啰里啰嗦一大堆的还要入木三分。像《峡谷》里面写到,“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有的用词很奇特,比如“一只鹰在天空移来移去”的“移”,“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的“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读来趣味十足。

写感情很隐忍。比如《树王》里肖疙瘩不让砍那棵大树,被队长厉声斥责,且点出他受处分的背景和现状,肖疙瘩“额头渗出寒光,那光沿鼻梁漫开,眉头急急一颤,眼角抖起来,慢慢有一滴亮。”拦不住,肯定要砍树了,“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

有的情节点到即止,任君想象,然而越是想象越可怕。比如《节日》,孩子们偷偷去大渠上玩,两派革命组织在两侧武斗,孩子们听到枪响,像是过年放炮仗一样,很高兴。“小龙感到有个东西咚地落在坡上,弹起来,他回头看。他看见阳光开,而且,声音很大。”

狂热年代中自有保持清醒的人,压抑但不绝望。

《孩子王》里的“我”,意识到孩子们学习划分文章段落毫无意义,就教孩子们实用的识字、写能讲清楚事情的作文。这不但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豁出一切的勇气。王福的作文《我的父亲》里写到,“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父亲是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里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工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

一个淳朴的农村孩子,把父子深情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真是打动人心!我心里又酸又暖,为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感激老师。虽然最后“我”被教育部门辞退发回队里干活,但这批孩子已经受到了最恰当的教育,“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欣慰。

太喜欢阿城的作品了,忍不住查阅阿城的资料。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赶上上山下乡,从山西到内蒙再到云南,颇多磨难。善写作会画画,处女作是《棋王》,是《棋王》啊!绝对高开,而且居然一路高走,未有下跌。阿城瞬间成了我心中神一般的存在。可惜,他发表棋王32年后才知道他,读到他,相见恨晚,所幸终于认识。

于是我写东西的时候常常忍不住来回读读,尽可能删去不必要的字句,希望如阿城那样惜墨如金,小篇幅大容量,趣味盎然,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