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共读 《浪潮之巅(第三版)》 作者: [美] 吴军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领读者:周重因 今天的读书内容是第二章蓝色巨人,IBM公司,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公司成立于1911年,前身名称CTR公司,1924年改组为IBM。从公司的名称,我们可以发现这家公司最初并不是一家电子科技或生产电路元器件的公司。 然而IBM却成功地跨过了从机械时代到电子时代的分水岭,在二战结束后,领导了计算机技术的革命,使得计算机从政府走向了社会,从科学计算走向了商业运用。 百年来,IBM始终领导并紧跟着技术潮流,完成了两次重大转型,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再从计算机制造到数据运行服务,平稳地渡过了历次经济危机。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公司、第三大软件公司、第三大数据库公司。 总结IBM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守。联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里,保守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褒义词,大家又是如何看待“保守”的呢? 打卡集锦 草木有心 IBM之所以能成为科技界的常青树,一是因为经营上保守,二是技术上先进。在郭士纳的改革下,它专注于IT服务,其主要业务有着超高的稳定性,甚至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001 技术上先进 从机械时代起,IBM就是与军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制表机。由于技术先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够在二战时轻易将生产线由民用转为军用,二战后又迅速由军用转为民用,适应时代发展。 二战后电子时代到来,IBM在小沃森的决策下,发明了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造价惊人,也只用于军方、政府部门和大型银行跨国企业等。 由于反垄断法,IBM不得不公开了一部分技术,导致后来无数兼容机的出现,计算机的价格也有大幅降低,使得计算机从政府走向社会大众成为可能。 IBM富有创新精神,每年有几千个专利,新技术研究时刻在线,由此对产品和市场保持敏锐感知,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 002 经营上保守 进入到个人PC机时代,就不得不提苹果,乔布斯如同一只小艇,在个人计算机浪潮中勇往直前,而IBM是一艘大船,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守观望是必须的。 正如文中所说,苹果失败了,IBM无需做任何事情,而成功了,IBM凭借雄厚的技术和市场实力,完全可以后发制人。 另外,由于IBM的基因,从机械时代开始,主要业务就是针对军方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这些重要部门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IBM的保守和大客户的稳定需求相互契合。 IBM在新市场的开拓上相对保守,然而在围绕核心业务的经营管理上却决策果断,及时砍掉效益不好发展前景不乐观的非核心业务,扩大利润高潜力大的核心业务。因此才有了联想对IBM个人电脑的收购。 综上,虽然IBM错过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但是其保守又稳妥的守住了自己的核心业务,稳中有进。相信如果有一天IBM核心业务发生变化,需要开拓新市场,它也有着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去调转船头,开始新征程。 嘻嘻 蓝色巨人IBM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机械革命、电子革命、信息革命。第一次机械革命时,IBM是个幸运的追随者。第二次电子革命时,IBM是领导者。到了信息革命时,IBM错过了pc的发展,转型为服务型技术公司。 看IBM的发展,公司的塑造者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为公司留下了自己独有的基因。老沃森、小沃森、郭士纳,都给IBM留下了优秀的基因。 从做计算机开始,就遵循性能优先于价格和集中式服务的原则;固守自己的核心领域,在核心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是美国的专利大户; 不断调整内部结构,扩大利润高有潜力的核心业务,卖掉效益不好的部门;用全球化的方式保证了公司在经济危机时业绩稳定。 详细了解巨人公司的发展历程,能让我们认识企业成长的许多核心要素,也能帮助我们建立复杂情况下的思维。 大可 IBM的保守型策略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恰到好处的,至少它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逃过历次经济危机并且在历次技术革命中实现成功转型的公司。 保守策略可以说与它的企业定位是高度契合,将政府和大企业作为主要客户这一特质决定,稳定性远比创新性要重要得多。时至今日,IBM将内部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剥离出去这种变相的保守策略也是它至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联想收购IBM的案例作者分析的很透彻,既能看到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份额中话语权的增强,也能看到产业帝国在减负增效为转型摩拳擦掌,这样的双赢局面,若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大量的数据支撑是很难做到的。 孙乐 IBM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老华生(机械计算),小华生(电子计算),郭尔纳(整合业务,专注大客户)。本质上,IBM还是更适合服务大客户(政府,军队,银行,企业),因为它们更希望稳定,不出错。 这就是IBM没有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因为他不关注个人客户的需求,也有成本太高的缘故。现在IBM已经基本放弃实体企业,专注软件服务领域了。其实也没什么,它不在乎别人说他保守,因为能挣钱就行了。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