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文化,明弘治时期所独有的黄釉尊和装饰精美的花果纹盘

 晓明国学 2020-08-04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

明弘治/高5厘米 口径26厘米 足径16厘米/清宫旧藏

盘内外施白釉并以酱色釉彩装饰。内底绘折枝花纹,内壁绘折枝花果纹。外壁绘缠枝花纹。所有图案均先暗刻线条。内底、口沿内外及圈足外墙上均画酱彩弦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

此盘在暗刻的花纹上施以酱色釉彩,与洁白的釉色相互映衬,取得较好装饰效果。其造型、纹饰等均系沿袭宣德、成化白地酱彩折枝花果纹盘。

【黄釉描金牺耳尊】

明弘治/高32厘米 口径19厘米 足径17厘米

尊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部两侧对称置兽耳,俗称“牺耳”。罐内施白釉,外施黄釉。外壁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9道。外底素胎无釉,无款。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尊则少见,且为弘治朝所独有。弘治黄釉尊除置牺耳者以外,还见有置绶带耳者。

明代黄釉瓷器除用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器用”条)载:“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青花庭院仕女图叠盒】

明正德/通高23.9厘米 口径16.1厘米 足径10.6厘米

盒呈圆筒状。共由四部分组成,盒底和盒盖之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中间两层之大小、形状也基本相同。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盖面绘“夸官图”,状元、榜眼、探花策马街头,隆起部分绘如意头纹,侧面绘龟背锦纹。中间两层均绘仕女闲游于庭园中,画面分赏花、焚香、品茗、携琴等。所绘仕女均眉清目秀,发髻高耸,身体修长,长裙拖地。每一位仕女旁均有一位侍从服侍。坡地上点缀花草,天空中祥云缭绕,画面营造了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盒底侧面绘龟背锦纹,与盒盖侧面相呼应,其收底处绘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这件套盒虽不署年款,但从其胎釉特征、青花发色及所绘如意头等纹饰风格看,具有典型的明代正德官窑青花瓷器特征,因此将其年代定为明代正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