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隐居徂徕山时的故事 之三:戏弄集霸 | 朱绪厚

 又见酸枣人生 2020-08-05

 

李白隐居徂徕山时的故事

之三:戏弄集霸

文 /朱绪厚 

编辑/蒙蒙

古时候,徂徕山下的靠山村逢五、十是大集。

村里有个姓赵的财主,家缠万贯,横行乡里专门欺负穷人。他喜欢以貌取人,见了有钱有势穿戴整齐的人是笑面虎;见了衣衫褴褛的平民百姓是冷面阎罗。每到集日,他穿的人五人六,手端长长的大烟袋,在柴草市里迈着四方步转悠,看见谁的柴草好,吐口圆圆吐沫,阴阳怪气地说:“给我送到后院去吧。”就这么一句话,买柴草的人就都不敢买了,你送也得送,不送也得送。可他从不给钱,谁也不敢要帐。人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背后叫他“集霸”。可有一条,被他“点了卯”的人,要是有亲戚朋友能跟他说上话,他也给面子。不过,能跟他说上话的人很少。李白的面子倒是不小,每当有人托他说情,赵财主从不驳他面子,没有下不来台的时候。

腊月二十五,李白和同他隐居的弟兄,为了便于体察民情,也挑着木柴去赶集。因为怕人认出来,有失颜面,也难以看到民间实情,他们故意借了乡民的衣服,脸上涂了淡淡的酱油,一看就是山里穷困潦倒的樵夫。孔巢父个子大挑的多,木柴品相也好。刚到柴草市放下担子,赵财主就大摇大摆地来了,烟袋锅子在孔巢父和另几个樵夫的木柴上“铛铛铛”一敲:“你,你,还有你,别卖啦,给我挑到后院去!”李白腆着脸说:“赵员外,给我点面子,他们几个家里穷,正等卖了柴买米下锅哩。”“是啊,是啊,放他们一码吧。”裴政、陶沔等人也附和着说。赵财主生气了:“哪里冒出来的大尾巴狼,说三道四的,我不给钱吗!”卖柴的人低声说:“你给过钱吗?”“你们嘀咕什么,我吐口吐沫是颗钉,这几担柴我全要了,麻利地送过去!”李白一看不露真相不行啦,凑过去说:“您不认识我啦?我是李白啊。”赵财主一听是李白,立即脸色大变,满脸堆笑地说:“啊?是李白先生。几日不见,怎变得这般瘦弱?我真的没认出来。”李白敷衍说:“前几日偶有风寒,憔悴了不少。”赵财主皮笑肉不笑地说:“好啦,好啦。既然是李白先生的朋友,没的说,赶快卖了吧。”

赵财主踱着四方步走出不远又走回来,讨好地对李白说:“先生,今日不见,我还打算找你呢。快过年了,能否赐我副对联?”李白说:“行啊,要写立马就写。”赵财主高兴得哈哈大笑,吩咐随身管家买来纸笔,李白稍加思索,就着挑柴的扁担,让人抻着裁好的红纸,大笔一挥,四句话霎时落到纸上。赵财主认不全,念不通,就让李白念给他听。李白清清嗓子高声念道:“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赵财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指着李白鼻子问:“李先生,我对你不薄啊,你咋骂人呢?”李白笑嘻嘻地说:“咋见得是骂你呢?”赵财主气哼哼地说:“你是咋写的?”李白面向众人亮开嗓子又大声念了一遍。赵财主恶狠狠地说:“这不是骂我,是骂谁?”李白仍是满脸笑容地说:“嗨!赵员外,你咋对号入座呢?你这是犯了猜忌了。我这四句诗是个灯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赵财主一想,可不是嘛,是“针”啊。他不好发脾气,面有难色地说:“大年节里,贴这个不好吧。”李白说:“过大年,贴对联,猜灯谜,多么喜庆啊,没啥不好啊。”孔巢父、裴政等和看热闹的人也高喊:“这对子,你贴门上最好,好极啦!”赵财主干瞪着眼无话可说,转身狼狈地走啦。

赵财主走了,管家拿过对联刚要撕,赵财主的儿子吩咐管家不要撕,说:“这可是难得的宝贝,拿到家里收藏起来,说不定以后能卖个大价钱呢。”这对联拿回家,没往门上贴,就藏在箱底,每有贵客上门,儿子就背着老头拿出来了显摆:“这是李白的墨宝,这是大诗人李白的墨宝!”客人看了,都笑着说:“写得好,写的好啊!”可是,由于李白没有留下什么书画作品,那对联上又无落款,没法比对是真品还是赝品,赵财主的儿子的发财梦做了多年,也卖出去,白白让老爹受了好多年戏弄,给人留下许多笑柄。

好物推荐

来稿请以 标题+正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形式发送 (缺一将不予安排编辑和发表)。一周未答复自行处理。投稿前作者必须关注平台,义务分享平台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