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12任皇帝无一个昏君,强大王朝为何灭亡,金一南指出两大原因

 雨霁视角 2020-08-05
翻阅中国历史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在有明确记载的数十个朝代中,每个朝代的灭亡都很相似。基本上都是末代昏君、国家内乱、外戚、宦官干政、农民起义等混乱现象导致。

然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是一个例外,在清朝的12任皇帝中,竟然没有出现一个昏君,细数清朝前期君主,从皇太极到嘉庆这六位皇帝中,虽算不上圣人,但也都是英明的君主。


而且清朝在统治期间,弥补了前期王朝集中出现的外戚、宦官干政、皇位争夺引发国家动荡等问题。

就皇帝这个职业来讲,清朝的皇帝都是敬业之辈,特别是康熙、雍正这样的工作狂,进一步推动了乾隆时期的爆炸式发展,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过亿的大关。

而且清朝后期的君主,虽比不上前几位那样英明,但从政方面来讲,也远胜于其他时期的后期君主,即没有出现吃喝玩乐之辈,也没有纵欲、昏庸无能之人。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继位君主中,个个都想尽办法试图挽救清朝于危难之间。道光皇帝为了节省开支,龙袍都一补再补,宫中几万人的用度一月仅开支20万两。就连皇后过生,都只是用打卤面待客。


咸丰皇帝继位后,对朝政进行制度改革、重用曾国藩等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治继位后,大力支持洋务运动以自强,而光绪继位后,更是主动削减皇权,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维新变法,搞君主立宪制。

然而后几位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签约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并不是没有努力抗争过,1841年,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1860年咸丰皇帝对英法联军宣战,1894年光绪对日本宣战,1900年慈禧对多国宣战,然而最终都以惨败收场。


在金一南教授看来,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三分之二的皇帝是精英,其中三分之一的也是尽职尽业的好皇帝,更没有宦官、外戚专权等一系列封建王朝通病。

在明朝时期,中国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混乱之中。可仅仅过了200多年,欧洲就有了日不落帝国,北美成了自由民主之地,几千人就能打得清朝落花流水。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没有昏君的王朝,这些不昏之君为什么没能拯救清朝。


金一南教授在他的力作《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分析了清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清朝走向灭亡有以下两点原因不可忽视:

其一:器不如人

从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开始,就抑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自此之后的1000多年,中国都以农业主的,抑制了商业经济,阻碍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最终导致中国的生产力落后于世界。


特别是在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清朝一次次的溃败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一次加大的生产力与技术的落后。

而且此时,清朝所面对的敌人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那些弓马娴熟而生产力落后的游牧民族,而且拥有先进技术的西方列强。

其二:制度不如人

封建王朝属于家天下的形式,将家族利益看得高于国家利益,我们不难发现,末代国君总喜欢说:“我愧对列祖列宗。

皇帝的励精图治为的是家族利益,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四万万之众,犹如一盘散沙”,丝毫没有国家、民族观念。


清朝后期的确没有奸臣,更没有昏君。尽管后期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试图变法图强,然而国家的强大并非一日可得,同时国家的衰败也非一日形成,简单的一句对手太强大,并不足以概括清朝真正灭亡的原因。

马克思1848年在《鸦片贸易史》中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金一南教授看来,清朝的灭亡并不是清朝自身的原因,而是这个时代变了,满清所处的朝代已不同于明之前的王朝,如果将这12位皇帝放到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必将能开创一片太平盛世,然而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变了,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适应新时代。


清朝这个落后的封建体系,注定走向灭亡,而新的体制会取代封建制度,形成一个全新的国家。

自中国被尖枪利炮轰开国门之后,昔日的东方巨人,也沦为列强争夺的蛋糕,在此危险之际, 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不惜生命救国图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今日之中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