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 04(完) |天津悦读读书会

 悦读读书 2020-08-04

 作者:M·斯科特·派克(美国)

于海生 译 

领读者

秦悦家

07 -28

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第四部主要学的潜意识。

一直以来我们是否忽略了潜意识,人类大多都被意识所控制,其实潜意识才是寻找问题答案的神器。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被意识所左右,理性地处理问题和事,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妨让身体放松下来,带着问题问问潜意识,也许某一瞬间就会得到答案。

当我们从内心深处愿意做一件事时,意识和潜意识就会统一,大部分时候两者是不统一的。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我对潜意识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潜意识就像树根,意识就像矮小的植物,希望以后有机会深入潜意识学习

闫立曼

本章讲述神奇的力量,开篇讲了健康的奇迹,对于有些事情确实是只能用奇迹来讲的。

我也确实在网上有看到小孩从很高的楼层摔下来却啥事没有,翻身起来正常走路,确实是存在这样神奇的事情的。

潜意识也是神奇的存在,潜意识比意识要巨大,要丰富,梦是潜意识与我们联结的一种方式,我们清醒的时候潜意识也会提供各种信息,比如杂念,比如说漏嘴。

还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报道,有位女性没有赶上火车,虽然已经提前出发,但还是阴差阳错的没有赶上火车,后来知道那趟火车出事了,而她因为没有赶上火车躲过一劫,这就是好运的奇迹,是超自然现象。

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是懒惰,要不断的自我反省。

心理疾病大部分是潜意识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做出改变,但意识还没有做出改变,二者相互矛盾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如果能正视心理疾病,有成长意愿,顺从潜意识的召唤,从中汲取到力量,我们将受益良多。

多多

第四部分的主题是神奇的力量。

这部分内容中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告诉我们,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是懒惰。

有时候,我们过得很辛苦很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太过勤奋,而是因为懒得或者说恐惧去思考,思考如何改变思考真正想要什么思考怎样才能过得更好。

大部分时候,埋头赶路比抬头找路更容易些更不费脑子些。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条不那么费脑子的路、甚至是大部分人已经选择过的路去走,这样即便走错了,还能怪罪于他人。

其实这也是作者在前面说过的,让出责任的同时,也让出了自己的自由。克服懒惰,对自身负责,认真选择每一条要走的路,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陶跃庆

以前,我一直不喜欢洗碗,其实我也不喜欢做饭,但如果一定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做饭,也不愿意洗碗。

有一次,有朋友来家里吃饭,吃着高兴聊着开心,餐厅桌子上和厨房水槽里,到处是杯盘狼藉。

等朋友聊天离开,时间已经很晚。家人第二天有事,无奈之下,我只好说,我来洗碗。

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心里还是极不愿意。坐在沙发上,一会看一下电视,过一会又看看手机,犹豫磨蹭了很久。想了想,今晚不洗,明天还是我的事,硬着头皮开始洗。

望着眼前堆积成山的锅碗瓢盆,我真是脑子发炸。

时间已晚,再拖,会更难受。于是,一个锅接一个碗地开始动手洗。

真正进入到了洗的状态,便发现,锅再多碗再脏,只要动手洗,就逐渐在减少。洗完一个是一个,锅洗碗了,碗也洗完了,筷子勺子也一个个地洗完了。

望着逐渐积累的成果,我焦躁烦闷的心绪,也逐渐平息下来。桌上干净了,灶台清爽了,水槽碗筷少了,原本似乎永远也不会完结的工作,一点点儿地接近了尾声。

这次洗碗的经历,让我对生活里、对困难、对自身的惰性,有了新的认知。

我们身上有许多的缺点和毛病,我们自己内心深处也明白,但因为习惯、因为惰性、因为各种借口,我们不想、不愿去调整和改变。我们心里有一个现成的地图,我们愿意选择熟悉的道路。也许这个道路并不轻松,但由于熟悉而不愿重新选择和改变。

因为熟悉而依赖,因为习惯而懒惰,我们照着这些地图日复一日地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最后我们没有进步,没有成长,50岁的年龄停留在15岁的思维状态,学习和经验也难以推动我们改变。

每个人都向往阳光和美好,但每个人的潜意识深处都潜藏着自我满足和不劳而获。靠自己的努力,其实很难。

我们一定要明白,有一种外力,会不断提示我们:阳光需要我们自己打开窗户才能看到,美丽需要我们不断成长才能永驻。

这个外力,就是“恩典”。如果我们再不去体会和接受生活中的“恩典”,那些藉由学习、经历、点拨、思考、甚至信仰所带来的点点滴滴的“恩典”,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变成更好的自己。

张仕翰

本书最后一次打卡咯!有点舍不得。

潜意识的世界,好神秘,一个庞然大物。大脑中未利用的部分,没有探索的地方就是潜意识所在吗?很好奇。

做过一次沙盘游戏,现在回想起来,很神奇。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具,尽可能将潜意识具象化,选择的每一份模具都是内心的映照。

我猜想小孩子喜欢玩,喜欢各种活动,喜欢玩具,而且是各种玩具,不同种类的玩具。会不会是孩子们的潜意识迫切希望到意识的层次呢!

与之相反,逐渐长大,身处的环境不知不觉的影响我们,给我们自身加上了各种枷锁,平时潜意识要浮现出来很不容易。我们接纳自己,心静时去寻找一些东西,潜意识也会蠢蠢欲动。

想起小学课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很有趣,不是吗?

书中最后也提到,作者的经历形成了他的经验,而我们能根据一些作者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同时,心路历程从来都是不好走的,或许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毕竟这个社会90%的人,在工作3到5年之后就已经停止学习成长了,我们也能发现,比不上曾经爆发性乃至指数性增长了。很讽刺,增长的只是自己的年龄。

很幸运,来到了这里,遇到了各位,少走了弯路,多了尝试的勇气。

祝福大家都有一个很棒的尝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