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视线||【记忆中跳动的火焰】◆伍晓芳

 白云之边 2020-08-06
者地者丽者
简简
介介

    伍晓芳,笔名雪中佳人,江西省鹰潭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网络以及众多微信平台发表作品三百多篇。出版个人诗集《南方的雪》,作品还收录进多本诗歌合集。是个把生活过得和诗歌一样安然而明净的人。

作品欣赏

【记忆中跳动的火焰】

又是寒冷的冬天,又是飘雪的冬夜,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团跳动的火焰,一股温暖在我的心里升腾、蔓延。

小时候,我很多的日子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全村人都姓张,是同一个祖宗血脉传承下来的后代,一个村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见到村里的人,要么叫外公外婆,要么叫舅舅舅妈,要么是大姨小姨,或是哥哥姐姐。总之所有的人都是或远或近的亲戚。走到谁家里都会被留下来吃饭喝茶,都会受到客人一般的待遇。

在这样亲如自己家的村庄,自然是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常常被外婆牵着去地里摘菜,被舅妈背着过桥去场地上晒谷子,更多的时候是和表姐去河里捞丝草,摸鱼虾,去山上摘杨梅、捡栗子、采蘑菇、拔竹笋。如果记忆是个盆,外婆家的回忆一定是个聚宝盆,里面有三天三夜也倒不完的故事。它们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播放。不过,留在脑海中最深的记忆还是寒冬里一家人围炉夜话的场景。

冬天,山里的夜晚总是降临得特别早。刚吃完晚饭,外面已是漆黑一片。天空像一个黑色的罩子把村庄笼罩在一片寒冷寂静之中。家家户户早早关上了大门,一盏煤油灯被放在一个竹筒里,高高的挂在柱子上,微弱的火苗摇曳着,把空荡的木头房子里照得浑浑黄黄,幽幽暗暗,到处只见摇摇晃晃的灯影,让人感到这个夜晚一定凄冷难耐。不过不用担心,此时,大厅的中间,表哥早已准备好了一堆柴火。这些不是普通的木柴,而是舅舅专门从山上挖来的松树的根块,松树越老,根里面的油脂就越多,劈开来一看,里面红红的,油啦啦的,就像熏烤好的上乘腊肉,点火就着,你能听到油吱吱吱吱燃烧的声音。旺盛的火苗发出桔红色的光芒,在滋滋啦啦的声音中闪耀,跳跃。整个大厅就瞬间亮堂起来。在这团火焰的映照下,空气变成了桔红色的,饭桌变成了桔红色的,家里的一切都是桔红色的,我们的脸也映照得通红通红的。到处都是这种暖暖的颜色。甚至我们的说话声,都是轻轻地,柔柔的,暖融融的。

火旺起来了,一家人很快就围着火堆坐成一圈。不过,这一圈人里面,每次都会有四五个邻居。我想这肯定是和外公一家人的为人有关。外公聪明能干,在村里一直是个说话掷地有声,很有威望的人。舅舅舅妈也待人和善,热情大方。所以那些叔伯兄弟都乐意来串门,有大事小事都用这个时间来和他们商量讨论。

话题日复一日,并没什么新鲜。说说今年地里的庄稼与天气,讨论建房搭灶的材料,儿女嫁娶的择日,或是拉拉东家长李家短。有时追忆一下老祖宗的发迹史和家训家规,有时讲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和笑话。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就像在炉火上慢慢烧开的茶水在轻轻地沸腾,冒着一股股热气缭绕在屋子的上空,整个房子都充满一种神秘的温馨。孩子们先是围着火堆跑着,笑着,闹着,或是不停地拨弄着火堆。累了就坐下来,依偎在大人的身边,静静地听他们讲这些似懂非懂的古话。讲什么并不重要,而是在这种围炉交谈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和睦,感受到了一种亲情和关爱。觉得这个家,这个村庄,甚至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和谐与美好。从来不会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欺骗与冷漠,还有明争与暗斗。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如燃烧的火焰一样热烈,温情,美丽。

火堆旁,女人们手上总有一双鞋底,长长的麻线怎么也拉不完。男人们都有一根长长的竹烟杆,舅舅总是拿出最好的自己种的烟丝招待他们。他们一边说话,一边点着火吧嗒吧嗒地抽着,然后从鼻孔里喷出两股浓白的烟雾。那烟味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觉得有点香。等到烟抽过七份,话也说完七份,剩下三份没谈完的天要移到饭桌上来聊了。刚才火堆旁坐着的一圈人又在饭桌旁围成一圈。让火堆独自在地上哔哔啵啵燃烧着,温暖依旧向每个人传递。

舅妈忙完了所有的家务事之后,早已烧了一大锅的开水,装在一个大大的锡壶里面,抓上一大把茶叶扔进去。茶叶迅速地被泡开,茶水被倒满了一个个大瓷碗。那酱红的颜色,那扑鼻的香味。让人闻一闻就足够精神振奋。桌子上摆满了自己家做的糯米糖,红薯片,茄子干,炒花生,米果片,南瓜籽……大家边吃边聊,把刚才的话题又接着说下去。

任由外面是寒风呼啸,还是雪花飘飘。屋内却永远都是冒着热腾腾的气息,这是一种和睦与友爱的气息。难怪在托尔斯泰的《童年》中有这样几句话:“在漫长的冬夜,我常常依偎在姑妈的身边,听着她和侍女杜捏奇卡轻轻地交谈,感受着这种充满温暖和爱的、令人愉悦的气氛,我觉得我那些好的思想和心灵的良好活动,都是受益于这些夜晚谈话的”。当我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感觉是那么真切。我觉得我的许多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憧憬也一定是受益于这样的围炉夜话的冬夜。

大人们的交谈一直继续,他们似乎永远都不会疲倦。可是孩子们却渐渐支撑不住了,眼皮开始打架,不知不觉就躺在大人的怀里睡着了。朦胧中,我听到门支呀吱呀打开的声音,看到邻居们点着火把走出大门的身影,“看得见吗?,慢点,火把够不够亮?”,那是舅舅舅妈和他们送别的话音。直到他们走在雪地上沙沙的声音渐渐远去,然后,我感觉我的身体软绵绵地被抱到床上,包裹在厚厚的暖融融的被子里,也包裹在一个暖融融的梦里。梦中,那团金色的火苗依旧在跳动着,米果片的香味一直在嘴角萦绕……

如今,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三十多年后,这个村庄的夜晚已经变了模样,而这些火堆边的场景,也已经变得和青铜器上的文字一样古老。我常常会天真地想把它们复制到孩子们的身上,让他们也体会这种快乐,可是我们的记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页看不懂的经文。所以只好将这些美好的东西悄悄地存留在心里,存留在文字里,以温暖余生中的那些将会越来越孤独的冬天。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季刊,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