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如歌||朱盈旭:二姨若梅(散文)

 新用户91238811 2020-08-05

文学人生 诗意生活

        第172期

木兰文学官方微信平台

    轻松关注 与众不同

二姨小院子里的红梅开了!

小小的村落,都闻得到一股股寒香拂鼻。几株红梅如胭脂一般,密密匝匝开满枝丫,映着雪色,好不有趣。

白发胜雪的二姨在残雪后的阳光里坐着,眯着眼睛看梅花,目光温柔似少女,唇边绽开一缕甜美的笑意。这些株红梅是当年她为新妇时,二姨夫亲手栽下的,因为她的名字里有一个“梅”字。当时院子比现在大好几倍,她现在住的这处小小的院落,是当年二姨夫题字“梅姿”的一个小园子,经历快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偌大的“徐宅”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幸好把“梅姿” 留给了她,这是她最欣慰的事情了。原来的梅园里有白梅、黄梅、绿梅、红梅四色品种的梅,十数株,如今就只剩下这几株红梅树,近一个世纪的风雨雪霜,却使它们虽老态龙钟,却离离疏枝,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却每逢雪季绽满枝头,花吐胭脂,香欺兰惠。这些老梅树,恰似风姿卓越的老美人,历久弥香,温婉雍容。二姨,何尝不是老梅树般的老美人呢?

当年,外婆生了三个女儿,加上外公外室生的一个女孩,被称为“杨氏四朵花”。我的外公,一个书香门第的公子哥,他以花中四君子的花名给女儿们命名,梅兰竹菊,大姨兰心,二姨梅蕊,三姨是外公放在外面的女子所生,名唤菊姿,竹影便是排行老四的我母亲芳名。外公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又是家中独子,性情温润如玉,行事儒雅斯文,却与年长他五岁的外婆感情疏离,他与外婆是两家父母给定下的娃娃亲,外婆十八岁便嫁入了杨家,当时外公受新思想的冲击,加上又在县城洋学堂里念书,一开始极力抵触抗拒这门亲事,但终于未能抵挡住家庭的压力,被迫与外婆拜堂成了婚。外婆是小门小户的女子,就因为当初外婆的父亲曾有恩于外公的父亲,外公的父亲知恩图报,两家方结下了这门亲事。         

外婆性情温良贤淑,婚后相夫教女,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深得亲朋的赞赏,对外公既是对夫婿的温良恭俭让,又像对孩子一样地疼爱宽容,外公的冷漠她视而不见,一如既往地爱他疼他,天长日久,外公对外婆渐生敬意和愧疚,也偶尔和她说上一两句话,面上也有了笑容,外婆受宠若惊,笑靥如花,但不久一件事,让外婆伤心良久,这件事是关乎到二姨梅蕊的婚事:

外公偏爱菊姿的母亲,那位养在外面的女子,据说是个家境败落的“落难小姐”,那可是个婉约动人水一样的女子,可以说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传说她和外公当年都在县城读书,只不过她读得是女子学堂,一次淋雨,两人邂逅,便结下了情缘……她和外公的女儿菊姿,活脱脱一个小才女模样,才貌俱佳不在其母之下,外公视若掌上明珠。当时,二姨和菊姿同岁,城里柳姓商贾求婚到门下,意欲迎娶二姨,可外公却宠爱菊姿,李代桃僵,生生阻止了二姨上轿,把菊姿嫁入了富门,配得了佳婿。为此,外婆伤心了好久,偷偷流过了多少泪,最后,在公婆、夫君面前,也只能装作云淡风轻,安之若素了。人常说,前世姻缘天注定,和谁的缘分是月老栓好了红绳的,不久,二姨梅蕊的真命天子出现了!

二姨夫是当年杩头集上最殷实的人家,世代经商,家族人丁兴旺,生意隆昌,二姨夫虽自小习武,却生得玉树临风、白净儒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二姨相遇了。

二姨此时正攀下一枝红梅,手指拂过滑腻冰凉的花瓣,想起那年那月那日那情景,昏花的眸子却漾起无限的柔情: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桃花正红,柳条正柔,二姨和外婆一起去集上绸缎铺子里扯布料,做春装,那天二姨真真地记得,她穿一件杏色薄袄,系一条藕荷色裙子,套一件月白色坎肩,脑后拖一条乌溜溜的长辫子,身材高挑,窄窄金莲,摇曳生姿,羞羞怯怯地紧随在外婆身后,二姨夫那时正在商铺里闲踱,和店老板聊天,春日清新的阳光里,二姨袅袅婷婷地走进店来,他顿时眼前一亮,被这个美丽清纯、恬静羞怯的小家碧玉深深吸引了,他主动上前搭话,大大方方地给外婆她们介绍各色绸缎,二姨也被眼前这个丰姿俊朗的翩翩少年深深吸引了……

