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景》的前世今生

 小熊家228 2020-08-05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倷诸公听,诸公要听静呀静静心呀……”,每当人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曲词,便会脱口而出:这是《无锡景》!这首当年的时调小曲,在无锡,在江南,乃至在中国更广大的地区,已经吟唱了百余年,至今还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无锡景》的由来和初期面貌

《无锡景》所用的曲调,源自于由北方传入南方的一首时调,名曰《侉侉调》。过去,北方人常称南方人为“蛮子”,而南方人则称北方人为“侉子”。由此可知,“侉侉调”最初应该是南方人对这首由北而入南的时调的一种称呼。现在能见到的“侉侉调”的最早的工尺谱,见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程仲铨抄的《小调器乐谱》。此调一经形成,在华北、江南、苏皖、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很多地区广为传唱,且被冠以《卖油郎》《五更歌》《照花台》《盼五更》《探清水河》等不同的名称。

“侉侉调”流传到江南后,风行一时,被填上反映江南不同地方风土人情内容的词,其中尤以《无锡景》流传最广,成为在江南乃至在全国有广远影响的一首时调小曲。1924年出版的一本《风琴小曲指南》中曾收录了《无锡景》,编者并有一段文字,说明为何此曲会风行一时:“此无锡景致小曲,乃借用侉侉调(即《一支更儿里》)之调门而编成者。从前此调,亦甚平淡,何近来一经莺声呖呖之名妓名坤角辈盛唱,竟大有青盛于蓝之势。虽有歌喉之妙,然大半原因,实以唱时皆有风琴丝竹为之辅助,故其声调变成倜傥风流,又软又爽……”。大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的许多刊行的民歌时调集中,都收录了《无锡景》(或称《无锡景致》)的曲词,彼此之间从内容到文字都较为接近,但又存在着许多“异文”。下面转录当时的一本《简谱时调中国民歌集》中收录的《无锡景》曲词,以使读者能见其比较原初的面貌:

奴有一段情呀,唱拨诸公听,诸公要听静呀静静心呀,奴有末一只个无锡景呀,一一那从头末唱拨诸公听。

小小无锡城呀,从前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子辛亥年起革命呀,新造那一座末光呀光复门。

光复大光明呀,造起电灯厂,四处八路造得能蹊跷呀,日里末暗来夜里格亮呀,勿论那男女末才呀才好行。

面粉连丝厂呀,纱厂连布厂,厂里做工乡下大姑娘呀,一到末丝厂去学洋腔呀,身上那香水末洒得那喷喷香。

年轻小后生呀,见了大姑娘,走上前来眉呀眉眼做呀,姑娘末开口叫那后生呀,一部那马车兜兜白相相。

马路闹盈盈呀,马车来兜圈,东洋包车拖得一连串呀,一拖末拖到子公花园呀,要吃那夜饭末聚呀聚丰园。

吃饱帐来算呀,思想坐灯船,西门吊桥抬起头来看呀,大姐末娘姨个心欢喜呀,少爷那长来末老呀老爷短。

开船到惠山呀,倌人琵琶弹,小曲要唱九呀九连环呀,京调末要唱天水关呀,吃酒那豁拳末五呀五经魁。

花雕夹绍兴呀,冷热十二盆,四汤四炒外加四点心呀,倌人末坐定个酒来敬呀,吃酒那豁拳末闹呀闹盈盈。

大少请用饭呀,蹄膀炖火腿,点菜要点兔呀兔底板呀,燕窝汤鸽蛋个川冬菜呀,吃罢那夜饭末要想住客栈。

崇寺大闹忙呀,好象牛角滨,相面拆字让还周志良呀,相一个面来末一只洋呀,好比那从前末诸呀诸葛亮。

无锡个景致呀,说呀说不尽,鼋头渚末真是好风景呀,惠泉山个泉水碧碧清呀,梅园个梅花末最呀最有名。

从上引可知,《无锡景》的曲词最初多达十余段,后来逐渐简化为只有四五段。每段都采用并置型四句体的结构,四句的落音都是下行的do—sol—mi—do,每句的逗顿之处,多用“呀”“末”等衬字,再加上以吴侬软语演唱,造成了一种旋律优美、自然谐畅、亲切柔和的效果。在曲词内容上,曲名为“无锡景”,自然会涉及无锡的自然风景,如上引的最后一段所提到的鼋头渚、惠泉山、梅园等地;但它更多地承袭了明清以来各地的时调俗曲的“俗”的特点,即要表现反映市井“俗”世的生活,且大多会涉及到男女之情。另外,说是承袭传统特点,反映俗世生活,但《无锡景》的形成及流行,已经是在民国肇基之后,所以,上引曲词中唱到的光复门、东洋包车、电灯厂面粉厂丝厂纱厂布厂等,已经颇有那个时代的时代气息和特色。

《时调新曲无锡景致》

《无锡景》不仅当年在民间广为传唱,一些歌手艺人的演唱还被灌录成唱片发行。1921年,署名“湘林四小姐”演唱的《无锡景致》由百代唱片公司灌录;1934年,由无锡籍苏滩名艺人王美玉演唱的《改良无锡景》,也由高亭公司灌制发行了唱片。这样,就进一步促进了《无锡景》在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流传。

以《无锡景》为母调的“无锡景调”

