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生人情冷暖,半世佛缘寂寥,一杯藏茶冷暖自知

 响品有约 2020-08-05

带着一套旅行便携茶杯上门,让喜爱出行的老王欣喜不已,连忙泡上一碗不久前从西藏带回来的酥油茶,让响响品尝。

那酥油茶咸香可口,带着浓烈的异域口味,让人一口接一口,硬是停不下来。大半杯下肚,响响的赞叹让老王的笑意更深了:“这家酥油茶是最好喝的,不过可不是最正宗的啊。”

“啊,正宗的酥油茶应该更好喝吧。”

“谁说正宗的就更好喝了呢?口味这东西因人而异啊!其实,很多南方人到了西藏还喝不来正宗的酥油茶呢!”老王换上一壶清茶,边斟边继续说,“正宗酥油茶是用酥油、牛奶和盐巴加上核桃花生芝麻等各种干果制成的,这其中酥油的味道非常浓,也正是这种味道,让很多喝不来的人觉得太过于腥膻。对了,你知道酥油是怎么做的么?”

响响只能端着茶,摇头回应。

“酥油啊,就是将牛羊奶加热发酵成酸奶之后,继续加热水捶打到水油分离,只捞出酥油层打成饼制作的。关键是,牧民在发酵牛羊奶的时候,没办法做到恒定低温储存,所以难免会有些酸奶变质的气味。在高原上,这种程度的发酵是可以吃的,但是吃不惯那味道的人,实在难以接受。”

“这……看来,下回遇到正宗的酥油茶,我还得悠着点尝啊!”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倚马斜桥的公子哥儿,竟是雪域最高贵的王,他惊世骇俗的才华,震撼了长眠的雪山。人们转山转水只为膜拜的他,竟是世间难得的痴情郎。然而,端坐在布达拉宫最尊贵的位置上,却高处不胜寒,半生荼蘼半生寂,更与何人说,唯付藏茶中……

-1-

他的一生,像藏茶一样,在藏族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藏族人的“嗜茶”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其它任何一个地方。不论僧侣还是贵族,不论平民还是王室,朝饮夕品已成常态。

藏茶不是什么奢侈品,却是藏族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没了它,就仿佛心尖上少了什么东西,仿佛身体失去了灵魂,仿佛生活缺少了色彩。以青稞为主食,长期食肉的藏族百姓,离不开藏茶辅助促消化,降血脂,缓解缺氧带来的不适之症。藏茶,凭借自身“四绝”,令藏族百姓们爱不释手。

作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百姓心中无上的信仰。有了他,便是给百姓打了一枚强心剂,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他,便是维系西域安定的存在,是巩固民生之本;有了他,便是百姓与神灵沟通最近的地方。

而正是这重尊贵的身份,这份万人仰慕的荣光,却让他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成了他一生的羁绊。

半生荼蘼半生寂,更与何人说,唯付藏茶中!

-2-

他的桀骜不驯注定难以被世人接受,他的离经叛道势必会引来口诛笔伐,他打破的戒律清规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然而,谁曾问过仓央嘉措愿意与否?谁又能体会得到这重身份让他付出的代价?

在百姓眼中,仓央嘉措是西藏最高贵的人儿,实际上,他只是权势手里精致却毫无血色的牵丝木偶,看似雍容华贵,实则备受摆布,全无自由。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尝。半生荼蘼半生寂,更与何人说,唯付藏茶中!

仓央嘉措在细嗅藏茶的醇香中,执笔写下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承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然而,看破了红尘却没看清人心的险恶,终究只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唯有在细品藏茶的质朴中,手执经卷体悟道法自然。在藏茶的回甘中,暂且缓一缓心中的孤闷与苦涩。

夜深了,当布达拉宫陷入沉睡,当市井停止喧嚣,仓央嘉措才有片刻难得的自由。在细品藏茶中,他想着,想着那个她,此时此刻应该在西藏的某个地方,也像他一样在品着藏茶,彼此思念吧。

-3-

当了一世活佛,仓央嘉措看似万人宠爱。然而,在这不自由的一生中,他独不得为自己而活,又有谁人能懂?因为身份原因,他不能,因为身份原因,他不配。他可以为普罗大众而活,成为他们心中想要的样子。

然而,世人何曾想过,佛心亦有凡心,他也是个少年郎,千年轮回的不易,只为在最深的红尘中与心上人重逢,像普通人一样与她来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独有他不能?

他和普罗大众一样品着最寻常、最不可少的藏茶,却无法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品味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情爱。有一种无能为力叫——恕我不能;有一种孤独寂寥叫——因为想念,所以孤单;有一种无可奈何叫——相望却不能相认,相知却不能相许,终究是负了心上人。

仓央嘉措的情感像藏茶一样醇厚,像藏茶一样富有别样的风情。见或不见,念或不念,爱或不爱,都在那里,不舍不弃,静静端立。

山一程,水一程,摇着一个个经轮,超度着芸芸众生。然而,半生荼蘼半生寂,凡人肉身之苦,更与何人说?唯有付于藏茶中!随着时间的沉淀,让世人知晓爱恨嗔痴本无罪,情不知所起,才会一往情深。

半生荼蘼半生寂,更与何人说,唯付藏茶中!

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