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黄鹤楼最有名的三首诗,你认为哪首最好?

 空谷罗汉 2020-08-04
风流同赏黄鹤楼

黄鹤楼是武汉胜景,位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写黄鹤楼的诗词很多,但以黄鹤楼命题的诗词有限,刨开以黄鹤楼为背景的诗作,正面描写黄鹤楼的更少,最有名的是以下三首。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南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先来看崔颢的《黄鹤楼》,这是一首律诗。首联涉及到“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述异记》中,现已散佚。鲁迅曾将“驾鹤之宾”的传说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传说辛氏在此地开设一家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不嫌贫贱、赏酒千杯的义举,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称黄鹤能下来起舞助兴。酒店得此神助,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黄鹤翩然翔舞,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用赢余的钱财在此地建楼,取名“黄鹤楼”。

这首诗的诗眼是一“愁”字,首联、颔联用典,表现遥想仙人成仙不得之愁;颈联写眼前丽景,但却是作客他乡所见,写乐景是为了衬愁情;尾联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抒发思念家乡、飘泊在外的愁苦。

这首诗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打破禁忌,一首格律诗中三写“黄鹤”,形成缠绵往复的韵味,强化了羡仙的意蕴,突显了成仙而不可得的失意,十分动人。

再来看第二首岳飞的名作。这是一首慢词。上阕采用对比的写法,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和如今开封城的沦陷加以对比,抒发诗人的愤激之情。

下阕连用设问,表现大宋军民惨遭金兵荼毒的苦况,深怀悲悯;又以短句写出,更渲染出复仇形势的紧迫。“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写出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惨象,进一步渲染激愤之情。“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采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兼以借代的写法——“清河洛”指代收复中原,剿灭金兵,抒发收复失地光复河山的志向,语极豪迈,尽显英雄之气!“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功成身退的高洁情操,十分洒脱。

最后看毛泽东的词作。这是毛泽东在1927年春创写的小令。上阕写景,景象浑茫、沉雄、苍劲,暗寓诗人博大的胸襟,宏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下阕抒怀。前两句发怀古之幽思,而一扫崔颢的失意,表现出时间轴上的深远感。后两句借用苏轼“一尊还酹江月”的典故,又以“心潮逐浪高”洗尽苏轼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不心怀悲戚,不苦闷失意,而以天下为己任,准备掀起革命高潮的自信乐观。

比较而言,崔颢的诗为骚人之诗,岳飞的诗为英雄之诗,毛泽东的诗为志士之诗;崔颢的诗最有特色,岳飞的诗艺术表现最好,而毛泽东的诗思想境界最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