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53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 九月共读 ★

《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领读者:李大刚

领读者说

第105回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106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书接上回,魏延与杨仪相互指责对方谋反,杨仪采用诸葛亮的遗计除掉了魏延。曹叡则大兴土木,建盖宫殿。拆取故汉所遗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

司马懿带兵赴辽东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曹叡身死,由曹芳继位,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背景叙述】

1、魏延和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在《三国志费祎传》中曾记载: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互憎恶,每次坐在一起就会引发争论,魏延有时会举刀向杨仪比比划划,杨仪则涕泪横流。

关于两人交恶的起因,史书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魏延和杨仪都上表刘禅告对方谋反,杨仪、姜维和费祎是不能允许魏延活着回到成都面见刘禅申诉的,因为这个谎言中唯一的漏洞就是费祎的证词前后矛盾,所以魏延被杀,并且被杨仪诛灭了三族。

元初的名儒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而杨仪自恃功高,对于蒋琬接任诸葛亮秉持朝政大为不满常发怨言,被费祎告发,废为庶民流放后仍上书诽谤,被收押而最终自杀。魏延在和杨仪的PK中,因为矜高引得杀身之祸。

而此前,也曾与蜀中的高官刘琰发生过正面的冲突。刘琰是谁呢?刘备时期的老臣,在豫州就跟随刘备,在刘禅主政时期,排位仅次于诸葛亮和李严,并与诸葛亮联手弹劾了李严。虽然属于蜀国的高官,但并不参与国政,可又非常讲究排场,极尽奢华。

232年,刘琰与魏延两个个性高调张扬的重臣因为不和而发生了争执。刘琰说的话狂妄荒诞。而魏延当时的职务是前军师,类似于监军,负责监察一切军事、政务,当然对于口无遮拦的刘琰有权力进行弹劾。

而刘琰也受到诸葛亮的严厉责备,并被遣送回成都。两年后,刘琰因怀疑自己的老婆胡氏与刘禅私通,叫吏卒责打胡氏,并将胡氏赶出家门。被胡氏告官,因牵扯到刘禅,刘琰的结局可想而知,被判处死刑弃尸街头。

2、曹叡大兴土木时,任命马钧监造,马钧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大神级的发明家,被冠以“巧思绝世”的名号。马钧除了之前我们介绍过的发明轮转式发石车和改进连弩之外,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发明:

(1)采用差动齿轮的机械原理,成功的制造出指南车,李约瑟博士将它称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控制机械”;

(2)有人给魏明帝曹叡进献了一种造型相当精美的木偶百戏,唯一遗憾的是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起来。

马钧采用木头为原动轮,利用水为推动力,产生旋转的效能,然后通过联动齿轮杠杆,又用水管代替绳索做的提线木偶,让这些木偶在一定范围内动起来。

史书中记载:“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縆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这便是水转百戏的发明;

(3)绫是一种很薄的提花丝织品,一面非常光洁,像缎子一样的感觉。而最早的织绫机有120个蹑(踏具),织一匹绫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到了三国时期,织绫机简化到了50个蹑、60个蹑,依然非常笨拙,织绫的效率依然很低。

马钧经过研究,研制出了新式织绫机,通过改造桄(开口)运动机件,一下子简化为12个蹑。织绫操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提升了五倍,使得中国古代的丝织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东汉末期大家熟知的十常侍中(其实是12人),有一个名叫毕岚的宦官,为了能够取河水来洒路,就研制出一种翻车,以省百姓洒道之费。马钧在洛阳任职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土坡可以当做园圃,但是地势比较高,取水特别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钧就发明出了龙骨水车,既能源源不断的引水灌溉,而且轻便省力,小孩子都能蹬动使用。同时,在形成雨涝的时候,还能向外排水。

文学家傅玄曾评价马钧曰:“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鲁班)、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张衡),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於时,乃有益於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於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由此可见,虽然马钧拥有了很多的发明,但由于得到不重视,一生不能发挥其特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情。

3、辽东之乱:三国时期一统天下的司马家族,除了一生的敌人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位最为忌惮的绝世高手管宁。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总是自比管仲、乐毅,而管宁真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一代名相管仲的后代。

