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班长”| 朱绪厚

 又见酸枣人生 2020-08-05

蓝色文字

仇“班长”

作者/朱绪厚

编辑/云影

仇“班长”是我老伴,快六十的人了,这个雅号伴了她30年。

她叫仇桂英,大嫂随军在济南,那时三弟、四弟已成婚,她在家里顶替了大嫂的位置,成为妯娌中的老大。

1987年夏天,父亲瘫痪在床,话也说不出来。开始,桂英帮母亲照顾父亲。这年秋天,母亲腹中长了一个好大的良性肿瘤,在济南做了开胸手术,损伤了元气,身体瘦弱,不能负重,照顾父亲很困难。我和弟弟都在外上班,没空陪伴父亲左右。为此,母亲很揪心,我们当儿子的也焦躁不安。

妻子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我住父母隔壁,妻子一天三时帮母亲给父亲做饭、喂饭、洗衣服,每逢出坡干活或回娘家时,总是先到父亲床前看一看,问问母亲没有急着做的事,才放心地走开。妻子的孝心感染了三弟、四弟媳妇,只要有空也耐心地照料父亲。街坊邻居夸她们孝顺,弟媳笑着说:“二嫂是班长,俺也得跟上。”打那,妻子就有了“班长”的雅号。

父亲在床上躺了四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们三妯娌给父亲接屎擦尿,洗尿布,从不嫌脏。五弟媳妇虽然还没结婚,也不甘落后,和嫂子轮流侍奉老人。开始,父亲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啊啊”地不让动手。媳妇们腼腆而又诚恳地说:“爹,您不是有病嘛,哪能在乎这些。俺就是您的孩子,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时间长了,父亲也就习惯了。但,老人家晓得男女有别,何况帮他解手的还是儿媳妇。虽然说不出话,但眼里时常含着泪花。自从有了五弟媳妇加入,妯娌四个一个比一个勤快,说不清谁更孝顺。她们逐渐摸清了父亲大小便的规律,按时帮老人解手。父亲赤着身子,私密处没有一点遮挡,媳妇们也不嫌弃。为避免生褥疮,一天要给父亲翻五六次身。洗头、洗脚、剪指甲,样样想得周到,照顾得无微不至。父亲享受着儿媳对亲生父母也没有的关爱,再没有遗便在床,被褥干干净净,屋里没有一点腥臭味儿。父亲吃得香甜,睡得舒服,六年里没有生过褥疮,少遭了不少罪。

父亲去世后,妻子和弟媳们把全部孝心集中到母亲身上。她们争着给母亲买衣服,洗衣裳,穿得干干净净,床铺收拾的利利索索;有什么好吃的,先端给母亲一碗;家里来了客人,总是带着饭菜到母亲身边招待,让母亲分享亲朋之间的欢乐。婆媳间有说有笑,从没红过脸,亲如母女。母亲今年九十岁了,别人说她比三十年前还壮实。母亲笑着说:“还不多亏了儿媳们孝顺,要不,俺哪能活这么大年纪!”

“床前奉父母,天下第一情”。大门口悬挂的“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成为我们家的骄傲。

这几年,我和老伴来湖北带孩子,侍奉老母亲的重担就托付给了在家的三个弟媳。她们不仅一如既往地孝顺着母亲,还牵挂着她们的仇“班长”,时常打电话说说话,妯娌间保持着浓浓的情义。

 

作者简介


朱绪厚  男,生于195510月,山东泰安人,现居湖北襄阳市。自幼喜爱文学,虽人笨手拙,仍笔耕不辍。在党政机关从事宣传工作40年,诗歌,散文,故事,散见于农村大众、农民文摘、齐鲁晚报、泰安日报、襄阳晚报等。


◇◆◇◆◇◆◇◆◇◆◇◆◇◆◇◆◇◆◇◆◇◆◇◆◇◆◇◆◇◆◇◆◇◆◇◆◇◆◇◆◇◆◇◆◇◆◇◆◇◆◇◆◇◆◇◆

来稿请以 标题+正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形式发送 (缺一将不予安排编辑和发表)。一周未答复自行处理。投稿前作者必须关注平台,义务分享平台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