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当东坡遇见西湖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5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最优秀的诗人与最美丽的景观不期而遇,必然擦出最灿烂的火花。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有近三年的时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州的次官,协助并监察知州即州长官的工作)。公务之余,他常游西湖,全面领略了西湖一年四季千变万化的美。此诗约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月,时年东坡三十七岁。从诗题可知,诗人饮宴于西湖上,先是晴天,后来下雨,因有此作。二句对仗工稳,互文见意,是说西湖山好水也好,晴好雨也好;山奇水也奇,晴奇雨也奇。“潋滟”对“空濛”,都是叠韵(二字韵母相同)连绵词(二字不容分拆),尤见修辞的整饬与精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中国古代最美丽的女子西施来赞美西湖,写“活”了本没有生命的湖,真是神来之笔!“西湖”是水,“西子”是人,本非同类,似不可“比”;但二者都是天下之绝美,这就有了“比”的理由;何况“西湖”称“西”,“西子”也称“西”,套用一句大俗话:芝麻掉进针眼里——巧了!这就“比”出了语言的谐趣。东坡先生不愧是第一流的语言大师!美人之“美”,是淡妆漂亮,浓妆也漂亮,怎么化妆怎么漂亮。“淡妆”扣西湖的“雨”,雨天的西湖色泽清淡,可不就像美人化了淡妆?“浓抹”扣西湖的“晴”,晴天的西湖色泽浓重,可不就像美人化了浓妆?(“抹”,即“抹胭脂口红”的“抹”。)因此,“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就是“西湖晴雨总相宜”!图画山水,写“形”易,写“神”难。七言四句,如句句写“形”,是做加法,增量不增质;东坡此诗,好在二句写“形”,二句写“神”,是做乘法,不增量而增值,其艺术效应几倍几十倍地往上翻。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别名——“西子湖”。人们对此别名的赞同,正是对这首小诗审美价值最大化的承认。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