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答疑】高密度早期行为干预的孩子,也能生活自理

 昵称71058182 2020-08-04


奇奇
今天家长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看看徐紫薇老师的详细解答
妙妙

徐紫薇

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殊教育系在读博士生,本科生讲师兼行为分析师督导(BCBA Supervisor)。从事临床干预和单被试实验研究,临床主要负责行为功能评估、问题行为干预、实施忠诚度评估与支持等。


家长与徐紫薇老师的对话

1

家长:我孩子今年两岁两个月了,医院诊断发育迟缓,听儿歌听他喜欢的,不喜欢的就要换,出外喜欢玩摇摇车,语言会发打、爸,妈,不,爹的音但都是无意识的,能听懂简单指令,亲亲,给我,捡,走路紧张的时候会有些踮脚,现在在河南康达做康复,请问这种情况以后最好能发展成什么样?会不会智力发育到几岁之后就停止不前了?

徐紫薇:国外有很多高密度早期行为干预的成功案例,通过多年训练,孩子可以自理生活,进入学校学习生活。两岁多是开始干预的黄金年龄,建议家长积极安排。除了早干预,干预训练的强度也很重要,成功的早期干预多数情况下需要每周20-40小时。

建议干预训练不仅仅要在康复中心进行,在家里和社区进行训练也很重要。介于干预治疗师也许无法提供高强度,多环境的训练,建议家长学习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成果评估手段,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帮孩子随时随地训练。最后,除了训练强度和起始时间,训练的手段是否科学以及孩子的自身的智能水平也会影响康复效果。既然您的孩子已经可以听懂简单指令,相信使用科学的康复会很快带来成效。

智力发育取决于先天因素,同时也会为后天训练所影响。建议家长可以阶段性地带孩子去找专家接受智力测验。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会影响智测结果。

2

家长:老师好,我想咨询一下,我的孩子出生于2011年2月8日,由于出生时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了后遗症,一岁多时发现孩子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正常走路,说话,持续在甘肃省康复医院做康复治疗两年多,现在孩子的情况是运动方面不能跑、跳;语言表达方面zhi~chi~shi;g~k~h发音不标准;已经半年多没有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了,原因是他现在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康复医院会模仿举止怪异的行为,我想让孩子更多的与正常孩子交流,但我们是生活在青海,没有专业的此类幼儿园,一般幼儿园不招收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专注力较差),怎样才能够让孩子融入社会大家庭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孩子也渴望去幼儿园,自己也经常跟我说想去幼儿园请老师帮帮忙。

徐紫薇:建立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行为干预训练是科学有效的康复手段。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家长还是带孩子来大城市接受高质量的ABA行为训练和语言培训。或者,有很多家长培训机构会请资深的注册行为分析师来教家长基础的行为分析理论和常用的训练手段,有些培训还配有家庭督导(培训师观察家长给孩子训练,根据家长表现和孩子需求,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和反馈)。

除此之外,有些在线平台,比如恩启,会提供网络课程,家长如果有兴趣和条件,可以参与。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特殊需求时,自己把自己培训成了康复专家,所以在此鼓励家长多接触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随时随地在自然情境中加以训练,以帮助孩子融入正常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

3

家长:我家小孩有些轻微自闭,自控能力也不好,学习很困难,不怎么以人互动,跟父母就会互动,我现在很苦脑,已经7岁了。

徐紫薇:一些建立于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理论上的训练方法应该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帮助。应用行为分析是行为科学的分支,可以广泛地被运用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提高学习进度,改善学习成果。

国内大城市里已经有一些活跃的注册行为分析师(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BCBA)。如果家长有资源和条件的话,可以接受他们的培训,学习基本的ABA理论和常用的训练方法。像恩启这样的资源平台,也有一些录制的网络课程可以供家长远程观看学习。

4

家长:我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刚上学三天,老师就跟我讲孩子不听话,上课老师放幻灯片时会离开座位去摸那个屏幕,学校建议陪读,我们认为陪读不利于孩子的融合,不知道专家怎么看?

徐紫薇: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家长联系当地的注册行为分析师(BCBA)来给孩子离开座位摸屏幕的行为做一套功能行为分析。功能行为分析的目的是搞清楚孩子做出去该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孩子是为了得到同学或老师的注意,可能是为了逃避某些任务或指令,也有可能屏幕本身对于孩子来说很有意思。

如果没有注册行为分析师,家长也可以自己通过询问孩子,也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在教室里导致了什么结果。只有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减少问题行为和促进合适的替代行为(功能性行为训练)。陪读的确不利于孩子融合,但是如果功能性行为训练需要家长的辅助,比如给指令、给辅助和给强化物,家长还是可以考虑适当陪读从而在自然情景里进行干预训练,已达到改善孩子行为的目的。

5

家长:我家宝宝今年四岁了诊断是发育迟缓和自闭症倾向,没有语言,我让他说“车”他也说但是嘴型和音都不准确,手习惯性的挠,还总爱磨牙,求解

徐紫薇:仿说能力是孩子学习自主交流的前提技能。如果仿说技能不够流利,建议家长继续用指令、辅助和强化物加以仿说训练。家长可以竟可能的从简单的音开始训练,比如“啊”,“依”等,随着训练效果再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发音,比如“车”。尽管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成熟,为了能够方便孩子交流,家长可以训练孩子用手势或者卡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针对于刻板行为,建议家长通过观察孩子,了解下孩子的刻板行为产生了什么结果。具体分析和训练建议可以参考问题一的答案。

针对于磨牙,建议家长可以先咨询儿医看看磨牙是否需要用医疗手段来改善(比如药物)。如果是刻板行为问题,建议家长先了解行为的功能(孩子为什么磨牙),在对症下药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可以参考问题一的答案。

6

家长:第一个孩子是孤独症,还能生第二个孩子吗?会不会还是孤独症?

徐紫薇:当今的科学家还在积极研究孤独症的成因是什么。我教的很多学生都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兄弟姐妹并没有孤独症,发育也很正常。所以我觉得很难下定论决定第二个孩子的健康状况。


纳贤

我们希望给专业的年轻老师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欢迎在自闭症康复领域有一定资历的老师参与到【在线答疑】。

如果您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相关专业背景;2)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答疑规则

编辑:#名师答疑#+孤独症有关问题,发送至公众账号。

特别声明:个性化问题仅供参考,有需要的家长请前往医院就医。

欢迎家长和老师继续提问!

本文答疑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引用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