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问:佛教,佛法,佛学这三个概念到底有什么区别?

 嘉言嘉话 2020-11-25

网友提问:是不是知识越多,越理性的人对宗教就越无感?
别的国家的宗教我不了解,就只说在中国传播最广的佛教和道教而言,本质上来说,教义是美好的,劝人向善的。但是具体到宗教的组织形式之后往往丑恶的可怕。更多时候宗教沦为教宗的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之间的斗争血腥的可怕。脱去宗教的外衣,把信众比做江山的话那简直就楚汉争霸的翻版。护教的私兵战斗力之强完全不逊于世俗政权的军队,甚至犹有过之。
到了唐代,李家假托是老子后裔,道教大兴。到了武周,武曌信佛,佛教又大兴。期间明争暗斗不计其数。
我记得高晓松有一期节目谈到宗教,说他看到金碧辉煌造价上亿的灵山梵宫,第一个反应是原来佛也是爱钱的。

法嘉宗智回答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用一个是或者不是就能回答。
但是实则所蕴含的相关知识比较复杂。末学试着答一答。

我们所认知的佛教,或者说由释迦佛他老人家以来所流传下来的林林总总,应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佛教、佛学、佛法。

先看佛教,释迦佛当年带着弟子游游走走,讲经说法,不管是在精舍,还是在皇宫,亦或在什么山,什么院。终归他老人家压根没拿自己当教主,也压根不想创立一个让人们敬拜然后宣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流派。而世人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各种形式、艺术、表现力等等,把“佛”宗教化,仪式化,神圣化。诸如我们看到的法会,看到的仪轨,不管是显宗的斋天、放焰口、放蒙山。还是密宗的金刚舞、荟供、火供等等。都属于带有宗教色彩的内容。宗教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们尊释迦佛为教主,各位菩萨为圣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崇拜、供养、瞻礼、顶礼。

要说知识的多寡和对佛教有感没感。这个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或把它叫做精神寄托,或者叫灵魂需求,不管叫做什么,终归是一种需求、诉求和祈求。有些文盲也打死不信任何东西,有些教授博士也会去崇拜神灵。没有必然关系和联系。但是其中也可以说一个现象,就我个人所见到的来说,似乎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越不大能相信一个“主宰”,而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理性。

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看佛学,是不是知识越多的人,越会对佛学感兴趣?

答案肯定如此。前提是他所接触的是佛学,而不沾染其他。单把释迦佛老爷子四十九年讲的这些东西理论化,系统化,条目化。然后当成一种哲学思想,神学体系来研究。之后发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没事儿干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各种四字成语尽情形容描述吧,都不及万一。这套体系和知识太庞大了,太复杂了,太无穷无尽了。一辈子全搭进去也看不见出路了。所以我总劝身边朋友,两种东西永远不要碰,一个是易学,一个是佛学。太深奥,太庞杂,太精密,太吓人。所有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朋友,愿意研究释迦佛他老人家整日想啥琢磨啥的,一定会对佛学有浓烈的兴趣,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走上不归路。到头变成了佛学研究者,佛学理论家,佛学粉丝,佛学生,烧脑俱乐部终身VVVIP终身会员。

第三部分。我们看看佛法。

我懂空气动力学,我懂材料力学,我懂机械结构,但是不会开车……释迦牟尼佛出世只有一个大因缘——开示悟入佛知见。用实修实证的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让人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都说中国字是最讲道理的,从字面上咱们不妨探索一下。佛家三宝“佛、法、僧”,佛者,觉也。弗者,否也。总之,不是人也。佛陀觉悟了,不再受轮回,不再受苦恼,不再在无明中摸爬滚打而任运自在,确实不是人。曾者,过去也。僧者,过去是人,正奔走在不是人的路上。将来早晚不是人,毕竟成佛。法,右边一个去,去除。左边一个三。去掉三个啥?去掉贪!嗔!痴!怎么去掉?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根据五乘,十善业啊,四圣谛啊,十二因缘啊,六度波罗蜜啊。终归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圆满解脱的可操作的方法。佛陀老人家四十九年所做,也是为了把佛法流传开,把佛知见流传开,把人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

那么,知识的多少和对佛法有感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没必然的关系。修习佛法,靠出离心,靠对世间苦恼出离的决定力。看到世间苦,靠智慧,靠善根。(具体内容结合三十七道品的四念处、四正勤和五根五力都可以展开。今次不叙,改日再谈。)累生累世的积攒,熏习,行持,让我们为了解脱自他烦恼而努力向前。这和知识的多寡并无关系,相反一些知识越多,信手拈来的世智辨聪的“小聪明”,成为了修行解脱的最大障碍。

很多人,笨就笨在了太聪明!


网友追问1

问:如何应对所谓的末法时代?
答:法没末,法也永远不会末,是人末了。依止三十七菩提道品。渐修增上。找位明眼师父传授法要,定慧不期成就。 加油,


网友追问2

问:请教师兄,理性是人的魔性么
答: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佛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