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皮定均按资历只能授少将,毛主席却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昵称14934981 2023-02-28 发布于辽宁

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首次授衔仪式。

按照当时的要求,军衔的高低一般考察将领两个方面,一是军功,二是资历。

时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按资历只能授予少将军衔,而且当时总干部部呈送给毛主席的授衔报告中,也是拟定授予皮定均少将军衔。

然而,毛主席看完报告后,当即就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

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主席又在皮定均的名字下批注六字——“皮有功,少晋中”。

就这样,在当年全军大授衔时,皮定均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时年41岁。

那么,皮定均究竟有何功劳,为何毛主席要破格提拔他呢?

图片

皮定均,1914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自幼与祖母相依为命。

由于家境实在贫寒,他很小的时候就去给地主家放牛、打杂,生活过得极为艰难。

1929年,不甘被残酷现实打倒的皮定均,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此时的皮定均,只有15岁,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红小鬼”,但别看他年纪小,打起仗来却从不含糊,敢打敢冲,非常勇敢,深受部队领导的赏识与器重。

参加红军后不久,皮定均便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四方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以及川陕苏区反“围攻”等诸多战役、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皮定均先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在此期间,他奉命率部挺进豫西,孤军奋战3个半月,先后作战近140次,解放群众一百多万人,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虽也曾屡立战功,但要论起他军旅生涯中真正的辉煌战绩,恐怕就非“中原突围”莫属了。

在“中原突围”中,皮定均任旅长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立下了奇功。

而也正是因为此战,让毛主席对皮定均刮目相看,以至于在全军大授衔时,将他破格从少将晋升为中将。

那么,“中原突围”有多传奇呢?

图片

1946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中原解放区作为蒋介石向全国部署兵力的咽喉要道,自然成为蒋军首先攻击的目标。

为了一举拿下中原解放区,全歼我中原军区6万余部队,蒋介石调集重兵,发动了猛烈进攻。

然而,就当时中原军区的军事实力而言,根本不足以抵挡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但如果不坚守牵制蒋军的话,我军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在华东、华北、东北等解放区完成军事部署。

为此,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决定,命令中原军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守一段时间。

但国民党军的行动很快,他们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先后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余万兵力,并挖通战壕10万余条,构筑碉堡6000余座,将我中原军区6万兵力,压缩在湖北大悟县宣化店周边不到200公里的狭小地带。

国民党军仗着兵强马壮,妄图在7月1日发起总攻,并在48小时内全歼我中原解放军。

在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后,中央当即命令中原军区,于6月26日主力分兵南北两路向西突围。

可问题是,主力部队突围,谁来担任掩护任务呢?谁来假扮主力迷惑敌人呢?

经过商量,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皮定均的肩上。

图片

当然,任何人都很清楚,担任大军的掩护任务就意味着牺牲,甚至是全军覆没,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弃卒保车”这样的决定。

但“皮旅”这6000余人,也是从抗日战场走过来的精英,身为一旅之长的皮定均又怎会舍得和忍心呢?

于是,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皮定均紧急召开旅党委会议,一面部署兵力阻击敌人,一面思考研究如何在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全自己的部队。

在敌我军事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皮定均的这一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他真就做到了。

