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枯山水。

 退思斋1964 2020-08-05


提到西方园林,我们会想到法国的中轴线园林,英国的风景式园林,以讲究完整、和谐、鲜明,追求严谨的理性著称。

提到中国园林,我们也会想到苏州四大园林,北京皇家园林等。以移步换景、追求自然、巧于因借为名,有着“虽由人作,却宛若天开”的“大逍遥”之感。

那若是提到日本园林,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恐怕是以“大平静”为精神追求的枯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的代表作。大面积铺设的白砂,白砂上一道道一圈圈规律的图纹,上面堆砌了一些不规则摆放的山石,呈现一股枯寂而玄妙的意境,可谓是我们对枯山水的最初印象。

枯山水与中国的园林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在意山水的真假,在意的而是创造者内心的精神。就像日本的茶庭,不在意茶室的大小,在意的是和敬清寂。

随着社会的演进,城市空间如今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大型园林已渐渐不再适合城市的需要。

正当全世界在思考如何在城市的有限范围内创建园林时,枯山水以其自身的空间优势脱颖而出。

因其可以用很小的空间、很少的要素表达出无限延伸的深远意境,而开始在世界园林中崭露头角。如今,在很多经典建筑内,都可见枯山水的身影。


枯山水并不是日本最早期的园林。早期的日本园林,吸取了大量中国园林的元素,是自然山水式庭园,净土式庭园,洄游式庭园,由真山真水构建而成,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的翻版。
直到后来,随着中国禅宗的传入,枯山水才渐渐在日式园林中拉开了帷幕。

图片|金阁寺

|枯山水的萌芽

镰仓时代时,中国的禅宗文化被带入到了日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后,带动了日本人的意识觉醒,使得他们开始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审美也更接近禅宗的思想。

再加上,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周期短,更新快。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日本人具有很深的无常感和孤寂感,于是他们便创造出许多程式化和仪式感的内容,来增加固定感和永恒感。由此枯山水开始慢慢萌芽。

日本最早的一部造园论著《作庭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枯山水。那时的枯山水被称为“假山水”,对应的是“真山水”,但仅仅是指没有水的庭院。由当时的禅僧梦窗疏石开创。

梦窗疏石是镰仓时代一位著名的禅僧,早期创作的都是禅宗庭园,是为了自己隐居修行建立栖身之所。中期时,奉天皇命令建立大型禅宗寺院,为了营造好,他精心挑选各种各样的石头,把它们组成不同造型,将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和对尘世的态度用石组来具象化。这种创作深受宫廷贵族喜爱,于是早期的枯山水就开始萌芽了。

然而这个时候的枯山水还只是日本园林体系下的一个小分支,依附于真山水庭园,并不作完全的枯山水庭园使用。

|枯山水正式独立

直到后来,两个因素影响了枯山水,使其开始独立成型。一是禅宗寺院的大规模增加,二是南宋水墨画、文人画的出现。

随着禅宗在日本的飞速发展,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禅宗寺院也变得越来越多,导致一些寺院的空间开始被压缩,变得越来越小。再加上日本是海岛国家,当时极度缺水,所以原先以山水为主的园林开始被人舍弃,禅僧们开始思考如何去在有限的空间内建造园林。

而此时,南宋的水墨画、文人画有许多都被当时游历的僧人带回了日本,大受欢迎。水墨画以其独有的“留白”激发了禅僧们的灵感,使得他们开始利用本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白砂和石头”,建造出类似于水墨画的枯山水作品。妙心寺东海庵的坪庭——千鸟阵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此,枯山水才正式的脱离了中国的真山水体系,自成一派。 


枯山水追求孤寂淡泊、脱尘离世的外在美,重视内在的永恒感、归属感、秩序感,在枯山水中一切都是恒定的,一旦做好便不再变化,这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千变万化与勃勃生机刚好相反。
在日本,有三大经典枯山水园林,被很多人认为是巅峰之作,大德寺大仙院书院庭园、妙心寺东海庵的坪庭以及龙安寺庭园。

大德寺大仙院书院庭园的枯山水,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它是一处表现“水源出自深山幽谷、流向大海”的枯山水之景。

围绕着书院的两块矩形空间的交界处,耸立着全庭最高最大的立石,代表水流所出的源头;立石之下设置了一组三段式的枯瀑布,枯瀑布之下则是一组天然石造成的桥石组。

庭园中水流的部分完全使用白砂纹路来替代,使观者不见水而如见水。其设计之精巧,彷佛置身于真山水之中。

图片|大德寺大仙院书院

妙心寺,境内以桂春院、春光院、退藏院三院最为有名。特别是退藏院的枯山水“元信之庭”,是由当时著名的画家“狩野元信”设计的。庭园以景石组合及剪枝来表现立体,并用白砂绘作曲线。

