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8-05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拜伦·凯蒂(美国)

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

“转念作业”创始人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文/书羽

一只蟑螂“吵醒”了我

1986年2月的一个清晨。

拜伦·凯蒂从“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的地板上突然清醒过来。

“中途之家”是专门收容“厌食症”妇女的地方,也是她的保险公司唯一肯付费的地方。

当时拜伦凯蒂43岁,是来自南加州沙漠小镇巴斯顿的一位平凡妇女。

凯蒂的日子和一般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她结了两次婚,有三个小孩和一份成功的事业。

她患上了抑郁症,意志消沉,足不出户;有一段时期,她好几个礼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通过卧室的电话和外界联络生意,有时甚至严重到无法下床梳理。

她的孩子经过她的房门,必须踮起脚尖走路,以免惊扰到她。

在“中途之家”,那里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单独安置在阁楼的房间里。

大概一个星期后的某天早晨,凯蒂躺在地板上,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一只蟑螂爬过她的脚,她睁开了眼睛看着这只蟑螂。

生平第一次,她头脑空白,没有任何概念或内在故事,看着这只蟑螂。

刹那间,她所有的愤怒、烦恼、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事后,她说:“那时,根本没有'我'的存在!”

就在那时,她的内心深处突如泉涌般发出无法遏制的笑声。

周遭的景物变得如此陌生。没有什么是分离的,没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一切都很完美,一切都美妙极了……

她的脑子里也冒出了一念之转的四句问话。

看到这个故事,我还专门到网上查过,这种灵光一闪突然悟道的情况在古今中外都有类似案例。

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妇女,拜伦凯蒂似乎成了天选之人,为了让她承担更大的使命——让更多人觉醒!

是的,凯蒂承担起了这份使命。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巴斯顿有个“发光的女人”

当凯蒂从“中途之家”回到家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她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她当时16岁的女儿罗珊说:

“妈妈以前有事没事老爱数落我和弟弟,而且还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个屋子里。

但现在,她似乎完全安静下来了,她能静静地安坐在窗边或是外面的沙堆上,而且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她像小孩般既开心又纯真,而且内心似乎充满着无限的慈爱。

当我面临像'男朋友不再爱我'之类的问题而痛苦地回到家时,妈妈总是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

然后问:‘亲爱的,那怎么可能是真的呢?'那种语气,好像我刚才跟她说'我们住在金字塔里'一样荒缪。”

从“中途之家”回来不久,凯蒂就被称为巴斯顿的发光的女人。苦恼的人们开始来敲凯蒂家的门,请求她给予帮助。

她会跟他们坐在一起,询问一些问题,大都是问“这是真的吗?”

当人们确信昔日的凯蒂已经一去不复返时,便开始猜测她发生了,“你开悟了吗?”

她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之后,她才逐渐描述出自己的离奇经历。

她的回答是:“我只是一下子明白了我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实的。”

她把一念之转的四句话设计成作业单,任何想要解脱束缚的人,都能自己练习,而不用一直依赖她。

1992年,她受邀到北加州,“转念作业”便从那里开始快速向外扩展。

那时,全世界各种邀约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她几乎马不停蹄地到处巡回演讲,“转念作业”也开始以它特有的风貌进入了社会,从公司、法律事务所、诊疗室,再到医院、监狱、教堂和学校。

凯蒂遍游世界各国推广“转念作业”,所到之处,大受欢迎。

如今,在欧美各地,已有不计其数的团体定期聚会,共同操练这个工具。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女人

拜伦凯蒂并没有看过老子的《道德经》、圣经的《乔布记》或者印度的《薄伽梵歌》等,但她却活出了这些经典中的睿智。

她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女人,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喜悦无处不在》一书中,记载了她的几个小故事,给我很深的印象。

当凯蒂长途旅行回到家,都会看到屋内到处是脏衣服,书桌上堆满了邮件,狗碗结了厚厚的污垢,浴室一片凌乱,水槽内的脏盘子高高叠起。

第一次看到这个情景时,她听到内在有一个声音说:“去洗碗!”

