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强化物用的好,能把“消失”的技能都找回来!

 昵称71058182 2020-08-04



插画作者:Kathrin Honesta

奇奇
感谢徐紫薇老师的投稿。
也欢迎更多优秀老师将原创干货好文在恩启平台讲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听。
妙妙

本期主讲老师介绍

徐紫薇

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殊教育系在读博士生,本科生讲师兼行为分析师督导(BCBA Supervisor)。从事临床干预和单被试实验研究,临床主要负责行为功能评估、问题行为干预、实施忠诚度评估与支持等。

为什么孩子明明已经学会的技能,训练中断一段时间后却又都不会了呢?

作为家长和老师,您是否有以下类似的挫折:

·老师通过识图卡片教会了4岁的丁丁救护车和救火车的区别。十一黄金周放假回来后,老师想考验下丁丁,丁丁却支支吾吾地什么都答不上来。


·妈妈教会了5岁的满满如何刷牙。妈妈出差期间把满满送去外公外婆家呆了两三天,回家后发现孩子之前学会的步骤很多都又不会了。


·小志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他的数学老师发现,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小志需要更多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运算要领。一旦反复练习中断了,小志的知识掌握也会退化。


插画作者:Kathrin Honesta

从行为分析的角度,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生活中该技能的自然强化物不够。

什么是自然强化物呢?自然强化物扎根于生活的日常。刷牙的自然强化物是去除口气和污垢,从而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完成作业的自然强化物是内心的满足感或者窃喜“嘿嘿,妈妈不会再催我了”。邀请小伙伴一起玩的自然强化物是轻松愉快且让友谊发酵的大好时光。生活的日常中有太多太多的自然强化物,因而我们选择做一件事,说一句话,或者学习一个技能。然而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来说(比如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可能意识不到或者接触不到生活中的自然强化物。

比如说5岁的满满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妈妈的期许,也不会知道刷牙带来的好处;

4岁的丁丁也不需要了解救火车和救护车有什么不同,因为很少有机会在生活或者玩耍中需要运用这两个概念;

上小学的小志可能在除了数学课以外不会接触到任何和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让他“一展身手”。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们在训练结束后尽管接触到了自然强化物,但强化的频率或者强度不足以促进技能的维持和发展。

比如说满满的外公外婆尽管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孙女会自己刷牙了,但是并没有像妈妈一样第一时间给满满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丁丁回家后给爸妈展示自己所学,可惜期间出了点小差错,结果爸妈急于纠正错误却忽略了对正确部分的肯定和强化;

小志在数学老师的辅导下才会维持学习进度,因为只有数学老师每次会在小志练习完成好的情况下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而相比之下在家里妈妈的点头示意,同作为强化物,可能会相形见绌。

插画作者:Kathrin Honesta

对于“消失的技能”,在这里给家长和老师贡献三个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消失的技能找回来。


1.优先训练孩子生活中用得上的技能。

我们训练孩子的宗旨是希望孩子可以像我们一样在生活中自主地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自然强化物。如果不能接触到自然强化物,训练的成果,尤其是技能维持,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多看看同龄的孩子在做成什么,玩什么,学习什么,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兴趣。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长久地使用学习到的技能。给丁丁老师的建议: 老师可以退一步想想,通过图片来识别两种车对4岁的丁丁来说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反之,如果丁丁和他的小伙伴们喜欢玩玩具车,那么不妨拿玩具车训练救火车和救护车的区别,并把训练生动地融合到丁丁的游戏时间中。毕竟,在玩耍时得到小伙伴的认可(小伙伴说:“对,丁丁,把救火车开过来!”)或者让玩具车们各司其职才是对于丁丁来说更自然的强化物。


2.提高技能的独立性和流畅度。

生活中的强化物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出现的,有些行为或者技能需要达到某个准确或者熟练程度才能得到自然强化。举个例子,

满满的妈妈可能觉得每次满满独立刷完牙都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外公外婆可能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满满持续一周都独立刷牙了,他们才会对满满竖起大拇指。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如果可以在训练中努力提高技能的准确和流畅度,日后生活中该技能就更可能接触到自然强化物。给满满妈妈的建议:不断提高训练的目标;在训练好单次技能后,给满满设定更高的目标,比如增加独立刷牙的频率或者时间。

插画作者:Kathrin Hones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