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视角【第十八期】:城头立木 (从商鞅变法穿越到精益变革)

 唐道述 2020-08-05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赏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终于有个大胆的人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读完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忽发奇想----精通变法的商鞅如果穿越到现代企业他会采用什么方式给企业带来一场精益变革呢。 让我们也在穿越的愉悦中来看商鞅是如何引导一场精益变革的吧!

城门立木的故事谈起,半信半疑的完成了简单任务却得到了公告悬赏五倍的赏金, 消息传开,商鞅立即获得了民众的信任,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个故事拆分来解读它历经了如下几个阶段:

1.  高层意识唤醒,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几经周折,商鞅拜到秦孝公名下,把富国强兵的理论一遍遍讲给他听,一连谈了好几天,谈得连吃饭的时间都忘记了,可以想象当时场面的激烈。终于孝公决心变法。所以企业的精益变革若不是起源于董事办,也需要商鞅这样的人连续给他说上个几天,直到他下定决心为止。这个需要耐心与方法,也是精益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   中央屏效应(事件聚焦)
南门立木,公告天下,制造特殊事件吸引关注,为后期取得民众信任的广泛性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    二六二法则(争取关键的60%的人的信任)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认为不可能(20%),有人半信半疑(60%),有人认为可以一试(20%)。突然有人大胆尝试,轻松搞定并获得高于告示五倍的赏金,围观者皆大呼错失良机。试想若再立一木于南门会呈何景象?

4.     Quick win 快速取胜 (灯塔的选择)
找到愿意去摘果子的人去摘低处的果子会有不成功吗?灯塔区域的选择原则也是一样,若商鞅立的是一根铁棒恐怕就没有今日变法成功之评价。所以灯塔选择有两个基本原则:容易,灯塔区域的直属主管高度支持

5.    系统的推进方式(推进策略及路线图
商鞅一伍一什的连坐制度建立了生死与共的团队,奖农罚商指明了国家发展的方向,杀敌立功为优秀勇敢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激励。综合起来的效果是变法成功,国力强盛已成为事实。

依史为鉴可知兴替,精益变革的未来,你穿越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