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视角【一百四十期】对标准的延伸思考

 唐道述 2020-08-05

针对标准有以下三个观点:

1、如果工作是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开展,这就是异常。
2、有了标准,但是标准却没有被执行,这也是异常。
3、有了标准且也被执行了,这其实还是异常。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都应该非常认同前两个观点,但对第三个观点却是充满质疑——有了标准,我也按标准进行工作,为什么还是被看成为异常。

通常而言,先建立标准,后执行流程,所以第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时候,管理层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建立目视化管理的机制来暴露。例如,通过标准手持的建立,帮助我们发现运行过程中员工的作业是否符合标准作业的设计要求,但是很多企业管理层实际上根本没有标准作业设计,由员工自主自发地工作。所以,没有建立标准就是异常的体现。

第二个观点也是正确的,因为当一个标准被建立,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方法,所以没有遵守标准进行实际运作将被视为异常。

第三个观点也是正确的,因为,即时标准是被遵守的,这也仅仅是遵守一个标准罢了。与完美目标姿态相比,标准依然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改善来向目标靠近。

丰田认为,标准是临时性的而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永远会有更高的目标,被称为“理想姿态”。通过改善,不断挑战人们去现场进行现状观察,理解实际发生的情况,想象理想的状态并且不断通过全员的参与,降低与理想状态的差距。所以,用一个更加客气的说法,这里面包含两个异常,一个是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一个是与理想状态的差距

我们用“库存”为例,进行更深一轮的思考:

有人会说:“假设你达到了零库存,是不是一切改善就都结束了?”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您已经完成了关于库存的“理想”状态。但是即便是这种状态,依然可以看作是异常。当我们在深入的思考下为什么库存是浪费,我们会发现因为库存延滞了现金流动。所以,如果零库存是异常,那什么又是理想化状态呢?比零库存还要少——那一定只有是负库存!

负库存这个概念,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就是觉得是荒诞可笑的!难道现实真的没有吗?现在提前从客户那里获得现金,用来购买供应商的30%-60%的零部件,对于丰田、戴尔或者波音这样的大型制造型集团并不是天方夜谭。这意味着从在实际现金条件下,他们有所谓的负库存周转——小于零库存。

我们可以将这种零库存向负库存转变的情形进行推演,看是否可以找到更多的类比点。比如,从零不良转变成不良为负的(预先制定放错机制或者在设计端将不良产生的隐患消除,从而会有是客户更满意的功能点)?零安全事故转变成负安全事故数(通过不断消除安全隐患和培养人员安全工作的能力与意识)?一个用于治疗疾病的场所变成具有能够使人更健康的功能?之前一个客户本是生产中成药,现在调整模式,不是治病目的,而是通过建设养生会所,养生食品加工、养生指导等新业务,让人们变得更健康。这都是不断思考理想状态,寻找差距进行改善的思路——往往这种追求会发展出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是颠覆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