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 不过最好还是关注一下 万一找不到了呢 七月共读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作者|林欣浩 领读|山河 领读者说 今日读到《念一声佛号佛就会来救我吗》 今天电子书是两章合并,纸质版只有一章,所以合起来读。读到现在,书已经接近尾声,这两章主要是佛教知识科普了,关于世界,佛,菩萨等等。可讨论的不多,因为都是佛学基础的世界介绍,只能说,信者信,不信者不信,没法争论和推理的。 大家当做佛学知识看看就好。不过确实很多关于天文的内容,佛学的描述怎么能这么准确挺匪夷所思的,换位思考一下,让我瞎蒙我是绝对蒙不出来的。毕竟那是两千多年前,不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 全书读完到今天,有很多很多想和大家说的。 首先先给大家道个歉,因为我个人的情况,领读者说总是发的不及时,影响了大家的阅读,万分抱歉。 关于书的整体读后感,以及个人的领悟,稍后另发文,这一部分挺多的,我想站在主观角度说一下关于佛的认识,所以不在此写了。我想大家也有很多想说的,我希望大家不作为读书部分,大家主观的肆意谈论一些个人看法。 这篇领读者说也是做于约见领导的等待间歇。 现在我也许个愿,希望早日退休,能有充分的时间享受读书的快乐,阿弥陀佛。 Emma Wan 念幾聲佛號就能登入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挺像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死前懺個悔就能把私生子、殺人、陰謀、戰爭、愚蠢、謀私等種種罪名一筆勾消然後進入天堂。雖然的確基督教是從承認自己有罪開始。 儀式有沒有神秘力量?只能說對於凝聚人心有強大的同化性。為什麼要舉辦儀式,是為了把信眾凝聚起來方便傳教呀!不然根本不用放焰口、慶祝水官生日什麼的。 七月 皈依宗教行为,的确像克尔凯郭尔说的,是非理性的一跃。非理性层面,有关形而上的认识问题,是无法以理性分析来考量的。
再简单说,研究事物的规律,是有目的性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以此为有效的预设前提,继续进行下一步的逻辑推演。
西方:事物表象→佛学:万法
讨论命题:有情众生的六道轮回是普遍真实存在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
谬误:表现在人这个个体上的理,理学把儒学的道德作为了价值预设,而儒学道德并不是恒常存在的概念,对应的边界也是有时间所指的,与全体个体人不对等,出现谬误判断。
amanda 本章讲述了一些佛教的基本常识,有如下几点体会。
拙锋 念声佛号,佛前许愿叩头,捐香火这些行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想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佛学(佛教)应该是追求智慧的宗教,但是对智慧的追求却又是那么困难。这本书已经算是结尾了,我可以执一次了,智慧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聪明是否是智慧呢?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的变通能力绝对死数一数二的,否则也不会从建国到现在短短69年的时间进步到现在。犹如佛教,慢慢的从哲学思考、学术追寻转变为宗教,为什么? 这个理由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赞成的,就是儒学与统治阶级的联合,这个力量是很大的。 当完整的思想学说盾牌结合了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器,很难通过单一的学说将其击败,佛教说轮回,大家都支持,因为这个给了很多人心灵上的慰藉,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灵上的羁绊,但是“空”呢? 显得太过虚无飘渺,若一切都是空的,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要说什么追求佛性、追求净土,这个在我看来难免有点自欺欺人。中国的哲学、宗教从来没有彻底统一过,就连许多学术派系、宗教大师都有着改换门庭的事件。 中国的文化体系可以说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就出局形态了,经过历次战乱、改朝换代才形成了今日的文化体系。三教虽是主流,但是却没有做到一言九鼎,还有九流隐藏其下。 慢慢的相互融合,就连中国人自己都懒得细分,一句“拉到,随便吧”,两字“国学”就将其概括其中。中国人喜欢说随缘,感觉是在求索旅途中寻找的新鲜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人说这是江南的祥和,可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衰落。烟雨之下,一片朦胧,今夕往昔都是云烟,一片焦土,后人谁识。
那么我们就自己造神。于是,中国开始轰轰动动的造神,慢慢的造着造着,就连我们自己也分不清了。
就如净土宗,念佛能成佛,细想之下可能吗?转经轮就真能获得智慧吗?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科学如此、哲学如此、宗教如此、迷信如此。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