嫁啦嫁啦!来年的又一个花团锦簇、莺歌燕舞的春天,一顶八抬大轿把美丽的二姨抬进了杨家,从此郎情妾意、琴瑟和鸣,小轩窗前日日清晨演绎着“爱道画眉深浅入画无”?那年春天,姨夫为爱妻建造了“梅姿”,植入了十数株梅树,从此,二姨松土浇灌、修剪打理,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它们,冬来雪飘,各色梅花凌寒怒放,二姨看着二姨夫带着孩子踏雪赏梅、梅园嬉戏,幸福甜蜜的脸儿笑成了一朵最美的梅花……

二姨沉浸在婚后蜜意中时,一场变故突兀而来:田地分了,房产分了,铺子收了,公公被扣上“地主”的名字,戴上高高的帽子游街,一向养尊处优、面慈心软的婆婆惊吓过度,一病不起,小叔子小姑子尚在读书,少不更事,遭此厄运,个个噤若寒蝉,二姨夫在劫难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刚强的男人气魄,最令他感动和惊诧的是二姨,他那个温柔恬静、糯软性子的妻子,在大难来临之际,一改常态:挽起长发,换下罗裙,不再有往昔的锦衣玉食少奶奶模样,辞退了仆妇家丁,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精打细算,缝缝补补,浆洗女红,一大家子十几张嘴,好吃的留给老人孩子,小叔小姑正长身体也不能吃太差,姨夫平时生活优渥,眼下也不能委屈了他......一家人的重担霎时全落在了二姨柔弱的肩上。那年自然灾害,大灾之年,公婆耗尽了最后一丝精神,带着无限的屈辱和痛苦相继离开了人世,紧接着,二姨夫贫病交加,主要是饥饿摧毁了他强壮的身体,患上了那个年代的特色病:浮肿!开始还能强撑着下地走路,每逢天气暖和,就让二姨搀着去“梅姿”,梅花树下,二姨夫轻抚爱妻憔悴不堪的脸颊,目光温柔又怜爱,花儿一样的妻啊,被生活折磨得精疲力竭、枯瘦如柴,既然帮不了她,又不能减轻她的负担,家里至少可以少了一张吃饭的口啊,不如早些离去吧!只是,今世缘分也太短了!还没来得及疼爱她,还没看够她美丽的容貌,还没听够她孩子般甜甜的笑语,还没享受到白发苍苍携手于“梅姿”看梅花......来生吧!也许来生会一生一世相依相伴,盛世繁华,不再风刀霜剑严相逼,护她一世疼她一生!二姨夫,这个一生坚强朗逸的汉子,不想让妻子看到他的不舍和凄楚,牵挂和断肠,背过身去,两行男儿的清泪潸然而下......

春草发芽的时候,梅花尚在枝头,二姨夫已经长眠在了地下,手中握着二姨绣的一方手帕,上面是一枝泣血的梅花!二姨带着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跪在新坟前,五个孩儿嘤嘤而泣,弱不禁风的二姨不哭,脸色苍白,面无表情,紧紧地咬着嘴唇,纤薄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血,从咬破的唇间滴下来,一滴一滴落在白色的丧服上,宛如开了一朵一朵的红梅花……

一双三寸金莲,一双纤纤玉手,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渐渐地被艰辛的生活磨砺得憔悴不堪,风鬟霜鬓,遭受了二姨夫离世的重创之后,二姨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一个弱女子拉扯五个孩子,她几乎尝尽了生活的苦涩、孤独、冷漠、无助,她做过保姆,卖过自己的绣品,腌制咸菜街头叫卖,她做的婴孩虎头鞋在四里八乡都出了名,新添娇子的乡里乡亲们慕名而来,供不应求,二姨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手工活里去,夜夜熬到凌晨。就靠着这一双巧手,挣得钱养大了孩子们,还让他们都读了书,成了乡村里识文断字的文化人。  二姨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成了家,立了业,都很孝顺,对二姨非常恭顺,二姨老了,头发白了,她还替孙辈们带孩子,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做得一手好菜,说话柔声细语,孙媳们特别喜欢老奶奶,喜欢听她轻轻地讲她和爷爷的故事,每到那时,阳光正好,“梅姿”里梅花香艳,二姨的脸上浮起两片红云,眯起双眼,少女般的娇羞和甜蜜。“你们的爷爷呀,风流倜傥,气宇轩昂,那是杨府的大公子呵......那天,杏花开得正美,他穿一件深紫色的薄棉袍,罩一件黑色滚边狐狸毛的皮坎肩,春日的阳光里,清俊朗逸得像一幅画......

