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原里美为何钟情于职业剧?

 四味毒叔 2020-08-04


最初看到《入殓师》这部电影时,最让我惊讶的,不是电影有多优秀,而是居然可以把这么冷门的一个职业,拍的如此严肃认真又浪漫有趣。

在忌讳生死的东方,入殓师这个职业就算在平时聊天聊到,都会突然变的神秘莫测。

我们这边的影视工作者们,为了消解这种严肃的神秘,只好多拍一点关于茅山道士打僵尸的电影,没了严肃认真,只剩下浪漫有趣。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日本早已把冷门的职业,拍成了影视作品的热门题材。

从讲述人事部工作的《人事美魔女椿真子》,到讲述财务的《这个不可以报销》,再到公司杂物部门的《庶务二课》,银行锁匠《上锁的房间》,以及近几年的《非正常死亡》《校对女孩河野悦子》《帅气和尚爱上我》等。

冷门的职业不等于不重要的职业,相反,影视创作者们,能够关注到这些边缘化的人群,愿意去讲述他们心中的万丈波澜,这着实可贵可敬。

即便是早已成为热门题材的医疗剧,也能从中挖掘到一些冷门的职务,比如今年的《灰姑娘药剂师》。

看到该剧的第一想法,就是:石原里美是要成为冷门职场剧专业户了吗?

总有人说石原里美演什么都像石原里美,我认为并非如此。

倒不如说,她扮演的角色都有着同样的道德内核,类似于一个职场修女的角色。

无论是《非自然死亡》里的三澄美琴,还是《校对女孩》的河野悦子,都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物形象:固执,过分的善良,以及一个沉重的过去。

比之《失恋巧克力职人》中的绿茶女神形象,着实逊色不少。

在这部剧中,她依然很套路的扮演着一个“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与上司与同事闹矛盾,最后被谅解被保护的很好的愣头青”。

这样的设定在推动冲突发展上是非常有用的。

一个不被认可的主角,一路克服困难,最终用爱改变了所有人。

温暖而治愈。

在充满了代入感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冲突的紧张气氛来抓人眼球。

剧集采用了流行的POV式叙述,也就是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在叙述同一件事可以自由选取最丰厚的角度,大大加强了叙述的灵活性。

第一集以一个刚入职的药剂师相原久留美开头,每一集讲述一个患者或医生的小故事。

然后不经意地说一句“因为我的人生曾被一个人救赎过”,启动暗线情节的推进。

这个手法实则有些过于常见了,就像是你家楼下开了二十年的早餐店,出锅的那一碗,都不用尝,只需要路过的时候微微闻到,就能想象出它的味道了。

比如本剧的第一集,表面的故事是,两个患了一型糖尿病的女孩,因为血糖不稳定而每半年就必须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期间一个女孩因为血糖过高昏倒,抢救回来后,葵绿在查房时,交代她们一定要按时注射胰岛素。不想,两个女孩立刻就爆发了,哭诉着自己因为得注射胰岛素来装作是正常人,却依旧不被同学们接纳的苦恼。 

虽然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在日本的电影电视里看到这样的桥段了,但这样罐头食品式的剧情,却是观众百看不厌的致胜法宝。

在第二集中,整天面部表情高冷逼人的奈绪,因为与葵绿价值观上的冲突,而从庆功宴上起身离去,丝毫不给面子。七尾副部长在工作中也多次为难葵绿,并反复告诉她“救人的是药,而不是你”。其他同事也在手机上把她的号码备注为“变态”,甚至她自己带的实习生都不认同她的作为。 

或许观众很难理解,为什么对日本人来说,“合群”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因素?

诚然,日本发展到如今的成就,与社会的高度同质化有很直接的关系。当社会环境趋于稳定后,任何的与众不同,都会被周围的人视作是打破了默契,而被一致声讨,以至于日本人把“合群”刻进了基因里。

但这种合群并不是符合人性的,甚至有些反人性的。

在内敛的日本人心里,“合群”是必须要做的事,但“活的像自己”才是他们最想做的事。

这就是冷门职业剧在日本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探其核心,无非是边缘人对社会性压抑的呐喊。

当然,如果只有边缘人的呐喊,那所谓的职场剧也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夹带私货。

相比其他职场剧挂职谈恋爱来说,日本的职场剧还是比较良心的。

由于医学顾问的深度参与,《灰姑娘药剂师》所展现出的专业细节,显得格外充沛且真实。

诸如别嘌呤醇与阿罗洛尔两种药,外包装相似用途却大有不同。克拉霉素混入酸性的果汁后,甜味剂会分解,反而会变得更苦,这种只有真正参与过批药和用药的人才知道的小细节。 

又比如医院的电梯优先级是“患者>医生>护士>药剂师”之类的趣闻,都让本剧更加的令人信服。

不过本剧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在题材的选择上。

石原里美近年来的角色:法医、校对员、花道师等,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的职业,这也就意味着,大众会不可避免地对这些职业的从业者们抱有偏见和误解。

“法医都是心理变态,校对员就是改错别字的,而药剂师,不就是药店里的售货员吗?”

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职场日剧的播出,这类偏见也就慢慢被打破了。

剧中所呈现的夸张冲突,都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到,这个职业的价值和贡献,远比普通人认知的要重要的多。

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这些冷门职业的从业者,是同你我一样活生生的人。

这些展示,对于这些冷门职业,本身就是一种独特而温暖的尊重。

当西方对于少数族裔的态度已经从无视到歧视,直至今年引发了大规模的运动,把正确变成了政治极端正确时,内敛的东方人则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忽视。

然而,忽视就是最大的歧视。

了解、认知,才是达到相互尊重、消除歧视的最好途径。

不单是残障人士,不管是法医、校对员、药剂师,还是环卫工人、外卖小哥、保洁人员,所有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劳动建设着这个社会的人们,都应该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作为创作者,首先要做到的,是把某个职业最专业的部分展现给大众,通过这些专业,让大众去了解他们的动机、原则和品德,这才能让大众彻底的明白,这个职业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否则,大家只会消极得去评价各种职业。

“编剧不就是个打字的,舞蹈家不是就是个卖艺的,演员不就是长的好看,银行职员都是捞钱的,保险员都是骗子,开餐厅的都用地沟油,外卖小哥都是小混混,医生都是黑心肠……”

偏见源于误解,误解源于无知,无知是可耻而不自知的,“广而告之”是传媒最大的责任。

而这不仅仅是创作者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