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心中多少伤心事,满川风雨看潮生

 江山携手 2020-08-05

诗人写诗,很容易理解,无非是为着抒发内心的感情,或者显露自己写诗的才华。至于那些为着某些事,或某种目的所作的诗,其实只能称为文章。人去读诗,却需要一定动力的。读诗为着学习作诗,在如今,那样的人应该不多。如果只是为着欣赏,好像也没有这样的需求。也不会为着做出评价,或是借之增加自己的知识。如果不是被迫,就是因为单纯的兴趣。

既读了诗,从诗中所读到的则是自己的理解,然后又会分出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喜欢的,或爱它的句子优美,或是从诗中可以得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接着便想要背下来,或者想了解更多。不喜欢的,则只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意义。当然这是读者的做法和想法,真正的诗人,写诗时是不会考虑那些的。为自己写诗,照顾的只是自己的感情。他人读到也好,不读到也好,其实并不重要。

数千年中,流传下来许多古诗,能够流传下来的诗,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必然是得到世世代代人的认可。那些诗人都已死去,他们当时作诗的具体背景和想法,后人无从得知,只能通过自己的构想去理解,后人的后人,又从前人的理解去理解,则所理解的就更少了。至于诗人原本的想法,更渺渺不可知了。以我说,读一首诗,不如抛开所有,得到自己的理解才是最好的读一首诗了。如果一味去认可别人,只等于阅目,而不能经心。只道声:“原来如此。”固不如心有所触动。

且看一首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字子美,大概是慕杜甫之名,取了与杜甫同样的字。苏舜钦却也配得上这个字,他是北宋著名诗人,与梅尧臣齐名,合称“苏梅”。不但善诗,也是文章大家,早年提倡古文运动,比欧阳修还要早。年少时,读《汉书》下酒的便是他。

苏舜钦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他的这首《淮中晚泊犊头》诗,大概便是作于罢职后返回苏州途中。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诗前两句是描写舟行于淮水时的情景。那是春天的时候,一叶孤舟行于淮水。那天是阴天,阴云低垂,与岸上的青草相接。船行水上,时而能看到一树的花,非常明艳,眼前顿时一亮。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诗后两句才是泊犊头时的所见。因为天已晚,下起了雨,风又大,于是在犊头泊船,停靠在一个古祠下。然后看着无际的风雨,以及潮水的上升。“满川风雨看潮生”,这句很有意境,有不尽之意,可以发人想象。

这首诗都是景色的描写,而情与景融合。心中所想,眼前所见,情与景是一致的。塑造了一个凄风冷雨荒凉寂寥的境界,虽没有明写他的内心的语句,从中却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孤独、悲凉,以及落寞之状。

这是一首为自己所写的诗,通过写景,描绘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遭际不同,心境不同,今日断不能知晓诗人当时的感受,而设身于那个情景,也能找出自己别样的情味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