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人物如何写出 杨连山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许多类型的人物,这些人物不管是贾珍、贾琏、贾蓉、薛蟠、贾宝玉一类的男人,也不管是黛玉、宝钗、可卿、袭人、晴雯一类的女人,都有着人的主体意识,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有着喜怒哀乐的人。只不过他们各有各的喜怒哀乐罢了,贾珍、贾琏们的兴趣在吃喝嫖赌上,在女人身上;而贾宝玉却在吃丫鬟嘴上的口红上;林黛玉感受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正因这些红楼梦中的人物是具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独立个体的真的人物。这些人物和神话、传说、或史传中带有神性或鬼性的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固然不同。并且和完全是好或完全是坏的脸谱化、模型化的人物,即和那些描写普通平民的三言两拍及其它话本小说中的人物比较,也有很大不同。红楼梦中的人物是平常的普通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又都有着一种照人的光彩,那就是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的人情美,具有人性的光辉。他们是立体化的具有复杂多面体的真的人物;他们是具有辩证法的,好坏对立统一的复杂的人物;他们是优长与缺点齐聚一身的人物。林黛玉有她忠贞痴情、真诚善良的一面,也有她多心刻薄、小心眼儿的一面,而薛宝钗有她识大体,顾大局,贤惠聪慧的一面。也有她冷漠虚伪的一面。《金瓶梅》中的人物,也是普通平凡的,各有各的个性特征。作者之于世情也是鲁迅说的“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金瓶梅》作为世情书,达到了相当成功的程度。《红楼梦》在这方面受它的影响颇深。 曹雪芹在追忆他与之相处的女儿们时,他惊异地发现,这些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在这些女性身上,曹雪芹感受到了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人的觉醒,感受到了她们是水做的骨肉的冰清玉洁,感受到了她们是具有独立的精神个体的活生生的人。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没有人把她们当成人看待的,甚至包括女性自己。鲁迅曾说过,男人干坏了事情,却拿女人来顶罪,污蔑女人是红颜祸水。曹雪芹的这一发现可谓石破天惊,这种人的自我发现一下子在曹雪芹的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陌生的天地,他用天才般的一双慧眼,看到了这几个异样女子的青春光芒。于是,他在创作红楼梦,塑造他所经历并为自己所心爱,或者寄以深切同情的女儿群像时,就注入了他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就注入了一种生气,一种诗情,一种灵感;就注入了他全部的爱。于是,他在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全新的女儿形象,塑造了真的人物。如果说《金瓶梅》的作者描写世情,尽其情伪,终受明小说之宣扬秽德者,人物每有所指,盖借女子以报夙仇;《儒林外史》的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侧重于暴露士林丑态;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则不同,他不只是冷静客观地观察生活,描写人物,他进入了人物的心里,将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中,蘸着自己的热血、眼泪和胆汁来写,为人物的悲而悲,为人物的喜而喜。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作者的心,那是心脏的搏动,那是热情的喷发,那是从自己生活感受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和作家主观内心情感中迸发出来的火花。曹雪芹将自己生命的体验,将自己的一往情深,都倾注到了他描写的几个异样女子身上,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相濡以沫,共同燃烧着生活和青春。冰清玉洁,感受到了她们是具有独立的精神个体的活生生的人。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没有人把她们当成人看待的,甚至包括女性自己。鲁迅曾说过,男人干坏了事情,却拿女人来顶罪,污蔑女人是红颜祸水。曹雪芹的这一发现可谓石破天惊,这种人的自我发现一下子在曹雪芹的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陌生的天地,他用天才般的一双慧眼,看到了这几个异样女子的青春光芒。于是,他在创作红楼梦,塑造他所经历并为自己所心爱,或者寄以深切同情的女儿群像时,就注入了他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就注入了一种生气,一种诗情,一种灵感;就注入了他全部的爱。于是,他在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全新的女儿形象,塑造了真的人物。如果说《金瓶梅》的作者描写世情,尽其情伪,终受明小说之宣扬秽德者,人物每有所指,盖借女子以报夙仇;《儒林外史》的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侧重于暴露士林丑态;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则不同,他不只是冷静客观地观察生活,描写人物,他进入了人物的心里,将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中,蘸着自己的热血、眼泪和胆汁来写,为人物的悲而悲,为人物的喜而喜。人物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作者的心,那是心脏的搏动,那是热情的喷发,那是从自己生活感受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和作家主观内心情感中迸发出来的火花。曹雪芹将自己生命的体验,将自己的一往情深,都倾注到了他描写的几个异样女子身上,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相濡以沫,共同燃烧着生活和青春。 作者简介 红香圃 本名杨连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 一九八一年年七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为南阳市十四中高级语文教师,校报琢玉主编。先后主编了雏鹰、文网、琢玉等校报,编印了《文网荟萃》、《十四中校志》、《文海拾贝》、《心有灵犀》、《小荷尖尖》、《杏林花满枝》和《蝶变》五本书。藏有三万六千多册毛著红宝书连环画,酷嗜红楼梦。 二零零九年八月发起为十四位南阳籍烈士找家的活动,坚守十一年,行程二万多公里,执着的为十四位南阳籍烈士找家,已经送六位烈士魂归故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广东考试网等数千家媒体进行了数十余万篇次的报道。《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著有《永远的谷子地》一书。 二零零九年获南阳第一届读书月读书人物称号,二零一四年获河南好人称号,二零一四年获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二零一六年获南阳第八届读书月金牌推广人称号,二零一八年获南阳市十佳最美家庭称号。二零一九年五月获河南省、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