经过仔细研究、探讨,皮定均最终将突围路线选在了东面,即与主力部队背道而驰,将敌军引至反方向,以减轻主力部队的压力。

但这样一来,主力部队是安全了,“皮旅”就更加危险了。

要知道,当时敌人在东面部署有四个军的兵力,而且还有顾敬之等土顽势力的配合,所以想要顺利撤离,可谓“难如登天”。

但皮定均却认为:“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

皮定均所言有理,因为我主力部队西进的消息只能瞒得了敌人一时,等敌人回过神来以后,其部署在东部的兵力势必就会西移,如此一来,东部就会变成敌人守备的薄弱处。

当然,等敌人回过神来的时候,我主力部队已经撤到安全区域了。

方案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突围的问题了。

图片

如何突围?这的确是摆在皮定均面前的一大难题,因为此时敌军主力并未离开,现在向东突围的话就是自投罗网。

为此,大家提出了很多意见,有的说从敌人两军之间的缝隙中强突,有的说直奔大别山腹地,避其锋芒不说,还可以顺势避开顾敬之等土顽势力……

大家给出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综合考虑下来,只有政委徐子荣提的建议很符合当前实际,那就是:在完成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后,给敌人来一个全线出击,接着迅速将部队收拢藏起来,等敌人追过去以后,再率军东进。

可问题是,“皮旅”6000余人防守在20多公里宽的正面,想要迅速收拢,谈何容易?

况且还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将几千人藏起来不被发现,这又谈何容易呢?

皮定均顿时陷入了沉思!这时,在他脑海里浮现了一个地名——“刘家冲”。

图片

刘家冲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全村只有六户人家,村子周围树林茂密,且位于敌军主力的结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

在敌人看来,这里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但皮定均还真就给他们玩了一个“灯下黑”。

6月26日这一天,皮定均正指挥部队顽强地阻击敌人,恰逢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几米之外不见人影。

皮定均抓住此天赐良机,果断命令部队:“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撤下来,前面留一个营。”

短短30分钟的时间,皮定均硬是将防守在20多公里正面的数千部队收拢起来,借着狂风暴雨,悄无声息地撤下了阵地,并迅速向刘家冲转移。

数千人一夜强行军40多公里,终于赶到了刘家冲。

部队行军的痕迹,被大雨冲刷得干干净净,等雨势稍歇后,“皮旅”犹如天兵神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经过一夜的强行军,“皮旅”官兵已经非常疲倦了,静静地隐藏在刘家冲茂密的树林里休息。

早晨,一阵巨大的声响传来,声音里夹杂着汽笛声、跑步声、口令声等——国民党十几万大军、几百门大炮、上千辆汽车,向西迅速行进,藏在树林中的“皮旅”官兵,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颤动。

对于“皮旅”而言,身处此地是非常危险的。

图片

因为如果敌人派出搜索部队,或者行军时对沿途的树林进行试探性扫射,那结果不言而喻。

更何况,六千余人的部队,怎能确保每一个战士都能“安分守己”地隐藏在树林中呢?

倘若在此期间,有个别战士溜出去,或者是有奸细去告密呢?那“皮旅”岂不是有着被围歼的危险?

皮定均采取这样的方式,足以证明其胆量过人,如此兵行险招,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创造奇迹。

很显然,皮定均做到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皮定均在四周布置了严密的警戒,骡马全部扎住嘴巴拴在百姓家里,部队隐藏在树林里,不准吸烟、不准生火,甚至连小小地咳嗽,都必须用手紧紧捂住。

就是在这样的严令之下,“皮旅”才能从敌人的眼皮子地下安全撤离。

离开刘家冲后,皮定均率部东进突围,期间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光是恶战就有三场,但全旅官兵在旅长皮定均的率领下,最终化险为夷,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946年7月,“皮旅”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随即被编入华中野战军序列,番号为第十三旅,之后又改为独立师,隶属于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

由于“皮旅”转战千里过于疲惫,毛主席还特地批准他们休整三个月后再参加战斗。

但刚休整一个月的时间,解放战争就全面爆发了,“皮旅”又继续投入到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

图片

1947年后,皮定均离开了“皮旅”,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后来又历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孟良崮、莱芜、豫东、淮海、渡江等诸多战役战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任第二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之后率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回国后,皮定均被任命为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将军衔。

皮定均将军之所以被毛主席破格晋升为中将,除了皮定均本身的战功外,更重要的还是他在中原突围中立下了奇功。

要知道,“中原突围”的胜利,不仅歼灭了敌军5000余人,更保存了我中原军区的有生力量,牵制敌军30余万人,有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