过完九十八岁生日的二姨,每天去“梅姿”里的次数越来越多,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园子被二姨的大儿子修葺了好多次了,那几株老梅虬枝离离,花朵密密匝匝,香气浓郁。二姨的小脚扭动着,在园子里蹒跚漫步,最小的孙媳侍奉左右,那是个城里姑娘,颇有才情,早就对老奶奶的传奇一生感兴趣了,特别是对爷爷奶奶短暂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好奇。二姨看透了这个女孩儿的心事,那天在老梅树下,老人和小孙媳喝着隔年的梅花雪煮的茶,细细絮絮地扯着悠长的话,二姨把当年定情的一枚镂着梅花的银戒指,放到女孩儿温热的掌心里,对她说:“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有心人,奶奶把你想知道的,细细地说给你......”小孙媳握住二姨冰凉枯瘦的手,“奶奶,你是个内心锦绣的人,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担心我的文字粗浅,描绘不出你十分之一的美丽!”二姨轻叹一声,慈爱地抚摸着小孙媳的头发,唇边展开一缕柔软的笑意。她想起了那个深情款款的男人,恍惚间看见风华正盛,风度翩然的他,正行走在陌上,任凭身后落梅如雪,尘来尘往,眼眸锁定钟爱的女子,一往无悔地迎面走来......

那年饥寒交加,二姨偷偷省下自己的一份伙食,留给二姨夫,殊不知,他当着她的面含笑留下一半,看着二姨把另一半食物吃下,背后却连同自己的那份,全留给五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二姨夫体格再好,毕竟是肉体凡胎,不是铁打的啊,慢慢的,巨大的饥饿摧毁了这个男人强健的身体,他訇然倒下的时候,二姨才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傻了,丈夫是用自己的血肉喂食儿女啊!他弥留之际拉着二姨的手,已经没力气说话了,只用眼睛痴痴紧紧地盯着她,滚下两行男儿的清泪灼痛了二姨的心,她撕心裂肺地哀嚎一声,昏倒在二姨夫身旁......二姨夫走后,给二姨留下了一帧画,画上是一枝娇艳的红梅,花旁是姨夫凄婉悱恻的小楷:与梅相约,今世情深缘浅,来生再续前缘!

小孙媳依偎在老奶奶膝下,望着老人的神情,知道她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她不忍惊动老奶奶,陪着她一起望向朵朵绽放的梅,近一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像这雪中红梅,历久弥香......她心中涌动的柔软细腻的情愫,也到了感动至极,喷薄而出的时候了:

是啊!情就是如此,有些人,相处了一生一世,心如平湖,泛不起一丝波澜;有些人,短短相守几个春秋,就摄获了今生的感动。小孙媳知道爷爷奶奶当属后者。在阳春小镇杏花正浓时,爷爷和一个诗样的女子邂逅,她开启了他储藏在心间的窖酿,与他一同品尝新婚燕尔的幸福甜蜜,再和世间的百般磨难抗争。她给他绿衣的春天,给他芬芳的模样,以及烟雨的柔肠。 他,为了她能活下去,且带着他们的爱情结晶,最危难的时候,用生命喂食了爱情和亲情!给她留下无尽的思念和痴情:自此杨氏夫离去,世间再无动心人!用最初的美丽青春,和余生的忠贞和坚守,给他们短短的相守,一生的长情,谱写了一曲绵绵不绝的动人情歌......

    今年岁末,接到了二姨小孙媳的约邀,那个灵水里泡过一般的小女子,和爱舞文弄墨的我心性相通,皆有给百岁二姨写些文字的打算,女子约我参加二姨百岁寿诞,她给我的信中娓娓写道:小表姑,奶奶一日三餐喜素,午休后依然去梅园看梅、与其说话,耳聪目明,轻声慢语,喜欢给孙辈们讲她和爷爷的故事,开头依旧是:那年杏花正好......寿宴遵照奶奶意愿摆在梅园……今年园里的梅花似乎比往年更香更美......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位雪发老人,梅下立黄昏的美好画面......

    【组稿 李凤云 责编  范文学】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郭义方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执行主编:汪葆夫 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高莲花

栏目编辑:王金荣

编辑:张峰 靳翠菊 李凤云

       梁晓娜 谷雨  张福娟

宋宇 李哲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二、本平台开通原创保护,所有来稿均须原创作品(特邀除外),请勿一稿多投。15日内未在平台发布者方可转投他处。

三、本平台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本、小品,现代诗及古诗、文学评论,绘画及摄影配诗文等均可。

四、来稿时请附作者个人简历(150字以内)及近照一张。

五、本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作家周刊》《语文导报》《京九文学》《木兰文学》等报刊。

六、本平台最大化保障作者权益,所有文章打赏所得,全部返还作者。作者需主动加编辑微信(hnycxmj),以便联系领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