管宁比曹操小三岁,黄巾起义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在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后,管宁和邴原等人渡过渤海湾避居到了辽东,受到公孙度的热情招待和资助。

为了表明自己将要长期居住于辽东,管宁没有跟随大多渡海避居的人们居住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而是向北居住在山谷之中,后面再来的人们渐渐的都跟随着管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形成了村落。

管宁在辽东通过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有了独立称王的野心,私自扣下了朝廷征召管宁的通知,而想要授予管宁官职,让他辅佐自己,但敬畏于管宁在辽东地区的影响力,始终都没有敢表达这个意思。

可见当时辽东地区,掌权的虽然是公孙度、公孙康家族,但真正的精神领袖确实管宁。公元223年,曹丕听从了司徒华歆的举荐,想要征辟管宁入朝为官。此时公孙康已亡,其子公孙渊由于年纪太小,就由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继位管理。

管宁看出公孙渊才智出众,不会甘于现状,一定会引起战乱祸端,就决定借着曹丕征召的借口,返回了相对稳定的北海郡。临行前,管宁将避居辽东37年来,公孙家族所资助馈赠的钱财,全部还给了公孙恭,这一年管宁已经66岁。

3年后曹丕死了,明帝曹睿即位。为了能够制衡越来越强大的司马懿家族,华歆和陈群联手推举管宁为太尉,管宁仍旧是不愿入仕为官,说自己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担负“栋梁之任”,又加年老身弱,恳求还乡。

一直到公元237年间,朝廷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但管宁都毫不动心。而在管宁离开辽东五年后,公孙渊正如管宁当初的判断一样,夺取了叔父公孙恭之位,后反叛自称燕王,终被司马懿于238年剿灭。

到了公元241年,登基两年的曹芳想要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礼节去聘请管宁出仕,目的还是要巩固曹家的统治地位,HOLD住朝内最大的威胁司马懿。可惜这一年管宁以84岁的高龄去世了。后人称他为一代“高士”。

后人颇为遗憾的是,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大隐士,未能与司马懿正面交锋。但从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曹魏掌权者,都不约而同的征召管宁入仕来制衡司马懿,可以想见管宁就不仅仅是淡泊名利、高洁始终这么简单了。

从避乱选择辽东、通过教化影响而保辽东37年无战事、预判公孙渊之祸等事件,都显示出他的高人之处。可以想见的是司马懿也必将视管宁为唯一忌惮的潜行对手,其威胁于无形处。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下,假如公孙渊能够如公孙度、公孙康一样隐忍,管宁就不会离开辽东,司马懿又怎会肆无忌惮的进攻辽东呢?

站在司马懿家族的视角,正因为有了管宁这个隐性对手,让司马懿在打败了诸葛亮这个显性对手之后,仍然没有丝毫的放松警惕,因为有了管宁这样从来没有出招的绝世高手存在,司马懿家族才能长久保持如履薄冰的精进思维。最终成就霸业梦想。

打卡集锦

阿赞

1  如若真的是早已看出魏延要反,诸葛孔明何等人物,处理大事如此随意?自己身死之后,整个马岱反间也就算了,还要如书里所言必须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才能斩杀,这明显是说书人的常规套路了

2  杨仪也是不懂韬光养晦之道,心怀不满又祸从口出,最终身败名裂

3  曹魏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曹操雄才大略,到曹丕学到的不多,主要是专权独寡的本事;

到曹睿就腐化的厉害,大兴土木酒池肉林乱命皇后,但还能镇得住司马懿,曹真,被司马懿坑死了;

曹芳是个小孩子,不多说,曹真儿子曹爽,纨绔子弟,误了国事,真是个大棒槌

4  公孙世族在辽东也是威名赫赫,架不住公孙渊眼界小野心大,分分钟被平还连累家族被灭 

胖子小王

诸葛亮刚死魏延杨仪就开始互掐,魏延自恃军功,杨仪心胸狭隘容不下与他对立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最后诸葛亮用遗计斩了魏延,后主贬了杨仪,俩人都没落得好下场。可惜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还要内耗,留给姜维可用之人不多了。


孙权心态不错,真是能活啊。


魏国这边曹叡也开始作妖,劳民伤财生活奢靡,要不是有公孙渊反叛可能都忘了还有其他两国没消灭的事。没有了外部威胁,就开始内部政治斗争,曹爽执掌兵权,目中无人,太青春,太急于除掉司马懿了。

