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爱闪耀光华【征文||散文32号作品】

 白云之边 2020-08-05

作者简介:吴美糖,男,1966年10月生,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系鄂州市华容区政协委员、鄂州市教育学会会员、鄂州市文化学会会员、鄂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鄂州日报特约记者,已在《中国青年》、《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大北方》、《散文中国》、《楚天都市报》、《楚天时报》、《党员生活》、《湖北广播电视报》、《三峡日报》、《鄂州日报》、《鄂州周刊》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主编中学校本教材《魅力庙岭》,现任职鄂州市红莲湖新区党政办。



《母亲》

作者:吴美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已步入半百之年,我每每想到这,一种对亲人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渴望油然而生。我不是因为怕岁月催人老,而是心中愈发对母亲深深地惦念和牵挂。

     母亲没进过学堂,但母亲的心地很善良,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从没有叫过苦。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大集体时的母亲,胖胖的身材,生产队里派工,母亲做的是“男将”的活儿,犁田、打耙、挑谷草头……样样在行,每天挣得硬劳力“男将”的10个工分。尽管如此,但仅靠父母两个劳力的工分仍不足养活全家六口人,家里依然很贫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年是生产队的“缺粮户”,可母亲从不打骂我们,更没有因为家大口阔,而让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放弃学业。

     母亲性格直爽,待人真诚,说起话来像大炮似的,快言快语。孩提时,母亲虽然不识字,不知哪来那么多童谣,经常教会我们兄妹唱童谣,唱儿歌,背顺口溜,讲民间故事,讲自己不到10岁就给人家放牛的苦难境遇,那时虽不怎么懂,但依然觉得很好听。她的每一句心里话和点滴故事都成为我后来励志做人的座右铭。母亲常说:“害人的事情莫做,毒人的东西莫吃。”激发我求知上进的斗志,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母亲没学过算术,却很会心算,口算能力也特别强。母亲当生产队妇女队长,给妇女、姑娘们“派工”,谁个做这,谁个做那,该计多少工分,在母亲心里一目了然。每逢生产队分配口粮、萝卜、白菜及瓜果之类的时节,母亲成了生产队的“掌秤人”,乡亲们说母亲的“心算”比算盘还快,从来就没有差错。因此,母亲年年被公社评为劳模。

     母亲喜欢帮助别人,哪家长、哪家短,哪家犯难,哪家遇困,哪家农活还没做完,哪家张罗过喜事,都有母亲鞍前马后忙个不停的身影。母亲闲不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从不要任何报酬。父亲是个书生,读了几年私塾,算是文化人,对母亲帮别人操心、替别人解忧的做法虽理解,但有时也会唠叨几句,可母亲不厌其烦帮助别人的“个性”依旧。近年来,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一些出于善意的乡亲常向父亲“告密”:“您家婆婆,都70多岁了,还帮这家那家的做农活,要是有个么事,谁负责啊!”说得父亲气不打一处来地嚷道:“我哪管得了哦!”其实,母亲的身体确实让人揪心,1998年“抗洪”时期,母亲在武汉因车祸险些送命,在省城住一年医院花去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上一大堆债,当时肇事司机仅18岁,我们也没追究人家什么责任。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均已成家立业,基本都在外地工作,有公务员、教师、企业管理者等集于家庭成员之中,而我们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大多上了大学,良好的家庭教育让我们对母亲格外地爱戴。我们虽不是很富有,但我觉得为自己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可父母仍在坚守那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得的几亩责任田辛勤劳作。我虽然近在咫尺,但因工作关系,也很少和父母团聚,每当母亲“家里长、家里短”嘘寒问暖式的电话频频打进我的手机,我的心在阵痛,饱含对已73岁高龄母亲深深的歉意和不安。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本刊既欢迎材料扎实的考据之作,也欢迎思辨深刻的理论文章。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