《无锡景》作为一首许多年来流传甚广的时调小曲,它有相对固定的曲调。从曲词内容方面来说,顾名思义,“无锡景”当然是要吟唱无锡景致、无锡风情。但是,正因为此曲“流传甚广”,它的传唱的地域空间,远不止于无锡乃至江南地区;所以到后来,便出现了以《无锡景》的曲调为母调的小曲,但这些小曲的曲词内容却不是吟唱无锡景致、无锡风情的。通常,人们会在这些小曲的题目后面标注“无锡景调”,或者是“仿无锡景调”。

笔者搜集到了好几十首这样的“无锡景调”,其中有的在当时确实是配上曲调可以歌唱的,有的则只是一些作者填了词发表在报章上的“案头文学”。从歌词内容来说,非常丰富多样,体现了作为时调“应时而生”的特点。比如,可以用来吟唱时令节景,如《端阳节景歌(仿无锡景调)》(因篇幅限制,只录其中一节,下同):“蒲艾挂门墙呀,佳节又端阳,今年格天气不暖又不凉呀,家家末都把酒来尝,不要那格辜负末锦绣好时光。”可以用来宣传讲卫生预防疾病,如《霍乱经(仿无锡景调)》:“我有一段情呀,唱拨倷诸公听,人生苦恼是呀是疾病,要防那病魔末讲卫生呀,起居呀饮食末样样要当心呀。”可以用来劝导戒绝烟酒赌色,如《劝戒烟酒赌色(仿无锡景调)》:“世界真文明呀,品行最要紧,人格龌龊被人要看轻呀,祖宗末名誉败干净,烟酒那格赌色末害煞世间人。”可以用来诉说穷人的艰难困苦,如《何年何月把身翻(无锡景调)》:“……二更月穿松,淡月照小巷。街头巷尾都是逃荒要饭人,上门求乞喊破嗓子也无用,糠菜草根难饱肚,破衣寒难挡。”而到了某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如全民抗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又会出现许多表现这方面内容的歌词,前者如《救国救民厉害关自身(无锡景调)》:“……倭奴日本人呀,搭仔西洋人,都靠格武力不肯讲情理呀,专门么欺负中国人呀,损权那个失地么苦头吃不尽呀。”后者如《抗美援朝歌(无锡景调)》:“我有一段情呀,唱给群众听,美帝侵略老早有野心呀,百年末一直到如今呀,各种那个阴谋末世界全知闻。”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同时又是文学家理论家的瞿秋白,也不止一次地运用包括“无锡景调”在内的民歌时调的形式来进行时势宣传。1925年6月,他用“无锡景调”写成《五卅纪念曲》,刊登在他主编的《热血日报》上;到了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瞿秋白又以“无锡景调”写成《上海打仗景致》,全词共十四节,基本上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咏唱。因篇幅限制,下面转录其中的三段:

(第一段)诸位静心听呀,唱点啥事情?要唱一只上海打仗景呀,让我末细细说分明呀,从头那个到底末,唱不大众听。

(第三节)大炮搿轮腾呀,洋枪匹拍声,打仔一夜死脱呒淘成呀!东洋末发急讨救兵呀,再来那个几千末冲锋死干净。

(第五节)小兵十九路呀,本领实在大。东洋军队一点无生路呀,日夜末装来三万多呀,冲突那个几天末仍旧打勿过。

瞿秋白生长在与无锡毗邻的常州,年轻时又在无锡江溪桥杨氏小学任教,自然会对《无锡景》的曲调非常熟悉。以民歌时调的通俗形式,来为抗日救亡作宣传,这首《上海打仗景致》已成了瞿秋白文艺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在历史新时期的新命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历史的演进中,《无锡景》的唱奏并未消歇,而是有了它新的命运。

作为一首带有鲜明的江南吴地特色、旋律优美而又谐畅和柔的歌曲,1949年以后至今的大半个世纪中,这首歌一直仍在无锡、在江南、在全国广为传唱,并被选入《中国经典民歌选》、《百唱不厌中国民歌》等多种歌曲集。许多著名歌手演员如朱逢博、李玲玉、茅善玉、程桂兰、蔡红虹、黄静慧等都演唱过此曲。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后来的演唱者大多对歌词进行了修改调整,由原来的十几段截短为四五段,内容上则主要以咏唱梅园、鼋头渚、锡山惠山等“无锡风景”风景为主。另外,这首歌的曲调部分,还曾分别被改编成钢琴、二胡、笙复调、琵琶、三弦、古筝、葫芦丝、吉他、口琴曲、竖笛等许多种器乐曲。

作为《无锡景》或“无锡景调”持久生命力的另外一种体现,就是它还经常被采入到其它样式的艺术作品中。以电影为例,在1964年出品的香港电影《三笑》中,“无锡景调”的旋律被填上不同歌词,反复出现于影片中。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放映,影片中叙述日军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表演节目,十三名秦淮女子(即“金陵十三钗”)毅然代替女学生赴约。赴约前,影片中出现了女学生书娟幻想十三钗衣着盛装演唱着《秦淮景》载歌载舞款款走来的情景,此曲即用“无锡景调”编配而成。此时此刻,曲调、歌词、影像及表现内容浑融一体,互为作用,收到了较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金陵十三钗”唱《秦淮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