于是她就乖乖地听从指令,站在水槽前,清洗一个又一个的碗碟,或是埋在成堆的账单里,从最上面的账单开始付款。

一次只做一件事,其他一概不管。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每件事都完成了。

她说,尊重“道”,就是听从简单的指令。如果你有一个洗碗的念头,那就去洗碗。这就是天堂。

而地狱就是问为什么。地狱是当“去洗碗”这类念头出现时,你不跟着照做,内心的战争就爆发了,比如:

我待会儿才做。我应该现在就把它们全部做完。我的老公才应该做这件事,这不是我的责任,真是不公平。如果不做,人们会看扁我的。

没完没了,一分钟几百个念头。你感受到的压力和疲倦,全都来自于心里的冲突。把“洗碗”称作“爱你眼前事物”的练习。

你的内在声音整天都在引导你做些简单的事,比如刷牙、开车上班、打电话给朋友或去洗碗。

你如果听从了这个声音的指令,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当你在脑子里编出“应该”或“不应该”的故事时,你不过是正在执着于一个潜在信念却浑然不知。

决定会在它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分一秒都快不得。决定会自己出来:何时吃,何时睡,何时行动。

它一向我行我素,平平静静,无往不利。这真美妙,不是吗?

我们要做的就只是“觉知”和“了解”,而非“改变任何事”。

生活要变得如此简单,只是开放、等待、信任和开开心心地做眼前的事。你只要沉浸在你热衷的嗜好里。

“决定”会在该出现时出现。时机一到,决定就会从那里出现。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至于说这个决定会让你赔钱或是赚钱,自有天命。

你如果认为自己应该有番作为,而且认为自己是掌控局势的主人,那完全是错觉。

你只需要跟随你的热情,做你爱做的事。这一件做完,下一件就自然会呈现在面前。

我们永远不会碰上我们应付不来的事。而且每次只要做一件事就行。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各种决定了。

所以能够自在地放下“何时、何地、如何”等期待。当时机没到,你就想做决定时,那是毫无希望的。

不到决定的时刻,你是无法妄自主张的。当无须做决定时,就没有计划中的未来。我所有的决定都会自行出现的。

这就是我常喜欢说的,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女人。我目前的生活只是等待和观看而已。

读到这些文字,对于从小被训练为“目标、计划、行动”的我们来说,简直颠覆了原有的三观。

万物皆有时,时机未到,再多的辛苦也是盲目行动而已。

当我们沉浸在“主动模式”中,殊不知,“响应模式”才是最轻松最有效的。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我唯一热爱的就是事实真相

拜伦凯蒂的智慧还不止如此。

假设,你正在高空跳伞,绳索却没有打开,你很害怕。千钓一发之间,你不假思索地再次拉了那条绳索,降落伞还是没有打开。

这一刻,你无计可施了,你会怎么办呢?

拜伦凯蒂说,当没有任何决定可做时,就不再恐惧了,那就好好享受这趟旅程吧。

我是热爱真相的人,而真相是,“没有救生索可拉,该来的已经来了,随风而降吧!我完全撒手了。”这是何等的自在!

拜伦凯蒂还讲过一个她女儿生孩子的故事。

凌晨3点钟,医院很小,女儿罗珊在医院生孩子遇到难产,房间里弥漫着恐慌。

女婿的父母邀请她说:凯蒂,你愿意和我们一起祈祷吗?

这个问题让她很惊讶,她不知道该祈祷什么,但还是加入了他们。

整个事件中,她没有任何抗拒和恐惧。

她说,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女儿罗珊,我非常乐意为救她而献出我的生命,可这个心愿显然没有被老天所需要。

如果我相信了“对罗珊而言,生比死好”、“我的外孙女应该出生”或“医生应该准备更充分些”这样的念头,我会感到愤怒、沮丧和恐惧。

我可能会闯进急救室,给医生护士造成更多的困难;我可能会祈祷,祈祷自己能操控不可被操控的事,这些是当我们相信我们的想法时,有可能产生的几种反应。

与现实的对抗,看上去常常就是这样,它不仅疯狂,而且十分无望和痛苦。

她说,我不需要请求任何东西,老天要的就是我要的,我只热爱事实真相。

不论女儿和外孙女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什么,都是老天的意愿,也是我的意愿。我没有什么可祈祷的。

我深深地坚信,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应该发生的。如果我失去我的女儿或外孙女,那说明她们原本就不属于我。

我不指挥老天,我不认为对我或任何我爱的人,我知道生或死哪个更好。我怎么可能知道呢?我只知道老天是一切,老天是仁慈的。

这段故事也非常地高能量。

我们通常会给遇见的人事物贴上喜欢或不喜欢的标签。

喜欢的就想占有,占有后就贪恋不愿失去,失去就会痛苦。不喜欢的,没得到时就恐惧,得到时就抗拒。

人在这一喜一悲之中就丧失了中立。

而拜伦凯蒂却能接纳一切地发生,信任老天的安排,活在顺流当中。

「人物」拜伦·凯蒂:一只蟑螂,让我突然“开悟”

以上就是我给你分享的拜伦凯蒂的故事,希望你能够从故事中有所感悟。

下一期我会着重和你分享拜伦凯蒂《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人生》这本书,看看这个方法究竟可以在生活中怎么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