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美的时代《美的沉思》共读08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17年的寒月里,我们大家一起共读勋爷的《美的沉思》,透过勋爷的眼睛去启发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美的沉思》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领读者:Lucia媛

 时间:2017年11月6日开始

领读者说

第八章

唯美的时代──魏晋名士风流

从汉代人之常情的平凡之美过度到了魏晋“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时期。从原本只是服劳役或者奴隶的手工业者变成了专业的文人创造。文字书法中一笔一划有了美的联想,并成为绘画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绘画方式之一:

用线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

中国画中的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条的生动画法。中国绘画史的线条可以从现代的水墨画一直追溯到仰韶文化中的彩绘画。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也称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线条精细绵密,富有韧性,人物注重传神。其《论画》提倡的是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为谢逊六法产生的基础。

《洛神赋图》故宫博物院藏本为宋人摹本。感甄赋引起画家重视,得心应手地做了插图。把诗人用抽象文字表现的精华,用画笔生动简练的呈现出画面感。

名词解释

十八描:中国画的不同技法,衣服褶纹的各种描绘方法。

高古游丝描:也称为春蚕吐丝。适合表现丝绢类衣纹的圆润流畅之感

论画:为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直接评论当时流传名画的文献。

今日讨论:

宋摹本洛神赋图第二段的欣赏和讨论

打卡集锦

amanda

与书友共读《世说新语》时曾体会过魏晋名士的才华横溢与放任不羁。读过此章,又有了进一步思考心得。

汉朝,“定儒家为一尊”的政教伦理风气尚盛行,民众安居乐业,那句淡然质朴的“努力加餐饭”,却是对至亲之人最真挚的恩爱和祝福,正如小说所演绎的,若曦离别时对八阿哥似有千言万语,终是只殷切说了一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汉朝几百年的帝国发展,对几十代的普通百姓来说,终其一生,目之所及的,都是这样伦理之中、安逸之极的小市民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外族入侵,政局更迭,人之生命朝不保夕。儒家价值观渐现瓦解之势。一方面,传统价值观破灭,带来的是人性的迸发,以及当时文人作品中无法抹去的悲凉气息。

另一方面,玄学应运而生,极具社会地位的士族文人是其中的主力,这也将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乱世之中,连曹操父子都感觉到生命的虚妄和幻灭时,文人的关注点只剩下对“人世间最后一点可执着的美的赞颂”。

文字在记录、传意的功能之外,进而有了情绪的表达。如书圣王羲之,擅长行书,行笔如“雍容自在的散步”,但在《丧乱》最后“临纸感哽,不知何言”,则“线条转折像利刃,有切肤之痛。”

更进一步,汉字又有了形象审美的意义。今天午休读了半本《汉字之美》,写的很棒,相当解渴,不知与这本书的后文是否还能有所联系。《汉字之美》中说,“汉字是现存几乎唯一的象形文字。”

仔细想想,无论字与画,都是以线条勾勒来展现,因此在水墨画中题字,毫无违和,更多有神来之笔。也因此才有了笔阵图里“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万岁枯藤”等等形象生动的描述,字即是画,画即是字,用线条共同勾勒着美。

今天讨论的宋摹本洛神赋图,虽构图平铺,还有壁画的影子在,但线条流畅飘逸、表情动作传神,已到极致。而且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在卷轴上,形式新颖,顾君因诗得画,今人观画再还原故事情节和诗文,也是趣事。

嘻嘻

魏晋是是中国各类专业化艺术家大量出现的时代,是名士风流的时代。艺术的专业化,使艺术得以离开政治、道德、哲学……单独以形式美来讨论,是中国美学独立的一个关键。本章中提到的大家太多,选了两个点学习了学习。

1、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很有文学才华,在文学史上合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

曹丕曾经把自己的创作整理成一部文集,叫做《典论》,但这部书失传了,只有很少的诗文借着《文选》流传下来。文中提到的《论文》是纯理论的作品,在文学批评史上,这篇不长的文章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要理解传统文学,它无论如何都是必读的一篇。

2、嵇康,字叔夜,“夜晚”的“夜”。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叔夜”的“叔”表示排行,“康”和“夜”存在涵义上的关联。

这个关联,应该是《诗经》里的一句“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歌颂周天子不敢贪图安乐,从早到晚都在忙工作。但嵇康有点辜负自己的名字,他不太喜欢工作,过着一种很洒脱的艺术人生。

嵇康生活的时代正是玄学流行的时代,很多名士都是庄子的信徒。他们喜欢清谈,让生活彻底脱离低级趣味。著名的“竹林七贤”活得特别清高有派头,嵇康就是其中之一。

嵇康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论述。非常有说服力的论证了“精通养生之道就可以活到几百上千岁”。

紫星

汉代艺术中,大多数作品还是一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家稳定的伦理秩序与人情之常为基础的美学观,在艺术上呈现了与其他时代不同的“朴厚”的特色。此时艺术作品的题材大多还是展现当时的农耕生活,感觉还是以记录生活为主,可能谈不上艺术上的创作。

从事教学所谓艺术的人也是以匠人为主,是一个不尚奢华、安分为人的时代。大约到东汉末,这种形式逐渐有了变化,从原来比较落实在生活事实的描述,转到了更多对内心本质的感叹,从原来百姓的人情之常转到了更多个人特殊心情的哀怜。

到了魏晋时期发展出了专业化的文人,在艺术专业的形式与技巧上,此时期却是空前的丰收期,一种真正“为艺术而艺术”的专业理论的探讨、提高、到完成都在魏晋达于空前的高潮。

此时艺术的专业化,使艺术得以离开政治、道德、哲学……,单独以形式美来讨论,这是中国美学独立的一个关键。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专门针对艺术本身的研究,并且是把形式技巧抽离出来所做的研究。

大书法家的字帖内容上不过是文人间往来的书信,但是超越内容之外的字符本身更具观赏价值,每一个字各部分独立拆散开来,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把关注点从文字的表意特性转移到了其本身结构的、线条的,视觉上的美的感动。

魏晋是中国文人艺术从民间艺术分支出来的开始。专业化艺术家们细致的情思,一方面把汉代艺术带到了唯美精致的高度上,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却失去了原有的平坦与宽阔了。

跑跑单车

汉代以后,艺术脱离生活,开始了自己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从此和生活无关,而是在理论层面有了发展和提高,不再仅从生活本身汲取营养。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生产剩余以后,有闲阶级可以研究艺术了。

竹林七贤也好,魏晋名仕也罢,都是有钱有闲才可以研究这些。

这一段正和《世说新语》所述相合,追求艺术,探究生命意义。

"上言加餐饭"变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魏晋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都达到了第一个艺术高潮,有着鲜明的特点。

看《女史箴图》,线条流畅,沟连曲回,画面简洁,看起来人物似乎要飞起来。

王羲之的书法直接矗立成中国书法的高峰。

千载之下,对那时的人仍是心向往之啊。

  1. 美的沉思  共读01

  2. 美的沉思  共读02

  3. 美的沉思  共读03

  4. 美的沉思  共读04

  5. 美的沉思  共读05

  6. 美的沉思  共读06

  7. 美的沉思  共读07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