吴蜀未灭曹氏家族又没有像武帝文帝那样的后人,所以要抵抗外敌必须要先吞下司马懿这颗毒药。司马懿卧薪尝胆装病卖傻,一直暗中观察,要么不出击,要出击就一击致命,曹爽休矣。    

诸葛亮一死,杨仪和魏延都戏精上身,相互告发各自谋反,接连具表,各陈是非。还是诸葛亮厉害,早就埋下了马岱这个碟中谍,出其不意斩了魏延。

其实想想魏延也是蛮惨的,多年冲锋陷阵,结果仍然逃不掉诸葛亮一早就为他定好的人设。杨仪呢也是情商低,嘴多惹事,没落个好下场。

那边曹睿是不是见诸葛亮死了就开始昏庸无道了,大兴土木要修宫殿,谁的话也听不进,还杀了毛皇后立了郭夫人,衰败之气日显。


司马懿还是老道,平定了辽东,根基更稳固了。还装病骗过了曹爽。只能说曹家实在是后继无人,要不智商不够要不情商太低,司马懿不动心思都说不过去了呢。    

灵玉

诸葛亮北伐中病故,消息传到成都,刘禅“连日伤感,不能设朝”。说明刘禅与诸葛亮感情是不错的。刘禅应该不是民间传说的废柴,诸葛亮也确实是鞠躬尽瘁。

丞相死后,杨仪与魏延关系恶化。各领本部军马对峙。蒋琬等人站队除掉魏延。蜀国人才凋零雪上加霜。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姜维了。

曹叡生活奢华,乱杀忠臣近侍。连自己曾经恩爱的皇后都下令处死。这还是当年不忍心杀害小鹿的皇子吗?完全已经判若两人。也许是老天看不过去了,曹叡早亡。临死前效仿刘备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司马家在曹家的助攻下离政权越来越近。

公孙渊真是个奇怪的人。孙权派人封他为燕王,他害怕曹魏斩了孙权的使者。可是很快又想当燕王,发动叛乱。反对的大臣都被杀死了。完全不知道他脑子怎么想的。排出大将军领队,结果被魏将轻松杀死。

军队一触及溃,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于是又开始请降。无语了简直。这是小孩玩过家家吗?自己实力自己心里没数吗?这水平也敢叛乱?服。

曹爽夺了司马懿的兵权,然后独霸朝纲。司马懿老奸巨猾,故意装病示弱,以慢其心。曹爽草包一个,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怎么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    

笑看风云

书接前文,魏延拦住丞相灵柩队伍,反而诬陷杨仪为首的一众老臣谋反,凭仗自己勇武过人气焰嚣张!这正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杨仪依丞相遗计而行,马岱上演了一出无间道的好戏,斩杀魏延于阵前!

杨仪姜维帅大军回归成都,一一具言于后主。杨仪也是个“作死的主儿”,好好的有功之臣,后主官职也封赏了,名声也赚了,非得嫌弃没有得到重赏,还到处去发牢骚!结果被贬庶人,羞愧自刎而死,此为作死的第二人!

再说魏主曹睿,魏蜀吴三国的大战刚刚平定,好日子每过几天就开始折腾,广修宫殿,劳财伤民,还让百官负土当劳力。军民上下都怨言载道,群臣进谏,还谁都不给面子,杀一儆百,实为惹下众怒!

辽东公孙渊造反的时机算是还不错,若是联合魏国之中的氏族大臣,里应外合也有可能推翻曹睿的统治。但是,他碰到了司马懿,只能说生不逢时啊!司马父子三人,不费吹灰之力剿灭公孙渊一众党羽,胜利凯旋!

曹睿作祸,身患重病,也仿效刘备托孤,怎奈天下再无诸葛丞相。同时委以重任的还有曹爽,也是个“作死大将军”,非要挤兑司马懿。胳膊拗不过大腿,曹爽一时威风,满朝文武默不敢言,架空司马家军权。

斩草要除根的道理都不懂,还怎么和司马懿斗,结果被老戏精司马懿哄骗得团团转,带着曹氏兄弟和新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这正好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欲知后事,待下文分解!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