园林布局为蓬莱式,以中央的龟岛为蓬莱岛,矶岛与之相衬,池边又出一个半岛,形似鹤,故名鹤岛。在龟鹤两岛的左侧假山上,又立有一块圆形的蓬莱石,蓬莱石右侧有立石与栗石组合而成的枯滝石组相衬,布局之精心巧妙令人赞叹折服。

图片|妙心寺

龙安寺,创建于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安寺石庭,又叫“空庭”,体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境。石庭以油土矮墙围成了长方形庭院,地面铺着一层细白砂石,表面梳着整齐的波纹。

从东端起白砂上放置了十五块大小各异的假山石,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位置巧妙,无论从庭园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尽收眼底。从龙安寺庭园的枯山水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卧游”山水画对它的影响。

图片|龙安寺

外人常常认为枯山水很简单,一堆白砂加上一些石头就是一个枯山水作品。但深入内里的人才知道,枯山水其实并不容易。

若干块石头要堆砌摆放于白砂之上,如何摆放才能形成合适的形态?数量多少才显得刚刚好?尺度又该如何拿捏?最佳角度是哪里?都是设计师在设计枯山水时需要反复衡量和考虑的因素。

而且设计枯山水,也需要设计师对禅宗、对生命、对宇宙有独特的体悟。每个枯山水作品都是设计师内心世界的外化。若无深刻的见解,枯山水的设计只会也是索然无味。


枯山水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了城市的建筑空间中。可以说,从镰仓时代开始发展的枯山水,如今算是真正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枯山水的发展,离不开禅僧和当代设计师的贡献。在日本,有两位当代设计师可谓是对枯山水今日的成功做出了很深的贡献。

第一位是重森三玲,日本景观设计师,庭院研究家。他原是画家出身,有自己独有的笔触角度和思维方式。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推崇日本传统文化的人。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古代的著名庭院,希望将传统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来。著名的枯山水作品有东福寺龙吟庵的不离之庭,龙门庭和无之庭灯。

重森三玲仿照梦窗疏石的技术手法 ,用石组来讲述禅宗公案,一个作品配以一个背景故事,同时又结合现代的审美艺术和绘画风格,给庭院搭配明快轻松的色彩。

他提出一个理念,就是“永远的摩登”。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应该在建成之际受到人们的喜欢,在几十年后,几百年后依然要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他的这种理念,将枯山水推向国际,得到了更多的拥护。

重森三玲设计|龙吟庵

第二位是枡野俊明,他是当今时代最为人熟知的枯山水景观设计师,同时,他和梦窗疏石一样,也是一位禅僧。他将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和观念融入到了景观设计中,给枯山水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

他的设计作品包含着深深的禅意,将自己内心的修行感悟融入到了石头中,通过枯山水的形式将其具象化,富有深刻的禅宗哲学。

他的作品包含公园、美术馆、俱乐部等各个领域,像加拿大驻日本使馆庭院,以及今冶国际饭店中庭“瀑松庭”等都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推崇与赞美。

枡野俊明设计|悠久苑

纵观枯山水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吸收、整合、改变、传承的过程。它一直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汲取时代的精华,作出与时俱进的改进和完善。

这使得枯山水,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且在每一个呈现上都具备穿透时光的能力,历久弥新。

中国的园林也是如此。建筑是长出来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部体现。当它能以当下的语境去表达出来的时候,便会鲜活起来。

我们中国也拥有悠久的园林历史和优秀的建造技术,在传统与当代融合的道路上,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也正在探索。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案例,他将苏州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完美融合,重新为世人诠释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精致灵动。

其中,他还巧妙的利用了苏博与拙政园之间的一堵围墙,以墙为纸,有序堆叠,临水而建,用泰山石临摹出了一幅宋代画家米芾的写意山水画,可谓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当代表达开山之作。与日本的枯山水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还有很深的空间,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能够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与现代的新鲜理念、生活需要和审美倾向作出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于我们的园林时代。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


编辑丨途媞
参考资料

《历久弥新的枯山水》南京工业大学 周茜 王秀

《日本园林——枯山水》

 《日本十大最美「枯山水」庭园指南!》知日

《透视日本:日本的20个枯山水庭院合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