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暮云深 2020-08-05

因中原突围一战成名的皮定均,被毛泽东同志亲口提了军衔,一句“皮有功,少晋中”流传至今,仍旧是一方佳话。

从放牛娃成长为人人敬仰的开国中将,他的一生,充满着军人的血色和忠诚,他的战功、轶事成为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15岁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大型战役,皮定均在军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他脾气暴躁,但是却没有官架子,虽然他劳苦功高,但是却不吝啬于将自身才学教给新兵。

他有三个绰号,恰恰反映了他的所有特点,那就是皮猴子、皮老虎、皮驴子。


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贫苦农民家庭的皮定均,小的时候没少吃过苦。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父亲早逝,家里的顶梁柱塌了。

母亲不可能下地耕田,家中没有经济收入,被逼无奈下,母亲改嫁他人,留下皮定均和祖母相依为命。

老人家也没有赚钱的本事,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带着一个小娃娃。

为了活命,两个人上街乞讨,等皮定均年龄大了一点,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以此来换取生活费。

没读过书,只能干苦力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后,皮定均有些迷茫了。

13岁那年,当地组建了农民协会,皮定均报名参加。

此后,红军革命的种子开始在这座村落生根发芽,影响了很多的有志青年。

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正式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员。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长征时,皮定均的职位并没有很高,陕北会师之后,才提拔成了教导师第2团的团长。

但在途中,他是非分明,倔的和驴一样。

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产生了意见分歧,张国焘拒不执行北上政策。

当时,两支部队已经进行了重新编配,人员打散,原本属于红一方面军的人调到了红四方面军,原本在红四方面军干的好好的人,却分到了红一方面军的队伍里头。

这倒也没什么,两支部队本同是红军,一起上路就不分彼此了,可是张国焘反将一军,决定率部南下,和一开始军委开会商议的作战路线背道而驰。

本就乱成一锅粥,再加上军令各执一词,红军队伍险些有了嫌隙。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皮定均直言不讳地表示支持中央的决策,还规劝张国焘迷途知返,不要站在中央军委的对立面,否则后果自行承担。

与此同时,他还号召同队伍里的战友不要动摇北上的决心,让大家稍安勿躁,静待佳音。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这一刚正不阿的性格,倒有了些“驴脾气”的苗头。

除了这件事,皮定均还曾在建国后“四人帮”兴风作浪之时,站出来保护昔日的革命同志。

有些人被牢狱之苦,酷刑带来的折磨折腾的病倒了。

他不顾百般阻挠,硬是让警卫员安排医生为罗瑞卿治疗,还霸气地拦在老战友的前面,痛斥四人帮手伸得太长,不要什么事都管。

就是个性鲜明、不趋炎附势这一点,让他有了“皮驴子”的称号,这也是他“三皮将军”的第一皮。

只不过,第一皮是关乎性格的,这第二皮、第三皮更多的是和打仗有关。

抗战爆发后,皮定均先后在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的岗位上待过。

任不同职位时,皮定均的作战状态是不一样的。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先来说说他当特务团团长时发生的事。

特务、特务——特殊的任务。

执行特殊任务时,真正的历史虽然不像电视剧中那般夸张,但偶尔也需要乔装打扮。

皮定均身为团长,有一次接到刘伯承下达的命令,叫他派人前去打探敌人动向。

他的手下侦察兵多得是,但是他却选择了亲力亲为。

这件事不是闹着玩的,但皮定均却没有按照原本的“套路”出牌。

别人去敌军驻扎的区域都是谨小慎微,他不仅不蹑手蹑脚,还在打探完情报后,在敌军云集的敌占区光明正大的“溜大街”。

不巧的是,有一位日本队长认出了他,气急败坏的喊人来抓他。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谁知皮定均急中生智地脱离险境,就好像脚底抹油一样,没一会就消失在了那位敌军队长的包围圈内。

没抓住皮定均的日本士兵捶胸顿足,气得不行,直呼皮定均为“皮猴子”,打不死、活见鬼。

再就是任军区司令的时候,他带领部队进军豫西,只经过月余时间,就打开了抗日战场的局面。

皮定均的独特作战风格,打仗时不拘泥于形势,讲求灵活机变的方式,让王树声等人刮目相看。

他在1941到1944年期间,将麻雀战、破击战、地雷战三种战术相结合,在林南战役中消灭了两位伪军劲敌——孙殿英、庞炳勋。

7000余名伪军被歼灭,80余处日伪据点被攻占,这为此后开辟豫西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敌人与他遭遇,摸不透他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准备如何下一盘大棋,往往一猜错,一落子就满盘皆输。

所以,他斩获了“皮猴子”称号,能打能跑,和聪明的猴子一般无二。这就是“三皮将军”的第二皮。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当然了,除了这两皮,第三皮离不开中原突围战及平时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解放战争时面对蒋介石挑起的内战,30万国民党大军朝着中原解放区发起攻势,如何突围成了难题。

敌军也不是没有战斗经验,打仗知道先打主力部队,主力部队消灭了,其他的部队就如同探囊取物般轻松了。

为了混淆视听,掩护大部队转移,需要有一支部队伪装成主力部队,吸引绝大部分的火力,这个繁重的任务落到了皮定均的身上。

他扛起大旗,虽然自己心里清楚此举是“弃车保帅”,可是仍然愿意为解放全中国而牺牲。

他率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声东击西,成功的帮助主力部队撤离驻地。

为了尽可能地留住先前的革命果实,他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让敌军无法靠近一步。

就这样,他凭借着高超的指挥,辗转24个昼夜,在王树声的支援下,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圈,将局势彻底扭转。

皮定均为什么被称作“三皮将军”?

此前,他的第一旅总人数为9000人,没曾想,血战后仅仅死伤2000人,还有7000人顺利脱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中,能够称得上是“老虎”的人可不多。

徐海东、梁兴初、王必成都有“老虎”之称,经此一战,皮定均也被人称为“皮老虎”,威名赫赫。

这也就是“三皮将军”的第三皮了。

他打仗不会慌了手脚,有将才,确实立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

他还是保持一如既往的性格特点,视察军区有领导迟到,他不给面子地让飞行员直接起飞,还说礼貌很重要。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皮定均刚中带柔,虽然狠,但是狠对了地方。这“三皮将军”的称号,还真是十分贴切呢。

本文由大荟师红色文化【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