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集锦 《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本书共读,由MJ领读 始于2017年09月06日 09 月 19 日 周 二 我们这个时代 领读者导读 第三十二章,我们这个时代。谈了尼采和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人物很多,海德格尔很难懂,法国的都很流行:萨特、福柯、加缪,一直到德里达(好像本书没提)。本书没有继续往下写,进入20世纪以后,分析哲学与现象学两个思潮往后延续到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类的,德国那边还有西马的法兰克福学派,读读都挺有意思的。 跑跑单车 这一章看起来很爽快。 存在主义部分观点非常赞同,人都会死,没有什么意义可以攀附,在这个没有意义的社会,会感到荒谬绝望。 存在主义的作品大多是反应这样的思想,并一直影响到荒诞派戏剧。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要自己做出选择,并为选择负责任,不要逃避,不要寻找借口。 这个说的太对了。 对于灵修玄学神秘论什么的,本章的批判很给力。比较反感那些生拉硬拽把一些事情解释成“冥冥中自有天意”,其实是反应出自己的不自信,不愿承担起责任而已。 小贝多芬 #我们这个时代 尼采提出应当尊重生命本身,不必对历史和季度教的奴隶式道德过于注意。他希望能够对所有价值进行重新评价,使强者的生命力不会受到弱者的拖累,基督教以及受其影响的传统哲学已经脱离了真实世界,但仍是当时的普世价值观,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强者的视野。他主张逃离基督教宣扬的超自然的“死后的真实世界”,忠于我们所存在的世界。 萨特指出,存在主义是以人类为出发点的观念。他的观点是基于无神论之上的人文主义,相比信仰基督教坚信人死后的超然世界的人文主义者,他更加悲观。他进一步宣称存在限于本质,本质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的集合,也就是本性,人类不同于其他物质的是意识,意识是变化的,而不是由某种物质微粒在一开始所决定的,因此,存在先于本质。 此外,人在没有某种信仰可以攀附时,自然能感受到沮丧或是恐惧,萨特认为人注定是要受自由之苦的,没有选择出生的自由,但具有选择的自由,只是必须要承担选择后的责任。倘若逃避责任,那就是逃避自我并自我欺骗,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部分,不再是作为个体而活着。道德上的选择亦是如此,将各种错误归咎于本性就是最好的例子。 萨特认为,生命是具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是个体自我追寻自我赋予的,这就跟虚无主义形成了区别。他提出,意识本身在感知事物之前是不存在的,人即使是在感知外界的时候也是主观的。 波伏娃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必须挣脱内在的偏见和理想的束缚。 荒谬主义是通过荒谬以凸显生命的真实。 周重因 到了二十世纪,首先是尼采,希望能够造成对所有价值的重新评价,使强者的生命力不会受到弱者的拖累。根据尼采的说法,基督教和传统哲学已经脱离了真实世界,朝向天堂或“观念世界”发展,而人们过去认为的真实世界事实上是一个伪世界。他说:“上帝已死”。 萨特所信仰的是所谓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他的哲学是在‘上帝已死’的情况下对人类处境所做的无情分析。 我们是自由的个体,这种自由使我们注定一生中要不断地做选择。世上没有我们必须遵守的永恒价值或规范,这使得我们的选择更加有意义。因为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人绝对不能放弃他对自己行动的责任,也不能以我们必须符合中产阶级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期望为理由,逃避为自己做选择的责任。否则就会沦为无名大众的一分子,将永远只是一个没有个性的群体之一,逃避自我并自我欺骗,难以“真实”地活着。 还读到了波伏娃的一些男女性别的观点,两本共读书目汇合到一起了,我要穿越了。 安然 1、萨特是存在主义者的领袖,他的哲学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风行。萨特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决定自己该如何活下去。 2、作者认为"神秘的,不一样"的东西,是用来打破日常生活的烦闷和单调。 3、一首没有听过的老歌,一条从没有到过的老街,却莫名让你感到熟悉。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事或能力,只是我们把从前的、经验储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了。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