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女孩为啥十二三岁就要嫁人

 薛白袍 2020-08-04

1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被称为豆蔻年华,是女孩最好的年纪。

豆蔻这个词,是被杜牧带红的。他的那首,《赠别二首》第一首写道: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为了这首诗,特意去网上搜了一下,用二月初豆蔻,当关键词。

结果是不搜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顿时大开眼界,不由感叹杜牧真的是老司机。

杜牧这首诗是写给扬州妓女的,网上流传的豆蔻的图片,是肉豆蔻,在在杜牧生活的大唐肉豆蔻刚刚传入,还没有普及,所以杜牧应该看不到网上那种妖媚的豆蔻。

他笔下的豆蔻是指草豆蔻。

古代豆蔻这种植物代表了爱情。

古代士大的夫爱情只有在青楼里,所以这么看来这首诗其实也挺合时宜的,没那么污。

草豆蔻是一种香料,现在多用来煮肉,古人用之当熏香。

《飞燕外传》中写汉成帝刘骜娶了著名的赵氏姐妹,姐姐赵飞燕用五蕴七汤洗澡,用各种香料腌制自己,所以世传赵飞燕体有异香。

妹妹赵合德主要用一种香料,就是用草豆蔻洗澡。汉成帝曾对手下人说:我还是喜欢昭仪身上的味道。

他也用行动践行了这种喜欢,死在赵合德的床上。

2

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儿,今天看来小学刚刚毕业,大约是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

在古代女孩子十三四岁,已经是为人妻甚至为人母了。

在古代,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童年这个概念的,只有幼儿期和成人期两个时期。

女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该考虑找婆家嫁人了。有的童养媳,几岁就送到婆家,到十三四岁就要圆房生儿育女了。

在古代男人娶十三四岁的女孩,是一种常态。

甚至结婚的年纪,都被写入法律条文中。

周礼中规定男人30而娶,女人二十而嫁,这是最高的年龄限制。

但是这个年龄很快被打破,越王勾践为了完成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宏伟蓝图规定:

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十七岁和二十岁是男人和女人婚嫁的高压线。

到了唐朝这个年龄限制再次调低,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

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

就是到了岁数你不想嫁都不行,官府会做拉郎配的。

3

从动物学的角度说,女孩儿到了十三四岁,发育基本成熟。

套用赵忠祥老师《动物世界》的解说词就是:春天到了……

古代人的年龄普遍偏低,30多岁,已经可以自称老夫了。

很多人活不到30就挂了。

明朝皇帝中就有很多短命的,参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的英宗活了38岁,他爹宣德也是38岁,正德皇帝掉到水里,感冒并发肺炎就挂了,只活了31岁。

皇家尚且如此,医疗和保健条件不如皇帝家的,平民百姓家平均年龄更低,早婚是延续家族血脉的一个最优选择。

早婚早育,就能尽量多的留下后代,人,是一个王朝兴旺发达的基石,这也是古代王朝提倡早婚的一个基本原因。

===============================

文:薛白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